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王毅所谓鞠躬到反日游行 -- 温相

共:💬129 🌺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对胡适的指责大为不然

卢沟桥事变后,鼓吹和日本讲和的人非止胡适一人。最有名的就是张自忠。他甚至担任了日军占领北京后的第一任市长。请问张自忠这种“胡适类型的仁人志士们”后来是否在抗战中有了任何“实质性的配合”呢?

网上有篇文章,在“汉奸”与“民族精神”之间,本站就有:http://www.cchere.com/article/174817 对这件事介绍得很清楚。

怎么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人在玩“以观点定动机”这套呢?言和就是汉奸,所以袁崇焕才被剐掉了。

事实很清楚,中日之间的战争爆发得越晚,对中国越有利,所以胡适才主张暂且忍辱求和。他在抗战中后来担任驻美大使,为中国要来了很多援助。依我看,他这才是知识分子的典范,在群情汹汹的时候,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自己的意见,但在国家需要他的实际行动时,也毫不迟疑地应召。

至于您这篇文章的主旨,我觉得没有打到要害。我不知道您所说的那位网友是谁,没看到原文,不敢乱说。我对民族主义浪潮和政府的关系的看法是:

一,目前的民族主义浪潮毫无疑问是在政府的暗中推动下高涨起来的,只是政府当初的假想敌是美国,可是民族主义是柄双刃剑,一旦发展起来,就不受任何人的控制,所以才使政府近年来落入狼狈的境地。现在火力集中到日本身上,不是政府的初衷,不能拿政府曾经对日的善意来否认民族主义浪潮初起时政府的推波助澜。

二,政府当初祭出民族主义这面大旗来,是由于官方意识形态的破产,尤其在1989年之后,迫切需要东西来维护执政的合法性。民族主义无疑是个方便的工具。他们在使用这个工具时,着眼点一直在国内,并没有自身也真的在国际上实行民族主义的打算,就象勃列日涅夫根本不相信马列主义一样。政府在国际上的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仍然是最大限度地维护本身的利益,所以,不能拿政府的外交不够强硬来否认政府的推波助澜。

三,对中国的现实,我想大家都有个清醒的认识。我不知道有谁会相信,在当今的中国,会有任何政府不能容忍的学生游行。炸馆事件时的游行就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政府只要显示出1989年时的决心的一半,学生游行就绝不会发生。这是个铁的现实。那么,现在的反日游行只能让我想起一个老笑话:

一个美国人和一个苏联人在一起聊天,美国人说:“我敢冲进白宫,拍着美国总统的桌子对他说,你是个大混蛋!”苏联人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也敢冲进克里姆林宫,拍着苏联总书记的桌子对他说,美国总统是个大混蛋!”

Perio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