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花剌子模帝国简史 -- 赫克托尔

共:💬1076 🌺6538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6章 长老约翰

12世纪初的东亚,最重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女真或金的崛起。1114年,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次年正式建立金国,年号【收国】。女真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之说,貌似强大的契丹辽国在金军的攻势下一败涂地。亡国之君天祚帝,面对强大的金军,只能一路逃跑,辗转逃到内蒙古的【夹山】,名为徐图恢复,实为掩耳盗铃、缩头乌龟,能过一天算一天。有心抗战的辽国君民,在南京(今北京)建立一个【北辽】政权,不过北辽很不幸,面临北方的金、南边的宋腹背夹击,很快就灭亡了,残部逃到夹山与天祚帝合流。天祚帝对这帮人在自己尚健在的情况下,另立他人为帝很愤怒,对北辽流亡者进行了一番大清洗,北辽太后萧德妃以下许多人被杀。

北辽的核心人物之一耶律大石,对颟顸无能又自私残忍的天祚帝,既失望又担心被杀,于1124年【自立为王,率铁骑二百宵遁】,从夹山出逃。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代孙,具体世系不详。他熟悉辽、汉两种文字,善骑射,天庆五年(1115年)中进士,擢翰林应奉,寻升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不难看出耶律大石是文官出身,在建立南京北辽政权和抵抗金、宋的战争中,耶律大石虽然负多胜少,却也锻炼了军事才能,为他日后开疆拓土积累了经验值。

耶律大石自立出逃后,首先向北,奔向外蒙古。如果比较辽、金的版图的话,会发现外蒙古在辽国版图内,金国的西境只到达中蒙边境一线。辽国对蒙古草原的控制力度远远强于金国,有强大的驻军监视各部;女真头号悍将梁王完颜兀术(宗弼)曾西征蒙古草原,无功而返。大石北行3天进入蒙古草原,利用辽国的影响要求白达达(汪古)等臣服于辽国的部落,向他出兵出钱。随即折向可敦城(镇州),驻守外蒙腹地的辽国驻军加入了大石的队伍,【得精兵万馀,置官吏,立排甲,具器仗】,金朝得到的报告也说【耶律大石自称为王,置南北官属,有战马万匹】。总之,大石的势力已经初具规模,有些帝王气象了。

之后的大石西行路线,中外史料的记载有差异。《世界征服者史》、《史集》等穆斯林史料都提到大石进攻了叶尼塞河上游的黠嘎斯人—他们可能是吉尔吉斯人的祖先。大石不仅没占便宜,反而吃了不少亏。从大石出奔以来,他第一次真正的军事行动就是进攻黠嘎斯,还没获胜。不过结果来看,此战的正面意义更大,因为大石出奔,核心力量只有200契丹铁骑,其余的都是沿途招募或裹挟来的非嫡系力量,表面上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其实很多成员是混进革命队伍混吃混喝的投机者,说他们是乌合之众有点过分,但说他们动机不纯、心思各异是没问题的。对黠嘎斯的战事的失利,反而让头脑过热的大石冷静下来,小战失利更多的是好事,总比大战失败而满盘皆输强得多。

北征失利让大石放弃了北上的想法,次年2月,大石率部西行,到达新疆西北部的叶密立(额敏县附近),向回鹘王毕勒哥施加压力,后者不敢得罪大石,【即迎至邸,大宴三日。临行,献马六百,驼百,羊三千,愿质子孙为附庸,送至境外】,主动称臣纳贡了。大石继续西征就进入了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楚河流域,当时楚河流域的统治者,是以巴拉沙衮为首都的东喀喇汗朝的王公。喀喇汗朝东西分裂之后,内部也不断分裂。西喀喇汗朝在塞尔柱帝国桑伽算端的宗主统治下,政治上还算统一。东喀喇汗朝则像细胞分裂一样,分割为一大群互相攻杀的诸侯。国小则力衰,难以招架葛逻禄和突厥康里游牧民的侵袭。巴拉沙衮也叫虎思斡耳朵,是东喀喇汗朝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这里的喀喇汗正在坐困愁城之际,听说一支强大的契丹人正在西进。《世界征服者史》记载说,【有很多突厥人和部落大量集合在菊尔汗身边,以至他们达到4万户】,按每户一个丁壮男子计算,大石拥有4万契丹、突厥兵力。于是这位喀喇汗邀请大石来巴拉沙衮,把自己的土地献给后者,大石则不费一兵一卒,就拿到巴拉沙衮做都城,获得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作为回报,大石册封对方为【夷离堇-突厥蛮】(Ijig Turkmen),另一译法是【伊列克-土库曼】,名义上是土库曼人或突厥人的最高领袖。

建都之后,大石向叶尼塞河上游的谦谦州(Qam-kemchik)、巴尔珲(巴儿思罕,在伊塞克湖南岸)以及从怛罗斯到雅芬奇(Yafinch, 为伊犁河附近一城,或以为是今卡拉塔尔河)的等地区派驻少监。在中亚的很多地方,农业区其实是一个个孤立的绿洲,彼此并不连贯,征服者很难直接控制,通常在保留当地土王的前提下,派驻监察官,监督土王的行政和催缴各种税费和兵役。在突厥语政权中,监察官叫八思哈(Baskak),日后的蒙古帝国叫达鲁花赤(Darugaq,现代蒙语Darga,意为长官、首长)。契丹人受汉文化影响很大,这一职务叫少监。

经过一番修养,大石的势力更加强大,他向南征服了南疆的可失哈耳(喀什噶尔,简称喀什)、忽炭(和田),这些地方在另一支东喀喇汗的统治下。向北,大石攻打让他吃了亏的黠嘎斯,将其击破,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一系列征服,约完成于1134年,从1124年出奔至今,大石用了10年,他的帝国尽有东喀喇汗朝故地,涵盖了葱岭以东以北,今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新疆大部的广阔地域。

伊斯兰史家伊本阿西尔(Ali ibn al-Athir, 1160~1233)说,在葛儿罕到来之前,已有大量契丹人从他们的故乡迁来中亚。撒马儿罕的西喀揦汗控制了这些契丹人1.6 万帐户,利用他们守边,代价是分给一定的土地,并得到一定的薪饷。喀喇汗担心契丹人人口繁衍,势力增强,就干预他们的婚姻,迫使契丹人携眷东迁到东喀喇汗治下的巴拉沙衮。由此不难判定,夷离堇-突厥蛮拱手让出地盘,是在国内外的契丹人双重压力下做出的明智之举,如果不让,必然遭到内外夹击,到时玉石俱焚,虽富家翁而不可得。这1.6万户契丹人,作为大石的同胞和可靠力量,大大加强加强了他的实力。

1137年,大石与西喀喇汗、桑伽的外甥马哈茂德,在锡尔河畔的忽毡(Khujand, 塔吉克斯坦北部,苏联时叫列宁纳巴德)附近发生战争,马哈茂德大败,逃回撒马尔罕,此战的结果是大石将西喀喇汗朝赶到锡尔河左岸,再前进一步就要渡过锡尔河进入河中了。不过大石并未乘胜追击,而是就此止步,以锡尔河作为与塞尔柱帝国的分界线,消化既有的土地和人民,巩固统治,积蓄力量。次年桑伽与花剌子模沙阿特西兹正式发生冲突,桑伽获胜,可他撤军之后,阿特西兹赶走桑伽的侄子苏莱曼,继续稳坐花剌子模与桑伽为敌。此时大石已经相当强大,严重威胁着桑伽的藩属国西喀喇汗朝,让他的外甥马哈茂德坐卧不安。

1141年、南宋高宗赵构的绍兴11年,塞尔柱官员在在西喀喇汗朝境内,抢夺游牧的葛逻禄人的牧场,掠卖其妇孺,引起葛逻禄人的反抗,马哈茂德无力弹压,只得向舅舅桑伽求援。像葛逻禄人这样的游牧民的叛乱或起义,在中亚极为稀松平常。中亚的大部分农业区,都是以绿洲的形式点状分布,只在锡尔河上游和泽拉夫善河流域能连成线,点或线之外的干燥草原和荒漠,是游牧者的天堂,形成游牧者和定居者杂处的局面。定居或半定居王朝对游牧者无可奈何,强大时还好,一旦衰落游牧者就会杀进城里,颠覆定居者的政权。塞尔柱人发迹之前,就是伽兹尼王朝境内的游牧者,他们打垮了伽兹尼王朝,翻身做了主人,但塞尔柱人逐步定居之后,他们留下的真空又被其他游牧者代替,葛逻禄突厥就是其中之一。

6 月,阿特西兹向桑伽送交效忠书,指天发誓保证臣服于算端,让桑伽至少暂时可以忽略北方侧翼的威胁,放心大胆的东进讨伐葛逻禄人。桑伽从呼罗珊、里海南岸的马赞德兰、伊朗东南部的锡斯坦、阿富汗南部的伽兹尼等地征集了10万大军东进。将领中有大异密阔马赤、马赞德兰土王沙加齐(Shah Ghazi)、伽兹尼算端巴赫兰沙、阿富汗古尔王朝的王公阿劳乌丁-侯赛因-贾汉苏兹—请大家留意此人,他后面还有故事。除了花剌子模沙之外,在中亚和阿富汗有点名气或即将扬名立万的人物都来了。无论如何,这么多兵力对付实力有限的葛逻禄人都太夸张了,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桑伽早已下定决心,讨伐葛逻禄人只是个由头,征服佛教徒契丹人,才是此行的真正目的。从1138年的花剌子模战事至今的3年间,桑伽一直在关注东方局势,为此不惜搁置叛乱的阿特西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左起蒙古、乃蛮、西辽重骑兵 =====

葛逻禄慑于桑伽的百胜威名和强大兵力,只能向耶律大石求救,大石写了一封信给桑伽,宣称自己是葛逻禄人的保护者,并要求桑伽宽恕他们。骄傲的桑伽给予的答复是带侮辱性的,他不但拒绝了大石的建议,还要求后者改信伊斯兰教,并对其显耀自己的兵力,事实上是对大石宣战。大石与桑伽一样,早已意识到一山不容二虎,与桑伽的中亚霸主之争不可避免,既然桑伽率先撕破脸,遂率部西征。

9月,两军在撒马尔罕北门附近卡特文草原(Qatwan)遭遇,塞尔柱军有10万之众,大石军数量不详,从大石两次大规模收编部众获得5.6万账来推算,大石此次至少有5万兵力。关于战事过程,《辽史》记载说:“两军相望二里许。(耶律大石)谕将曰:'彼军虽多而无谋,攻之,则首尾不教,我师必胜。'遣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将兵二千五百攻其右,枢密副使萧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将兵二千五百攻其左,自以众攻其中。三军俱进,忽儿珊(塞尔柱军)大败,僵尸数十里。”契丹军乘胜追击,共杀死3万塞尔柱军,算端的夫人秃儿罕-可敦、大异密阔马赤以下多位重量级人物被俘,河中两大名城撒马尔罕、布哈拉都落入大石手中,大石正式将撒马尔罕改名为河中府。大石赶走了与桑伽有甥舅关系的原喀喇汗马哈茂德,另立桃花石汗为河中之王,从此西喀喇汗朝成了大石的藩属。

在辉煌胜利的鼓舞下,群臣众将拥立大石为帝,号葛儿罕,上尊号曰天皇帝,改元延庆,西辽帝国正式建立,伊斯兰学者称之为【喀喇契丹】,意为【黑契丹】。葛儿罕(Gur Khan)也叫菊尔汗,志费尼说这个词意为【汗中之汗】,不过近代学者们考证说,葛儿(Gur, Kur)有普世的、勇敢的、光荣的、英雄的等涵义,所以葛儿罕应该是普天下的、英雄的、光荣的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红色路线是耶律大石的西进路线,蓝色路线是大石手下将领的远征路线 =====

桑伽跑得快,一路逃到阿姆河南岸的呼罗珊西郡巴里黑,才站稳脚跟。一直在打酱油看热闹,甚至可能是挑唆两主互斗的策划者的阿特西兹,看到了彻底独立的曙光,他撕毁6月份对桑伽称臣的合约,南下攻占桑伽的首都、呼罗珊北郡木鹿,大肆洗劫和屠戮之后,得意洋洋的返回玉龙杰赤。不过好景不长,葛儿罕大石派大将额儿布思(Erbus)—可能是卡特文战役中的萧剌阿不,攻略花剌子模,大肆蹂躏城外的村落,阿特西兹不是西辽的对手,只能献上3000第纳尔求和,并承诺今后每年向西辽缴纳3万第纳尔做岁币。

卡特文战役和后续战役对中亚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40 年代正是十字军在东地中海丧师失地,教皇想发动第二次十字军东侵的时候。西辽战胜塞尔柱的消息,使他们的精神为之一振。欧洲盛传亚洲有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君主,名叫长老约翰(Prester John),从东方打击穆斯林。有一份作于1145 年的材料说,约翰在战胜穆斯林以后还进一步西征,要给予十字军国家以帮助,并说约翰到了底格里斯河,因无船渡河而止云云。

无论欧洲人的yy有多少真实成分,葛儿罕的崛起极大改变了中亚原有的政治格局,阿姆河以东直到阿尔泰山以东的叶尼塞河上游,与蒙古草原上的乃蛮、克烈相接,南到阿姆河以南的一些的地方,北到巴尔喀什湖、咸海一带,都成了西辽的领土或藩属。契丹人是佛教徒和儒家的信徒,在信仰上与中亚的穆斯林截然不同,在他们的统治下,佛教、基督教、摩尼教和儒家思想得到了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如果说阿提拉是教训基督徒的上帝之鞭,那么耶律大石就是惩罚穆斯林的真主之鞭。

然而获胜的耶律大石并没有贪得无厌的继续西进,而是满足于图兰。葛儿罕离开河中返回巴拉沙衮,改元康国。已经很阔绰的他,任命大将萧斡里剌为统帅,率7万骑兵东征金国,图谋复国,不过东征很不顺利,【万馀里无所得,牛马多死,勒兵而还】。1143年,一代英雄耶律大石去世,这才让穆斯林世界长舒了一口气。

至于桑伽,出世以来,所向无敌,英名震于殊俗,经此一战,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终结。由于他元气大伤,一些臣属于他的地方势力也趁机抬头,走向独立,除了一直两面三刀的花剌子模之外,还有原来并不起眼的古尔王朝。纵观卡特文战役的进程,史家着墨不多,对桑伽和塞尔柱军队的描写,只有【虽多而无谋】5个字。从大石的整个军事生涯来看,他绝非什么百战百胜、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打得败仗不少,他能如此轻松的击破战无不胜的桑伽,我的结论是中亚和西亚的军事理论和作战强度都不如东亚,东亚的二流选手耶律大石,能轻松战胜中亚的一流选手桑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1142年的大中华地图,谭其骧先生把阿姆河下游对岸的花剌子模也划入西辽,是因为花国向西辽称臣纳贡。我yy的大中华差不多就这么大 =====

在卡特文战役和大石去世的2年间,已经成了西辽藩臣的阿特西兹不敢冒犯西辽,为了扩充力量,也是为了凑足每年给西辽的3万第纳尔岁币,他玩起了【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趁着桑伽力量削弱的机会,不断南下袭扰呼罗珊。桑伽初败之下,元气大伤,何况打狗还得看主人,为了不引发西辽的报复,桑伽只能对阿特西兹忍而不发。

1143年,葛儿罕去世,由于其子年幼,西辽由大石的妻子萧塔不烟以太后的身份摄政,加上元气有所恢复,桑伽率军北上进攻花剌子模。欲知阿特西兹如何破敌,请看下一章《算端末路》

通宝推:铁手,玉垒关2,荷兰北极熊,陈王奋起,石人一支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