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身边的中小企业】只是一个过程 -- 月色溶溶

共:💬84 🌺571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还真说对了

中国的经济问题恰恰不在所谓的外需导向什么blablabla的,根子就在于内陆的制造业萎缩。很多人开口闭口就是什么崩溃什么倒闭潮之类,是因为他们搞不懂问题不在于市场的波动而在于那些没有办法解决甚至不愿意去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根子在于人。

地球上的市场是做不完的,但是人的问题是永远滞后于形势的变化,1999年,我还在念书,在电脑城打工,我总记得那个老板说过的话:“世上没有人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很多人不懂,总是把问题的症结简单幼稚的归结为体制甚至某一个具体的人或者团体,要知道如果围棋的棋盘从19路增为21路整个围棋的思路就要推倒重来,何况中国就算隔壁的两个县的情况就天差地远,例如湖北的孝感和黄陂交界,都在武汉周边,但是偏偏孝感打工的人多而黄陂做生意的多,这个结果在我们考察经济的视角算是一个微观的现象,但是就是这些历史和人性差异的微观造成了我们目前面对的现实,这种微观是真的微观吗?黄陂区人口超过100万,孝感市区人口接近100万,而孝感地区的人口就有500多万。

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体制都是要和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人事结合起来,批评者要看到细节,而实践者要抓住方向,在广东或者江浙,一个40岁的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是会被身边的人歧视的,而在内陆城市例如武汉,夫妻二人在麻将馆从早上泡到半夜最后输赢几十块人民币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很多年前我就没有见过武汉口音的年轻人送快递,实际上这是一件很开阔眼界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相对武汉年轻人普遍2000元左右的收入而言也算是高薪。更不要谈论厨师、装修等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自然更加没有什么人愿意在制造业上进行创业,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在制造业工作,因为那是“工人”,不够体面。

武汉的工业集中在汉阳和青山(青山区是大国企集中的地方,工作人员大多居住在区内),每天早晨上班的时候,我留意到在阅马场公交站往汉阳方向的车都很空,但是走中山大道的608总是人满为患,为什么呢,因为中山大道沿线的卖场多;而所有汉口方向的公交车到了武汉广场后就没什么人,因为那里也是卖场多。这就直接的说明武汉的经济结构还是以零售为主,虽然卖的货物99%都是江浙生产。大多数年轻人的就业还是扮演商品销售环节的倒数第二传手,没有人想过要去往上面爬一爬。

好,再说到爬一爬,那么骂声一片,没有资金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有钱的爹娘乃至我早上起不了床,那么去广东上下九打货然后摆摊做零售做淘宝行不行?还是不行,太辛苦了,赚不了几个钱,还不如去卖场做销售。

距离我直线距离200米的写字楼有个淘宝的大卖家,每天顺丰有依维柯的专车服务,不幸的是这个卖家以前是一个申通的快递员。

武汉是内陆的大城市,但是武汉GDP的结构很不健康,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消费,制造业虽然也占一定比例,但是如果认真考究起来,还是不行。所以武汉现在就连修地铁缺钱都想出了ETC(电子路桥费,长江N个桥、一个隧道、汉江的桥过一次收8元起步价)这种损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制造业的缺失造成的税收不够用。

一个再小的作坊,可以养活10个工人,至少可以拉动3个家庭的消费,可以带动大于10个相关服务业的就业,问题是内地城市例如武汉跳过了制造业,直接进入服务业,这样就很不合理。

当然,武汉的制造业也是很强的,不过都集中在那些巨大的国企和外资汽车企业上,恰恰就是因为这些国企和汽车企业还有省会城市的优势才拉动了武汉的服务业。民营制造业这一块,不能说没有,但是差的很远。

武汉报纸上经常露脸的企业家都是做建筑的,少见制造业。这就决定了内陆城市的发展缺失了重要的一环。

算了,这个话题写下去可以写一天一夜,我还在等装门的家伙电话,随时准备去装修现场,就此打住。

通宝推:大漠老兔,笑一笑十年,静思轩主人,本嘉明,车雨田,所以我才飞好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