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婚姻和道德 -- wild007

共:💬29 🌺78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婚姻和道德

现代社会,离婚率高企,婚姻也往往仅仅是利益共同体,很多人早早预言婚姻制度将自动消亡,那么是否这就是必然呢?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的婚姻异常稳固,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时代局限性,是歧视妇女的旧社会的畸形价值观才造就了稳定的婚姻,那么是否也真是如此呢?

今天的社会,一切向钱看与一切向权看“相得益彰”,社会道德沦丧,大家都在思索重建道德的方式,但是偏偏道德在金钱和权力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我们不禁要问,古人究竟是通过什么办法,让道德得以稳固存在的呢?

在东方社会里,道德是社会平均线,而法律是社会的底线。人的行为会在平均线附近振荡,一旦触及底线就会被真正制裁(本来这段应该引用某河友的文字,但是实在找不到了,只好自己按照大意写)。道德充当了个人行为的校正器,他允许人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犯错”并自发去“改正”。故而古代中国大部分远本要靠法律来解决的民事乃至刑事纠纷,往往不用等衙门出面就解决了,也因此古代中国并不需要单独的法庭,衙门充当了行政司法等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职能。

道德作为一种良性行为规范,其不带有明显的强制意味,故而违背起来并没有难度。古代中国用了一套非常完善的体系来保证道德免受金钱权力的控制,其核心处就在于让女人成为道德的基准。从智商上来说男人偏两极,女人守中庸,在道德上,也具备类似的特点。古代中国让女人讲三从四德,本质上就是以此来保证道德的基准——好女人教导出来的子女,品行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由于女人处在天然“被养”的经济地位上,她们大多不用直接面对残酷的钱权社会,这也就为道德的高水准奠定了基础(今天的职业女性,处处为生计拼个头破血流,谈道德就实在是苛求了)。

男女间的生理差异(当然后天因素也很关键),决定了男人更容易面对残酷现实,但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在变态的环境下呆久了,心态很容易走向极端。为了让社会更“和谐”,古代中国要求女人充当男人的稳定器,牺牲女人的地位,保护男人,将家庭结成稳定的对子,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这是东方与西方的显著区别之处,即西方的基本单元是个人,家庭不过是利益共同体,而中国的基本单元是家庭,婚姻是一条韧性很强的绳索。

女人给了道德一条高基准线,男人则为道德提供一个保护伞。古代中国非常重品行,这一方面是因为女人提供给社会更多的道德人,另一方面却也在于,从长远看,道德人的合作确实比其他类型的人要强得多,因为非道德人即便能力再强,他们在信任上的投入成本过高。现代人总是要从最坏处揣测人心,并不惜用各种契约或制衡手段来保证执行效果。现代社会司法监督部门层出不穷,不仅成本高昂,更要命的是监督复监督,永远处于左手搏右手的状态,就好比无穷无尽的疫苗去应对没完没了的变异病毒。

从制衡的角度考虑,古代中国也显然很有借鉴意义,今天社会的信用体系,其实就是中国古代“人品认证”的一个变种。但凡脱离组织的个体生存下去是很难的,在中国这个社会里,做出违背道德的事,一方面很难瞒得住,因为古代中国门禁很弱,干涉是常态,今天的居委会大妈都是小CASE;另一方面,小到家庭,大到整个官僚阶层,都会因此对你“刮目相看”,让你感叹天下之大竟无容身之处。

这些都保证了道德是可以与法律比肩乃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超然存在。故而在古代东方,大谈法律的严谨性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法律大多数情况是作为社会博弈的风向标,而民法的主体其实是道德。

毛公发动了文革,彻底解放了妇女地位,使得女人拥有了经济自主能力,但这也同时破坏了道德的基准线,假以时日,道德的每况日下也就显而易见。道德需要稳定的教导者和保护者,当女人走出了家庭,贤妻良母渐渐灭绝,社会的成功者被各种欺世盗名的非道德人占据,道德保护伞也就自然终结。今天的社会,“能力”远比“人品”重要,故而无论我们如何呐喊道德,但那都已经是“亡魂”。女人们只有当二奶才能获得当初贤妻良母的境遇,二奶能承当道德基准的使命?非二奶们都在为生计奔波,她们有什么闲暇和心态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一个“有德之人”?不输在起跑线上就不错了吧。

当经济地位平等以后,男人和女人其实已经没有必要进行分类了,今天的男女越来越中性化,婚姻自然也就沦为一种利益结合体,或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封建陋习”。而如果我们不靠家庭来重铸道德,我们还可以倚赖什么呢?至少在今天看来,这个问题无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