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征得朋友同意,针对反毛言论发放一些太祖的历史资料 -- 程不悔

共:💬70 🌺988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来了,第七章 制度比较专题

反毛言论一:从人民公社到分田到户,粮食就大幅增产:

驳:

(一)粮食增产实际原因:

粮食增产,不是因为分田到户,而是因为前三十年打下的基础。[以下内容引自逍遥散人《“人民公社”与“单干”之随笔漫谈》(有删改)]

“1、种子革命。1973至1976年,我国南方‘籼型杂交水稻’(育种代表为袁隆平)和北方‘杂交粳稻’(育种代表为杨振玉)良种相继育成。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大面积推广,到八十年代中期大体完成推广,使水稻单产较以前选育的普通良种约增加20%。与此同时,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其它农作物也都陆续发生了种子革命。一个良种从配育到选育、繁育、推广,顺利的话也要十几年的时间。而要配育推广良种,还需建立农业科研推广体系,这些体系只有在人民公社时期才存在,现在基本都消失了。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增长因素占粮食增长因素的57.1%,若扣除这一因素,这一阶段的粮食年均增长率只有2.1%, 其它的科技因素如化肥农药家农机等还未计入)这就是说还没有合作化、公社化时期的增长率高(3.5%)!再综合第三阶段的年增长率(1.2%),我们可以看出,在农村推行私有化以后,中国的粮食增长其实是呈现递减态式!

2、化肥革命、农药革命。60年代末70年代处开始,我国各地陆续建成一大批中小型化肥厂、农药厂,使我国1975年的化肥施用量较1965年增长3.1倍。1972年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以后,西方允许部分民用产品对华出口,我国又迅速引进了13套大型化肥生产装置,这些装置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刚好建成投产,迅速增加了每亩化肥的施用量,这在长期以农家肥为主的田地里起到了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一般达20%-50%。另外新型高效农药“六六六、敌敌畏”等更是有效的消灭大量害虫,为提高农业产量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3、水利革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自1958年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始,各级政府每年利用农闲组织社员(“义务工”)兴修水利,整田改土,修造梯田,大面积垦荒,全国建成大小水库七八万座、塘坝无数,广袤的田野上,人工河道网、田间道路网、沟渠网、防护林网形成,极大地增强了农业灌排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保证了农业的稳产高产。这些现在很难组织完成的、投资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农业基础建设工程。

4、农业机械的大量投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简明教程》(1985年)记载,1975年我国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进一步大大提高,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的产量分别是1965年的6.7倍和66倍,排灌动力机械增长4.9倍,用电量增长4.7倍。

5、耕作技术革命。由于农田水利系统的形成、生长期短且高产稳产抗倒良种的相继育成推广、农业机械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间作、套种、复种技术得到全面应用和推广,作物复种指数大大提高,从一年一熟实现了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大大地提高了农业产出率。

综上所述,“单干”刚刚开始时产生的农业丰收,是我国“前期”对农业和支农工业大量投入的必然结果。而所有这些“前期投入”都是在“人民公社时代、在毛主席时代、东方红盛时期”,在响应党的“共建社会主义、共建共产主义”的号召下做到的。”①

(二)小岗村:

有以小岗村为榜样的,说小岗村单干后粮食产量是比上一年提高了,据说是由4万斤提高到12万斤。但这种说法却不敢提到上一年是大旱,而集体时候的正常产量是17万斤。

而今的小岗村呢?猝死的小岗村书记沈浩说过:“2004年2月,村里为欢迎我写标语的墨水、纸张都是借钱买的。村集体没有一分钱,还欠4万多元债。‘大包干’展览馆陈旧不堪,村小学门窗桌椅破破烂烂。国家投资办起来的自来水、有线电视也停了。唯一的资本——‘名气’,如‘小岗’、‘小岗村’、‘大包干’等也都被别人注册了。”

小岗村农民徐家松说,现在差不多有50%以上的农民借了债,少则六、七千,多则一、二万。小岗村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单是大严家自然村,就有20几家。

(三)包产到户后的粮食生产增长率远低于文革时期:

全国基本实行包产到户后的198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3.8728亿吨,1993年全国粮总产量为4.5649亿吨,增长17.87%。而196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2.14亿吨,197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2.8631亿吨,增长33.8%。包产到户后的十年,粮食生产的增长竟然比人民公社在文革时期的粮食生产增长率还低!

①——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参見新华网《感動中國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地推算,在第二阶段的六年间,袁隆平的科技成果增产了500亿公斤的稻谷,即0.5亿吨。而这六年总的粮食增长量(以1978年的3.048亿吨为基数,按平均增长率推算)为0.876亿吨,也就是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增长因素已占其中的57.1%。

——据央视一台报道,2007年开始,重庆市拟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库进行维修,以弥补30年来在农田水利上的欠账,需拿出300亿资金。这仅仅是一个重庆市针对水库这个单项的维修资金,若将全国范围内修建的水库、塘坝、人工河、沟渠、梯田、农路网、标准农田等用资金来衡量,那将是个天文数字。

反毛言论二:当年亚洲四小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得很繁荣:

驳: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先后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有人因此说资本主义如何好,如何让“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

(一)“四小龙”的经济,都是发展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严重依赖国外资本,所谓经济繁荣并非独立自主,1997年经济危机一袭击,全部垮台。

(二)“四小龙”有三者在中国周边,目的就是为了树立前哨这样的“标杆”,以对付中国。拿台湾来说,1950年到1965年,美国给台湾经济援助15亿美元,1952年到1960年台湾岛内投资外资占40%;拿韩国来说,1962年前,美援占总投资80%,1962年至1968年,外援占总投资47.2%。而香港,这些年可以看出,其经济随着中国大陆的起伏而起伏,实是受惠于中国大陆。同时,台湾在日本殖民时期已有经济基础,更加上蒋介石从大陆带去的财富(参看本章第三节第三点),自然容易发展。

(三)再看“四小龙”当时的政治体制:韩国60年代是朴正熙集权官僚体制;新加坡是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台湾是两蒋独裁统治;香港完全由英国委派总督统治,无政党与民选议会,只在1991年才让人民投票选举18名立法局议员。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还能归功于资本主义所谓“民主制度”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