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一篇关于美国制造业的长文 -- 北纬42度

共:💬67 🌺355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篇文章导向性比较强,或者说误导性很强。

连接不行了,我是通过别的博客转贴才看到原文。

这篇文章导向性比较强,或者说误导性很强。

国债是存量和增量的问题。社保基金的钱总要投资吧,放哪里好呢?放国债不是很正常?几十年没增持过了,对现在的美国经济有多大的正面影响?打个比方,某败家子祖上留了点钱,另收租度日。遗产都存银行了,租金不够他日常开销。估计再过10几年就花完祖业破产。试问他的存款对经济的影响多大?国债最大的持有者是美联储。从财政部发出到央行买进,有增加流通的作用,实际上借到钱了吗?美国经济双赤字,每年需要借钱来铺平,这点钱是哪里借来的?如果借不到,那就是欧猪问题;如果财政部去找央行借,这就是津巴布韦的例子。

至于进口的问题,拿gdp做基数也是坑。先不谈数据问题,文中的数据好像不太对。拿1部分去跟全部比,这目的除了做数据,我想不出别的理由。简单讲,连发国债都算gdp的,所以根据该文中的算法,如果要降低进口在gdp里的比例,最快的办法就是到处借钱。让美军全世界多逛几圈,效果也显著,就是实际成本稍微有点大。

nondurable消费中最大的2块大头是能源和商品。这2块中国基本没有出口给美国。去除这2大块以后,在其他的领域里,中国制造的比例40-50%是比较保守的估计。

the true cost of the imported goods from China is not 2.7 per cent, but 1.2 per cent - since the rest of the price goes into US pockets.

这1段也有逻辑问题。

"On average, of every dollar spent on an item labelled "Made in China", 55 cents go for services produced in the United States," Hale and Hobijn write.

引用的这句话没什么错,问题是出在这个作者对这句话的理解上。人家的意思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另产出附加值。应该用加法,而不是减法。举个例子,美国从中国进口玩具,花费100刀,这100在消费里,也在进口里。经过美国市场的层层附加,这个玩具实际在walmart的售价是180刀。这增加的80刀也在消费里,但是不在进口里。这个附加值是对消费者负担的增加,而不应该作为对中国进口的减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