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个老坦克兵的记忆 -- 59特射

共:💬1440 🌺9827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历史的印记——山西中条山541兵工基地大揭秘 ( 一 )

一分指 5409 国营红山机械厂 坦克总装厂

二分指 5419 国营红流机械厂 坦克车体炮塔铸件毛坯厂

三分指 5439 国营红泉机械厂 坦克零部件锻造毛坯厂

四分指 5429 国营红峰机械厂 坦克零部件机加厂

五分指 5449 国营红岩机械厂 坦克零部件冲压厂

六分指 5432 国营汾水机械厂 发动机毛坯厂 (中途改建,改为541总厂科研所和汽车大修厂,84式(WZ-621)坦克架桥车、双37半自动自行火炮底盘、等,均在该厂设计定型。)

七分指 5442 国营汾河机械厂 发动机机加厂 (中途改建,改为541总厂技工学校)

八分指 5452 国营汾南机械厂 发动机泵滤厂 (中途下马,厂址移交地方公共安全专家使用)

九分指 5437 坦克火炮厂 (中途下马,厂址移交地方公共安全专家使用)

十分指 5447 国营燎原仪器厂 坦克稳定器厂

十一分指 5438 坦克瞄准镜厂 (中途下马,厂址移交地方武警使用)

十二分指 5448 坦克夜视器材厂 (中途下马,厂址移交地方武警使用)

十三分指 5428 坦克光学仪表厂 (中途下马,厂址移交地方武警使用)

十四分指 5433 坦克炮弹总装厂 (中途下马,厂址报废)

十五分指 5443 坦克炮弹冲压机加厂 (中途下马,厂址报废)

十六分指 5444 坦克炮弹引信厂 (中途下马,厂址移交地方使用)

十七分指 自备发电厂

十八分指 509铁路专线指挥调度部

这是一个正在被时代遗忘的地方。作为曾属于重要军事保密工程的国家第二坦克基地,541工程散落分布在山西南部的中条山麓。40个年头过去了,历史的风沙荡去了昔日的韶华,没有了火红的岁月,也没有了火红的歌。当人们的目光都投向山外的喧嚣时,这里的一切正复归初始的沉寂。  

——题记  

   

楔子  

中国的三线建设是party中央、Mao.ZD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早在1964年5月,国家计委李富春等向毛主席、party中央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情况时,Mao.ZD就提出制订计划要考虑备战,并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原计划在二线打圈子,对基础的三线注意不够,现在要补上。”1964年8月,C.P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讨论研究三线建设问题,会上提出为了准备应付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   

在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里,Mao.ZD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三线的范围是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雁门关以南,昭关以北地区,包括桂、粤、湘、鄂、豫、晋、青、甘、陕、滇、黔、川13个省和自治区。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争爆发,中苏关系异常紧张,前苏联领导人曾决定对中国的重点军事工业进行毁灭性核打击,从积极备战的角度出发,我国上上下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  

为了保证三线建设顺利进行,Mao.ZD决定对一些重点三线建设基地和工程实行军管,甚至直接派军队去施工。同时,考虑到战争的威胁已经临近,为了抢时间,他要求三线建设的速度也要加快。中央根据Mao.ZD的这个指示,提出了三线建设要与帝、修、反抢时间、争速度的口号。当时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要抢时间把沿海有些工厂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将其部分设备搬到三线去。而且搬迁要越快越好。因此,三线建设在结合沿海、沿边企业搬迁的基础上同步大规模展开。  

   

第一章 问道天弓铸神剑  

珍宝岛是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一个小岛,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中国全国上下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主要源于发生在乌苏里江珍宝岛上的两国边境冲突。从1967年至1969年,前苏联先后入侵珍宝岛16次。中国军人英勇顽强,用血肉之躯抵挡了苏联坦克、装甲车的侵略。为了用军事施压,前苏联紧急向中苏边界调运了大批军队,因只有一条西伯利亚铁路作为运输干线,该线在1969年夏天竟一度停止客运只供军运。   

蒙古虽然不是由前苏联控制和操纵的华沙条约组织的缔约国,但前苏联通过苏蒙双边军事条约、早已把蒙古变成他的东方军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蒙古境内原来就驻有苏联的军队,后来撤离回国,只留下少数通讯兵和空军技术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中苏关系的紧张,大量的前苏联军队从欧洲调往蒙古。一时间,中蒙边界上军队密布,战云骤起,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起步是在建国以后,其标志是“一五”时期以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它是中国工业化的奠基石与里程碑。位于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的617厂便是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珍宝岛战役的爆发后,由于包头距离中蒙边境非常近,使得作为国家第一坦克生产基地的包头617厂直接受到战争威胁。为此,中央决定在山西南部的中条山山区建立国家第二坦克生产基地,代号为“ 541” 工程。   

中条山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中条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被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的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party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惟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最后以中国军队的大规模溃败而告终。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它屏蔽着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拱卫着西安和大西北,瞰视着晋南和豫北。541工程作为国家第二坦克基地建于此,可以为巩固华北和守卫西北提供武器装备上的重要支撑。  

541工程建设规模非常之大。工程的初期计划有1个总装厂、1个车体炮塔铸造厂、3个坦克机械零件加工厂若干、2个坦克炮厂、3个580马力坦克发动机厂、3个炮弹厂、3个光学仪表厂、1个橡胶厂、发电厂、大型职工医院、铁路专线运输指挥部等。工程计划所建设的十八个分厂,依次称为第一分指挥部,第二分指挥部,第三分指挥部等。最北面的三分指位于临汾地区的翼城县境内,其余十几个分指全部位于运城地区,其中四分指、十七分指、一分指、二分指、五分指、十八分指、九分指位于绛县境内;六分指、七分指、八分指、十分指位于闻喜县境内;十一分指、十二分指、十三分指、十四分指、十五分指、十六分指位于夏县境内;541总部设在闻喜县的东镇。  

541工程由解放军第28军援建,建立时直属当年的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后归属第五机械工业部。在“靠山、分散、隐蔽”方针的指导下,各个分指分布在中条山下的临汾、运城两个地区,星罗棋布地绵延于绛县、闻喜、夏县、翼城境内130公里的地域。541十几个分指计划生产的是当年很有技术含量的WZ-122型中型坦克,后改为59式改型和84式架桥坦克。  

根据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的指示,541工程分三批建设,用两年半时间全部建成。从1970年4月开始到1973年7月,是541工程建设的**时期,各专业厂基建初具规模,部分厂的生活区也已建成,贯穿各专业厂的公路、铁路专用线也建成通车。由于是国家重点大型三线建设工程,山西南部几十个县都组织民兵和民工参加541工程建设,在穿着草绿军装的军人组织和带领下,他们以连为单位,在中条山里各个分指的厂区和家属区垒护坡、拉土方,在铁路建设工地上抗枕木、铺钢轨。当然,各个分指的核心工程是不让民工干的,保密车间的建设及设备安装都是由解放军工程兵负责的。当时插队到山西南部农村的好多知青也参加了541工程建设会战,直到今天,北京知青论坛网上,许多当年的知青都在网上寻找当年的战友和回忆那些曾经**燃烧的青春岁月。  

   

第二章 好人好马上三线  

“兵工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为了建设541工程,全国各大中城市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部队整建制的复转军人,留苏工程技术骨干,我国第一代坦克技术专家,纷纷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人烟稀少、遍地荒凉的中条山。这其中,由于541是包头617厂的后备厂,所以技术工人主体主要是来自包头的兵工战士。他们是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是最富责任感的主人翁。毛主席说,三线建不好他睡不好觉。为了让他老人家放心,建设三线是成为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渴望、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建设江山,保卫江山。  

541工程各分指选址大多是中条山中的荒山土垣,很多地方没有地理标志,也没有地名。1970年的冬天,二分指也就是5419厂开工建设时,一批批戴着眼镜的工程师,一群群穿着的工人,从五湖四海来到绛县卫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安营扎寨。生活安顿下来后,给家里人写信时却说不上这是啥地方,于是出门去问在地里干活的当地老农。老农停下手上的活计,指着周边的几个村子说,这里离里册村二里半;离下村二里半;离卫庄二里半,此地正好居中,就叫个“二里半”吧!  

各个分指的厂区都是沿山沟展开,分家属区和车间两部分。车间一般人是不让进的,清一色的水泥红砖大车间,一座挨着一座沿着山沟的河滩逶迤展开。厂区被高密度树林覆盖着,站在山顶上几乎看不到几座房子。厂里有自己的服务体系,邮政专属的信箱、幼儿园、学校、商店、医院等等。  

三线建设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所以来的早的人由于生活区的楼房和学校都没有竣工,大都安排在附近的农村居住,孩子们也都在农村的学校上学。后来随着各分指的生活区以及学校纷纷建成,人们就都搬到了厂里。由于541各厂的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东北的、北京的、上海的、山东的、河南、河北的、湖南、湖北的、江浙的、陕西的、山西的、四川的、云南的……基本上各个省的人都有,大家交流起来南腔北调的,所以就基本上改说普通话了。  

每天早上6点正,山谷中各个分指的家属区和厂区区的大喇叭就开始广播了。早上6点半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之后是本厂新闻,然后是音乐节目, “东方红”“社会主义好”“打靶归来”等至今人们都耳熟能详。八点整,工人么开始上班了,这时喇叭里会吹响集合号,由于是各个分指同时吹,所以嘹亮的军号的声会从这个山谷响到那个山谷,真可谓是此起彼伏。  

541各专业厂拥有职工人数不等,每个厂基本上职工人数在一到两千人,十多个厂中数四分指工厂规模最大、工人数最多,拥有职工3000多人,连家属加起来上万人。四分指建设选址在续鲁峪里面,基建已经开始,连铁路都通进山里了。有一位将军来视察时,坐着吉普车顺续鲁河滩一路颠簸着往山里开。也许是太难受了,将军下车小便了一下,看了看四周的穷山恶水,遂指点说不用往里去了,就建在这儿吧!于是四分指就紧挨河滩建在了续鲁峪沟口外,旁边紧挨续鲁村,成为541各厂选址应该说最好的厂。四分指人说起来现在还在感谢那位将军。  

1973年下半年开始,541工程进入调整缓建时期。由于中苏关系的缓和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开始对三线建设的政策进行调整。五四一工程也先后经历了始建、缓建、缩小规模再建等几个阶段,到1979年底,除位于闻喜、绛县、翼城的近十个专业主产品厂建成投产外,其他部分专业厂如八分指、九分指、十一分指、十二分指、十三分指、十四分指、十五分指、十六分指纷纷下马,人员和设备也并到了541其他厂。六分指改成541科研设计院、七分指成为了541技校。虽然541规模在缩小,将近一半的项目在下马,但由于整个541工程异常庞大,所以整体感觉上还是充满生机的。  

和晋南的541样,位于山西北部宁武县的管涔山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曾被划为北京市的战略后方基地。1965 年 12 月,C.P中央华北局、北京市、第五机械工业部组成联合建厂组,在华北地区选择高炮厂址。经勘察,最后确定 3 个项目建在宁武县的芦芽山区,由北京市负责建设和管理。1966 年 6 月破土动工,到 1969 年底,3 个厂陆续建成投产。1981年,宁武山里的国营长城机械厂(代号187)、国营恒光机械厂(代号286)、国营烽火机械厂(代号287)三个生产火炮的军工厂撤销。三个厂的三千多职工连家属共万人和设备一起被541接收。这应该是541第二次大规模进人。  

从1981年开始,山西同浦铁路以及现在的大运公路,火车、汽车开始不停地转运设备和人员,全部搬迁直至1986年才基本结束。541工程自此,虽然处于三线紧缩的大形势下,但却是最为兵强马壮的时候。七十年代末,军事试制工艺定型后,由于部分项目下马,541作为坦克整体生产能力没有形成,生产体系被肢解的支离破碎,所以只能生产部分坦克配件。但时值中越自卫反击战和两伊战争,541军品订单还是满不错的,军工战士的自身价值也在火热的工作和勇于攻坚的集体荣誉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第三章 大山地标话分指  

分指一词在山西南部的各县市是541各厂的专属名词。541各厂除拥有十几个分指的内部叫法,以及5409厂、5419厂、5429厂等番号外,由于创建于火红的岁月,各厂都有一个以红字打头的对外名称,诸如,红山机械厂、红流机械厂、红峰机械厂等。军转民之后各个分厂的名字开始以山西冲压厂、华晋机械厂、晋南机械厂等各五花八门的形式出现。但不管风雨如何变化,分指一词始终被人们流传了下来,并成为中条山各沟里工厂独特的地理坐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晋南各县市的公交车很少,而且也不往山里的各分指开。各分指除了有自己的大轿子车每天开往侯马、运城等地外,地处闻喜县东镇的541总部每天还专门有一趟班车发往处于群山环抱中的各个分指。每天总部班车从群山中的这条沟出来,然后再进另一条沟。虽说是山里的企业班车,但服务的素质却一点不比大城市的差,因为他们本身就来自于城市。当班车到达二里半的二分指时,售票员就会用标准的普通话说到,二分指到了,请下车。当班车爬上一座山再下到沟里时,售票员就会说到,一分指到了。坐班车的基本都是各分指的职工,地方的老百姓通常是不能坐的。山西南部无论城乡都说着一口说山西不山西、说河南不河南、说陕西不陕西的晦涩方言。这个地方处于晋、豫、三省交接地带,所以语言呈地区方言的过度性。县城里的人对普通话还有个认可,山里就不行了,他们索性把分指说的普通话称为洋话,大概象现在人听英语似的。个别地方人跟分指的人学了几句四不像的普通话,地方上的人便会揶揄地说到,“你别同我分指啊!”  

当晋南各县市还都是平房时,地处山里的各分指都已经都是清一色的三层楼房了,而且用的是县城里直到三十年以后才用上抽水马桶。当地方的县委书记们还在寒冷冬日的平房里烧铁炉子时,山里分指里的职工们家里都已经暖气融融,厂区里高大宽敞的厂房更是热气腾腾。分指里所有的职工水电不用花钱,而且享受免费医疗,就连家属也可以享受半费医疗。各分指的都有自己的医院,东镇还有还有541总医院,厂里的职工生病,单位会安排职工陪**顾。  

中条山一带民风淳朴,上世纪一百年,除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中条山战役时,这里来过大批的日本兵、国民party军、川军、晋绥军和八路军外,就属这次541工程建设来的多了。连职工带家属十几万人,住到了大山的各个山谷中,只不过盖起的不是炮楼,而是比炮楼大得多的苏式厂房。所有的地方人包括山民及县城里的市民都对分指充满了好奇。各分指的铁路建成通车时,山里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成群成伙地来看火车。“这么大的家伙,趴着都跑得这么快,立起来就跑得更快了。”这句话无从考证出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却是当时分指人用来形容老百姓没见过火车的口头禅。  

位于翼城县庄里村附近的三分指,是搞锻造生产的。据说厂里的大锻锤,打一下就相当于一次3、4级地震。当年全国只有三台。一台在上海造船厂,生产船用曲轴,另两台就在541,用于锻造坦克大轴的。为减少对人的震动,大锻锤有3、4层楼高,他们发的劳保鞋也是带簧片的。后来厂里开运动会赛跑时,庄里村的老百姓夸分指里的人跑得快,村里见多识广的明白人就说了,“知道吗?他们的鞋里有弹簧呢!”  

山西的老百姓那时是不吃鱼的,也不要知道鱼怎么吃。分指的职工们星期天休息时会三三两两骑着自行车去附近的水库钓鱼。附近的乡镇赶集时,厂里的人也会到集市上买东西。541建厂之前一块钱能买到二十二个鸡蛋,大批的工人来到山里后,一块钱也能买到十七、八个鸡蛋,大公鸡几块钱就能买到一只。每当赶集回来,工人们骑着自行车,或车把上吊着四、五只鸡,或带着一筐鸡蛋。   

分指里工人的工资不是很高,基本上也就是五、六十块钱,但由于住房、水电、教育、医疗全部免费,加上那时候物价超低且相当稳定,一个职工养活一家四、五口人是富富有余。粮食按工种供应,从二十八斤到三十二斤不等,干部低,工人高,每斤不到一毛钱。食油每人半斤,现在看是少了些,但是那时以粮为纲,不可能有更多的地去种油菜、花生。肉属于副食,每斤七毛六分钱,凭票供应,确保每个人每月都能吃到肉,而不是部分人吃肉。  

由于分指的人大都来自大中城市,所以不论从生活各方面都在地方上领风气之先。县城里的人没有见过带裤线的裤子,当541的职工到各个县城办事,他们才发现裤子还有这样的穿。令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不知道裤子上的线是怎么弄上去的。分指家属区的街道,路灯明亮,水泥马路很平,从改革开放兴起了高跟鞋,分指的女人们就昂首挺胸地穿了起来,而这时候县城里都还连个像样的街道都没有呢。即便是现在的侯马市,那时候全市连附近农村的人口加起来才十几万,就铁路西面有条老街,窄窄的街道,低矮的平房,十字路口有个商店和饭店。就这么个地方,据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慈溪太后亡命山西时还在路西的小巷那住过呢!但侯马市彭真的老家倒是真的,至今侯马火车站的大牌匾上还有彭真的题字,落款写着傅彭真。八十年代初,当侯马的街上开始有星星落落的楼房出现时,位于市中心火车站前两百米新田路的晋机招待所,就是541四分指驻侯马的派出机构。四层高的建筑,二楼宽大的阳台,曾让不少路人驻足,同时也成为那一时期侯马的地标性建筑。   

闻喜县东镇是位于南同浦铁路上的一个小镇,地方虽然不大,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地。不大个镇子除541厂总部、541厂总医院外,还有解放军总后勤部2395医院、214地质队、解放军3534 、3531军服厂、2304仓库等。虽说是个镇,可其占地规模可远比几十里外的闻喜县城还大。南同浦铁路穿镇而过,有个小小的火车站。七十年代时,由于这里的军事单位较多且级别较高,许多过往的客车都会在这里停。  

地方上的人们管东镇叫东镇,分指的人们却叫东镇为总部,他们已经把那个镇子忽略掉了。因为这虽然是个镇子,却是各县委书记,包括地委书记都要经常因土地和民工问题前来请示和汇报的地方,省里的领导有时一来也经常是半个月。541工程总部作为分散在大山里各分指的指挥中心,地位和作用非常显著,也让人感到异常的神秘。每当召开各分指工作会议时,总部大院办公楼的前面就会整齐停放几十辆崭新的草绿色军用吉普车,另外,还有很多灰色和黑色的华沙和伏尔加小轿车,其阵势仿佛兵团司令部开作战会议一样。  

   

第四章 记得纯真少年时  

有生活就有孩子们,大山里的三线也一样。大山里一座座幼儿园荡漾着孩子们的歌声,一座座学校里也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他们大多在童年的时候,就告别都市,跟随父母来到三线,属于兵工战士献子孙的被献掉的那一代。虽然如此,但是,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生活在伟大的Mao.ZD时代。  

学校开学时,黑板上会写到,“报到交学费一元,家庭困难的请家长开车间证明免费。”开学后,孩子们不仅要学习功课,还要组织学毛选学习小组,还要参加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批判会。老师时不时对学生进行家访,与家长共同关心学生的进步。如果那个同学因生病耽误了课,老师会对学生单独进行补课。另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到工厂和父辈们一起劳动,到农村帮助农民割麦子,在学校的操场上在民兵的带领下练习刺杀。  

节日时,孩子们会穿上白衬衣、蓝裤子、纯白网球鞋,佩戴上红领巾,兴高采烈地以运动会或歌咏比赛的形式欢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有的家长也许会给孩子两角或者五角钱,两角钱在那时候可以买很多的东西,一根冰棍才三分钱,一个作业本才一毛钱。当然了,那时候没有肯德基,孩子们也没有太多的消费。更多的是,孩子们会把这钱自己存起来,存到足够多时交给家长,或者在同学有需要帮助同学。比如,有的孩子转笔刀丢了没敢跟家长说,他会主动买一个送给同学。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标志,那就是胸前都挂有一把家门的钥匙,因为父母上班后,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大人。  

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可以感受着城市里没有的四季季节变迁:春天有漫山遍野的野花绿草;夏天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谷穗麦田;秋天有缤纷飘舞的漫天黄叶;冬天有白雪皑皑的高山丘陵。而每个季节,孩子们都会生发出一些玩法。春天一大群小孩满山跑着吹柳哨、编草帽玩打仗的,夏天在麦地的田埂下烧卖穗吃,秋天摘酸枣,或偷挖过农民的红薯烤着吃,冬天雪地里用马尾套鸟。  

放学后,男孩们通常是三五成群地在家属区的马路上滚铁环、打弹弓、赢烟盒、摔方宝。女孩们则凑在一块在楼前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岁数稍大点的孩子对这些不屑一顾,认为是小儿科。受战争电影的影响,他们已经开始模仿父辈,并从他们的身上寻求榜样的力量了。有一次,四分指的几个初中的孩子竟然趁卡车司机不注意,把一辆大解放开走了。他们开出了大山,一直开到了几十公里外的曲沃县城。当然了,晚上回来每个孩子都免不了挨一顿臭揍。  

露天电影可以说是每一个孩子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孩子们之间总会有一些准确的内部消息,所以一般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基本都知道今天放啥片子。每天下午四点一放学,孩子们就会三三两两搬上板凳去占地方。晚上大山里一片寂静,只有家属区的的银幕前人头攒动。那时候电影很少,看电影是最主要的娱乐了。影片除国产的以外,进口片大多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因此有这样的一个顺口溜:朝鲜电影有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又搂又抱,罗马尼亚电影莫名其妙,越南电影飞机大炮,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有时候放一部好片子,因为几个分指要同时放,所以厂里工会专门有车负责倒片子。经常演了了一盘片子,大家就都在操场等,有一回一部电影竟然放了一个晚上才演完。后来,各厂都建起了自己的工人俱乐部,露天电影也从此成为了历史。  

七十年代,唐山大地震过后,全国好像到处都要地震了,541各分指都成立了地震办公室,负责监控地震。厂里给每家每户在家属区的空地里都盖了地震蓬。人们在茶余饭后谈得最多的就是地震,记得当时推广预感地震的方法很多,什么地震前猫狗反常,耗子搬家,什么动物园的动物都不睡觉,什么下雨闪蓝光,睡觉前要把酒瓶子倒过来放,看看灯晃不晃。有一回一头猪把一个分指里的地震监控设备的线拱了一下,地震仪器显示异常,厂里拉响了警报。全分指的人都跑到了操场,连附近村里的老百姓也扶老携幼跑到麦地里避震。  

孩子们似乎不像大人们那么紧张。大山里没有什么热闹,一闹地震,人们全跑到操场的空地上,也让孩子们感到非常惊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从家拿出来了,孩子们虽然不敢大声说话,但看着一群一群的人,也觉得很有意思。白天不闹地震了,一放学孩子们就三三两两地串地震蓬,玩打仗的。那时候的孩子没有忧虑,不用上补习班,也不用去学电子琴。他们的理想就象小时候的作文一样,长大了要当解放军。 

通宝推:庄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