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史记》之太史公家谱 -- 天煞穆珏

共:💬349 🌺187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高祖刘邦

写《史记》,说到项羽,张良,韩信等人的话,都离不开高祖刘邦,所以还是要从头先把高祖刘邦说清楚。

看完《高祖本纪》之后,俺的感想便是:刘邦的天子之位,是他应得的。

无论是他的优点还是被人垢病的缺点,都非常合适的帮助他获得了天子之位。对于刘邦这个人来说,他的缺点也是他成为天子的助力。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刘邦又叫刘季,是刘累之后。他们这个家族是别食邑於范,士会之裔,留秦不反,更为刘氏。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刘邦鼻子高挺,脖子长,胡须留的又漂亮,应该是个很男人气的大帅锅。而且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传说赤帝体为硃鸟,其表龙颜,多黑子。这刘帅锅就有如赤帝再世。这世间普通人若有生得相像,都会被人拿出来对比一番,更何况刘邦与赤帝长得有相似之处,自然朋友间开玩笑时也会说道说道的。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这世间什么样的男人会受人爱戴?不就是像刘邦,宋江,李广这样‘喜施’之人喽。像宋江是山东及时雨,李广呢,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无馀财,终不言家产事。高祖刘邦也是这样,一天到晚不事生产,拿着钱和一帮狐朋狗友吃喝玩乐,而在这些狐朋狗友当中,怎么也会出现一两个愣头青,愿意为刘大帅锅鞍前马后,这就是基本的人脉啊。家里人肯定也是觉得刘邦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会给他败家把家产败光,所以在他成年后,就让他出去当官,为泗水亭长,应该就是现在农村的村长,城市里的街道办主任的职务。但高祖却是:

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

好酒好色,在古代都不算缺点,这样的人,反而能吸引很多登徒子依附,前呼后拥的,招摇过市的。就算是现代社会,在男人的世界里,好酒好色只怕也不算缺点,只不过不好再像古代那样嚣张而已。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这句话,已经看出刘邦胸有大志。有的时候一个人就算是吹牛,也不见得就敢说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样的话,但刘邦就毫不在乎的说了。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 “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如此不要脸之言,如此轻慢的行为,说得做得理直气壮,这样的人在这个世间也是很少见的。有这个贼心也不见得有这个贼胆,去做这样很有可能会被人放狗或用棍棒打出来的事情。可见刘邦确实是有不同常人的地方。而且这里说到萧何也很意思,他的眼光还不如吕公,居然说刘邦: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有的人,纵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没有远大眼光,也就注定只能为臣,不能为君。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原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原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後人至,高祖觉。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其实斩白蛇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诸从者日益畏之。那条大蛇很有可能是一条大白蟒蛇,张着血盆大口,吐着蛇信要吃人的样子,一般人肯定不敢近身。刘邦要不是喝醉了,只怕也不敢持剑杀它,这就跟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一样,要是武松没喝醉,只怕也不敢上山打虎。这样一条大白蟒蛇被刘邦一剑就斩成两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然是很服他的。至于中间那一段什么白帝子,赤帝子的事情,应该是后来刘邦要造反,拿来造舆论的宣传稿。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正所谓人不要脸,则天下无敌。刘邦也真够看得起自己的,祖龙觉得东南有天子气,刘邦居然就以为是说他自己,自个儿就逃难去了。可是逃难也不好好逃,还要做怪,若依无神论者的观点,吕后能找到他,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他自己留下线索,二是吕家派人一直照顾着这个姑爷。至于说他头上有王气等等,都可以看成是刘邦后来要造反,拿来造舆论的宣传稿。总之不管这世间有没有鬼神,在一千多年前老百姓还很迷信的时候,刘邦将要成为天子的事情就凭着这两件事建立起来,赤帝代秦的传说,开始在这万里江山流传。这两件事为他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诸从者日益畏之/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刘邦应该是在解散囚徒之后,就真正兴起了造反之心。可见他是个有很强的行动力的人。因为陈胜,吴广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起义的。但很明显刘邦为人就精明多了,他并没有马上就抄家伙带着一帮人去拼命,而是回来做了很多前期的宣传工作。从萧何当年的眼光来看,早期的宣传工作应该是刘邦一手操办的,萧何并没有怎么帮助过他。一千多年前的人,还是很相信天命的。既然刘邦身上有灵异闪现,自然会觉得他或许真是真龙天子降世呢,自然对刘邦日益畏之,个个归附,都想跟着他在这乱世之中求个好出身呢。而这些人当中,自然包括后来建立大汉朝的纵多贤臣猛将。除了迷信的原因之外,刘邦本人也确实有足够的本钱将这些人留在身边,围绕着他创下不世功勋。前面的喜施是笼络人心的基础,而心怀大志则是做大事必要的条件,斩白蛇和头有王气的舆论宣传出笼,说明他心思细密之余有很强的行动力。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

这一段像不像清末民初之时,各地抚督纷纷剪掉辫子,摇身一变成为民国将军的历史?

在这种时候,刘邦正式出场开始他征霸天下的天子事业。号召他人起来闹革命的那段话,说得直白动人,应是出自高祖本人之手。

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这段话说得最好的是‘择子弟可立者立之’。明明是别人求刘邦过来救人,他却丝毫没有把自己当老大的意思。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原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於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这段话太史公曲笔一张,就把一千多年前的一帮知识分子的嘴脸写出来。为什么萧何等人会让刘邦做老大?是因为他们害怕此事不成,会被秦朝诛九族、所以才让给刘邦,好让他做那被枪打的出头鸟。而刘邦自己前期的舆论宣传,在此次事件中开始显现威力,以致于刘邦谦让了数次沛令的位置,居然都没有人敢接这个棒。不管是文人的小算盘,还是普通人的迷信,总之此次事件,大获全胜的是刘邦。

后世之人,多认为刘邦没什么才能,但刘邦怎么会没有才能?明显他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他自己打下来的。那时候的萧何,都还谈不上和他真正同心同德呢。其后便赤旗漫卷,踏上了革命的征程。而在这段革命的道路上,他渐渐成为与项羽相提并论的最大的两股武装力量之一。有时候,人不必完美,只需要比别人好一点,所获得的机会就大很多。下面这一段话所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当是时,秦兵彊,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原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

刘邦为何能够成功?其实说复杂可以很复杂,说简单可以很简单。就是因为天下苦秦久矣,时势需要一个宽大长者来治理天下。而项羽虽然是一世英雄,但所做所为却是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与暴秦无异。这个时候的天下人心已经做出了选择,虽然当时,刘邦还没有击败项羽。此时的刘邦,天时,人和已有,就差最后的地利了。

刘邦的军队向西走到高阳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郦食其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於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

高祖刘邦不是贵族出身,所以平时的行为举止肯定有很多不雅之处,但是他还真是个听劝之人。能听从劝告的人多不多?曹操身边谋士也很多,也有自恃才能不听人劝的时候。而且刘邦还不是说只信任某一个人,只听某一个人的劝。而是很多很多人的话,他都能听得进去。除了上面郦食其要他袭陈留,得秦积粟的例子之外,还有很多很多例子,比如下面这些:

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後击,彊秦在前,此危道也。”於是沛公乃夜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围宛城三匝。

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见沛公……沛公曰:“善。”

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於是项羽乃疑亚父。亚父是时劝项羽遂下荥阳,及其见疑,乃怒,辞老,原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而死。斋

汉王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原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於是韩信、彭越皆往。

刘邦为何能听从那么多不同的人的劝谏,其实是因为他自己有非常强大的正确决断力。后世很多人说刘邦不学无术,其实是因为长久以来,对人才二字理解的没有现代人深切。刘邦是个非常出色的组织型领袖人才。他是不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他就像一个出色的美食家,一个优秀的影评家,不会做菜,不会拍电影,但是只要他下筷品尝一个食物,只要他认真看一部电影,他就能品味出食物的好坏和电影的优劣。在行军打仗当中,有很多的计策不是他想出来的,但是他有从众多的计策当中选择正确的,对他,对军队有利的计策的强大决断力。对于一个做大事的人来说,对于一个做领袖的人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点。他们在商议一件事情的时候,肯定不会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大家都在营帐里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的意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谁的意见真有用呢,那就很考验领导者的智慧了。

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亦引兵北军成皋。项羽已破走彭越,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斋

,走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驰宿脩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乃使张耳北益收兵赵地,使韩信东击齐。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

刘邦夺韩信兵权一事,被很多人非议。但是这件事说明他其实是个懂得掌控自己命运的人。在平时可以听从他人的劝谏,但是在危急时刻,他相信的是自己的能力。这件事也再一次展现了他非凡的行动力。必要时刻绝不拖泥带水,当断则断,不断则乱。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能得天下,确实如高起,王陵所言,但也一如他自己所言,那说明什么呢,说明刘邦心如明镜,有眼光,会看人,会用人。这样的人,不做人主,难道做人臣?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这一段,可以再一次看出刘邦有眼光会看人,会用人。一个人,喜施,心怀大志,心思细密,有眼光,会用人,有决断力,有行动力,懂得掌控自己命运,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不能为人主吗?太史公这篇《高祖本纪》可谓又红又专,如果只看本纪,高祖形象非常高大,绝对可称得上是伟光正。但是看过《史记》的人都应该知道,太史公下笔,都是一分为二,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会写到,而高祖刘邦的不堪之处则是在其他人的传记中透露出来的。就如同在《高祖本纪》里,太史公用四个字‘文吏,自爱’便写尽知识分子的嘴脸,在那一刻,其实读之让人寒心。危难来临,自己缩在一边,要另一个人挺身而出,但功成之后,却个个都认为自己功劳最大,不把那个当初挺身而出的人放在眼里。好在萧何和曹参不是这样的人,但这世间,太多人是这样的人。

最后说一句,太史公的笔,很公正。孔和尚在《国文国史三十年》当中对太史公的批评太轻率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