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12左传中的卜筮 一 -- 桥上

共:💬21 🌺6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春秋左传注读后12左传中的卜筮 二

《左传》中提到的卜筮方法除了占卜与占筮之外,与之并行的还有:揣摩神鬼的意向进行预测或据此决策,根据天象和自然灾异进行吉凶预测,占梦,以及最有特色的根据童谣对时局进行预测。

在古代的中国,时不时会有人根据童谣来对时局进行预测,《左传》中就有两例。

一例载于《僖五年传》中: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p 0310)(05050802)),这是晋国的卜偃根据当时的童谣为晋献公预测了伐虢战役何时能取胜。至于这里的一大堆天象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记得河里的履虎尾先生详细介绍过,请诸位河友自去深挖河泥,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另一例载于《昭二十五年传》中,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五一七年)的《春秋经》中记载了“有鸜鹆来巢。”(《昭二十五年经》(p 1454)(10250003)),“鸜鹆(qú yù)”是一种鸟,据说原来并不在鲁国活动,现在却到鲁国来作巢了。鲁国的史官认为这是一件大事,在《春秋经》中记载了下来,《左传》作者就《春秋经》的记载解释说:“有鸜鹆来巢”,书所无也。((p 1459)(10250401)),还引用了鲁国的师己的评论:“异哉!吾闻文、成之世,童谣有之,曰:‘鸜之鹆之,公出辱之。鸜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鸜鹆跦(zhū)跦,公在乾侯,徵褰与襦(rú)。鸜鹆之巢,远哉遥遥,裯父丧劳,宋父以骄。鸜鹆鸜鹆,往歌来哭。’童谣有是。今鸜鹆来巢,其将及乎?”((p 1459)(10250401))。

这里的“文、成之世”是指从鲁文公到鲁成公的时代,当公元前六二六年到公元前五七三年,即使是公元前五七三年,离当时(公元前五一七年)也已经过了五十四年。师己想起来的这个童谣神奇地预言了鲁昭公的下场,与后来发生的事有诸多巧合,而师己所说的“其将及乎”大体上是说恐怕鲁昭公将遇上灾祸了。《春秋经》和《左传》中与“鸜鹆来巢”和鲁昭公出亡的相关段落我会另帖贴在下面。

揣摩神鬼的意向并以之为根据进行预测或决策,也是当时常见的现象,也应该包括在广义的卜筮方式之中,古人这样做的前提是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鬼神无处不在。至于鬼神到底如何显象,则有各种神迹:

例如在公元前六六二年(周惠王十五年),在虢国就“有神降于莘”(《庄三十二年传》(p 0251)(03320301)),神迹到底为何,《左传》里没说,只是记录了两条评论:

周惠王的大臣内史过评论说:“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庄三十二年传》(p 0251)(03320302))。

虢国的大夫史嚚也评论说:“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虢多涼德,其何土之能得?”(《庄三十二年传》(p 0252)(03320303))。

他们的观点大体上都强调统治者本身的行为才是决定性的,他们的观点也是当时的人们试图用理性的方式解释神秘现象的尝试,而《左传》中没有记下具体的神迹而记录了此二人的观点,也反映了《左传》作者理性的态度。

又例如公元前六二八年(晋文公九年,秦穆公三十二年,郑文公四十五年),晋文公死了,在把他的尸首运往祖庙停放的时候,“出绛,柩有声如牛”,掌管卜筮的卜偃就借机宣布:“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僖三十二年传》(p 0489)(05320301))。这里“君”是指已死的晋文公,“君命大事”是说棺材里出的怪声是晋文公发命令让军队准备出征。“西师过轶我”是说西边的秦国军队将从我国经过并会骚扰我们。于是晋国不顾在丧礼期间,出兵在“殽”这个地方设下埋伏,全歼了秦国的远征军。

记录此事则反映了《左传》作者并不反对在必要时装神弄鬼。

还有根据祭拜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某种迹象揣摩神意的,例如:“初,共王无冢適,有宠子五人,无適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请神择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见于群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齊,而长入拜。康王跨之,灵王肘加焉,子干、子皙皆远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厭纽。鬭韦龟属成然焉,且曰:“弃礼违命,楚其危哉!””(《昭十三年传》(p 1350)(10130209))。

这里的共王是楚共王,他没有嫡子,但是有五个他喜欢的儿子(“有宠子五人”),他拿不准该立谁为太子,于是就大张旗鼓地祭拜各路神仙,祈祷说:“请各位上仙为我选一个儿子,让他继承我主持社稷。”然后他把一块玉璧呈献给各路神仙看,并报告各路神仙说:“我下面要让五个儿子来拜祭各位上仙,要是这五个儿子哪个下拜时正对着这块玉璧,他就是各位上仙选定的继承人,上仙选立的人,谁敢违抗。”祈祷完以后,楚共王就与从巴人那里来的一位姬“姓”王妃一起,偷偷把那块玉璧埋在了太庙正堂前的院子里。

一切准备就绪,楚共王命令那五个儿子先斋戒,然后按年龄大小依次进入太庙正堂前的院子里,向堂上的神位跪拜。结果未来的楚康王跪拜的位置跨在埋那块玉璧的地方;未来的楚灵王跪拜时他的胳膊肘压在了埋那块玉璧的地方;另两个儿子子干和子皙都离那块玉璧很远;未来的楚平王当时年纪还小,是抱着进来的,但他两次跪拜下去都正压在那块玉璧的“纽”上。

于是楚共王根据他的理解选择了康王继位,但很多人都认为神意选定了平王,后来楚国的大夫鬭韦龟还把自己的儿子成然托给了已经长大、但当时还是臣子的平王。总之,楚共王的做法从此种下了祸根,五位“宠子”都卷入了纷争,三人横死,康王的儿子楚王郏敖也被灵王杀了,最终平王继位。

由于《左传》这个教材在讲授时所面对的是农耕族的统治者、是“君子”,所写到的也大都是“君子”们的行为,而这些“君子”们作为农耕族的统治者对于天文现象以及自然灾异非常注意,因此日食、新星、彗星、行星等的运行异常,都会被他们关注到并用于对吉凶的预测。《左传》中就有十处涉及此类现象,还有六处涉及到根据其它自然现象对将来之事的预测。

梦境光怪陆离,当时人对此必定满怀敬畏,何况梦境也是鬼神显像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将梦境用于对将来之事的预测就是很自然的。因此,占梦也是当时很流行而且一直流行到现在的、根据某种迹象对未来吉凶进行预测的方式之一。《左传》中有二十六处涉及梦境与现实中事的关系,大多有验,但是也有勾结卜人伪造结果,以达到另外的目的的:卫侯占梦,嬖人求酒于大叔僖子,不得,与卜人比,而告公曰:“君有大臣在西南隅,弗去,惧害。”乃逐大叔遗。遗奔晋。(《哀十六年传》(p 1705)(12160601))。

做梦的事最著名的是“结草”的故事,梦中鬼居然穿越到了现实之中而且有所行动,这个故事很合于大众的心理因而能够广泛流传,也难免添油加醋。下面是《左传》中的相关记载: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宣十五年传》(p 0764)(07150502))。这里颗是魏武子的儿子,杜回是敌方的勇士。这个故事的叙事风格与《聊斋志异》很像,就像是异史氏穿越到春秋时代写下来的。

另外,卜筮活动的流行还带来了一个副产品,即由于当时的人习惯于卜筮,所以就象现代的赌徒那样,会把一些日常发生的事情作为卜筮的一部分,搞一些非典型的卜筮,当然二者只是形式上相似,本质上下面的事例反映了古人还是希望更多地依靠对实际情形的观察来决策。

例如:公元前五九七年(晋景公三年,楚庄王十七年,郑襄公八年),晋、楚“邲”之战之前,郑国已经倒向了楚国,却派皇戌出使晋军,劝晋军与楚军开战,并且下保证说郑国军队到时候会加入晋军方面助战,晋国的栾武子(栾书)看穿了郑人的阴谋,指出:“子良,郑之良也;师叔,楚之崇也。师叔入盟,子良在楚,楚、郑亲矣。来劝我战,我克则来,不克遂往,以我卜也!郑不可从。”(《宣十二年传》(p 0730)(07120204))栾武子说的就是郑国人拿晋、楚开战的结果作为自己占卜的兆象,依据这结果决定自己往后的对策。

再例如:公元前五一六年(齐景公三十二年,鲁昭公二十六年),鲁昭公驱赶季氏未成而流亡在外,已经快要一年了,这一次齐景公领着军队准备把鲁昭公送回国内,可是齐景公的宠臣子犹(梁丘据)受了季氏方面的贿赂,劝齐景公说:“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然据有异焉。宋元公为鲁君如晋,卒于曲棘;叔孙昭子求纳其君,无疾而死。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于鬼神故及此也?君若待于曲棘,使群臣从鲁君以卜焉。若可,师有济也,君而继之,兹无敌矣。若其无成,君无辱焉。”(《昭二十六年传》(p 1470)(10260401))子犹的意思是说鲁昭公可能得罪了鬼神,所以我们很难成功,不如先派些小人物出马,以他们的成败作为占卜的兆象,有了结果之后再决定我们的对策。

以上可见虽然当时的人在决策过程中经常要依靠卜筮的帮助,但并不甘心,还是想依靠各人对实际情况的掌握进行决策。在今天的《尚书洪范》中有这样一段话,也反映了这一点:“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这里是说遇到了疑难首先自己思考,不行就咨询他人,再不行就扩大咨询范围,还不行就只好“谋及卜筮”,求助于卜筮这一类神秘方法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