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77):共车 -- 本嘉明

共:💬44 🌺142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倒是个很好的问题

将来出租车业也会高度信息化,你要想打车了,不论身在何处,拿起智能手机,打开APP,显示自己所在位置,马上就显示在周边有哪些空出租车在跑,是哪家公司的。你点一下其中一辆,就完成叫车流程,空车应声而来。

但这里有几个问题:

1)没有被叫的时候,这些空车是不是还在路上漫无目的跑?有没有耗油?

2)如果网吧全部换成IPAD了,你是不是就不会买自己的IPAD了?换句话说,公共游泳池人太多,私家游泳池又没条件,那么健身会所的游泳池如何?

3)你有驾照又没车,要不要时常练练手?

这涉及到城市小资人口的几个嗜好:私密,档次,自己动手,理念聚同。

只要手里有20块钱,人人可以坐出租车,没有门槛,这个卫生/安全问题就不能保证。而买私家车,考虑全寿命费用,门槛又比较高,而且浪费很大。“共车”介于这中间,初期入股金建立了门槛,较私密的入会要求又筛选了社员,人员之间的关系,人和车的关系,比较固定(比如说某小区6个社员,基本上长期公用同一部车,甲开回来了乙再开出去)。

而且社员之间的关系,慢慢可以更紧密,更互相信任。比如说每个社员有一个特殊的徽章,戴着这个徽章的社员,在路边看见同方向行驶的“共车”(每辆共车,在中控台的饰物也是特殊的),就可以招手拦停,如果不太绕路,就一起载去,再分摊车资。因为大家是“自己人”,即便素昧平生,一男一女,也一个敢招,一个肯停。

设法建立一个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的平台,有各种方式。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农庄”的尝试,和苏联式计划经济模式,我觉得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劳动者单纯以劳动能力投入,而非物质化投入(比如“共车”项目里,社员先投入股本金,再投入劳动力------自己开车,加油等)。劳动者单纯以劳动能力投入,要靠理想主义的激情,久而久之,是无法维持劳动积极性的,因为没有精确量化的投入,也就没有依据来合理界定产出的分配,特权一旦出现,甚至没有人再关心总额的盈亏。

“共车”也好,“共其他什么”也好,我在想,能不能在立足商业赢利的前提下,以物权平摊为保障(这里就是每人一股,缴付股本金),以一个“物化标的”为基础(这里就是半私车化服务),建立小范围的,半开放较紧密,较互相信任的,(原本是)陌生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个作用,其实跟FACEBOOK是一样的,只是更加现实化,功利化,更小众,依托基础更实在。如果一个小社团和谐了,慢慢有很多小社团和谐了,对于改善整个大社会急功近利,冷漠提防的气氛,是不是有帮助呢?

目前的市场细分,鼓励消费,挖掘消费潜力,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人们的冷漠心理:反正自己什么都配齐了,宅就好了,万事不求人。这种美国化的生活方式,在客观上,中国的自然环境也承受不了;在主观上,则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巩固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心态。

所以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下,最好要多方引导“消费共化”,集约化,合并同类项。公用自行车也好,“共车”也好,个人麻烦一点,走最后的500米,但有益于集体,有益于大众。

中国人从小学开始,就接受集体生活的熏陶,每个人内心,都愿意(甚至渴望)有集体归属感的。善用这种集体归属感,我们可以做到很多利人又利己的良性事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