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22年后读《生存与发展》 -- 三叶虫
(1)对国情的认识可不是从89年开始的,这个东东的看点应该是国情约束下对发展目标的考虑和对战略选择的影响.这些内容在有关统编教材中都有,在大学待过的同学应该都知道,除非不用功.当然一些内容有变化,因为情况也在变.
(2)那时的热点是国情认识基础上的发展战略研究.这些研究都循着太祖56年<论十大关系>的路子,进一步考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还没到市场经济),并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这一时期完成的有关战略研究在中国经济成长中持续发挥着影响.例如,工农业发展关系,城市和农村发展关系,三次产业发展关系,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问题等等.
这些战略选择的确是"与外国不同,非传统的发展模式".例如,有关农村发展的战略选择使中国出现大量兼业农民(农民工),以减少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和城市的冲击;有关三次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抵御金融风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正确处理好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关系,中国才有了全面对外开放,并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
(3)"节省资源,适度消费的发展模式"与其说是战略考虑,不如说是资源约束的客观要求.只要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国情没变,这个客观要求就不会变.例如,90年代中后期有关经济增长点选择的讨论中,公共交通而不是私人轿车是增长点,就是考虑了资源约束.但2001年后,情况有所变化,中国加入了WTO,可以全面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了.另一个变化是认识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就在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万亿的时候,搞经济的还担心这些存款从银行流出来冲击消费品市场,称之为"笼中虎".而前些时候居民储蓄存款已达10万亿了,经济学家则千方百计想办法把这些钱"赶"出来促进增长,保证就业.所用方法也的确发挥了作用.例如,城市土地使用权和住房商品化,教育和医疗收费等等.与此相适应,这时的经济增长点(不是战略)的选择也由生产导向变成了市场导向,私人轿车由此得以发展.
(4)值得注意的是,生产和消费关系的战略选择仍然是以生产为中心的.这在90年代末和00年代初有一次讨论.大致可分为两个阵营,一方是传统模式,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另一方是美国模式,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推动生产.传统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用起来驾轻就熟;而美式消费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有水土不服的问题.选择的结果是:生产是中心,生产发展才能保证就业,才有消费增长.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我在淘宝上也淘了一本,店家库存的一本 然后203 字41 2012-12-13 08:29:40
🙂哪里有货? 在孔夫子上试图订了几家,都没有货 洗心 字21 2013-02-06 19:52:04
🙂洗心姐,我刚刚搜索了下,有不少啊? 流云天下 字421 2013-02-06 21:10:16
🙂闲扯发展战略
🙂楼主能把这个扫描上来么? 洗心 字85 2012-08-23 13:59:16
🙂抱歉,我也在找。 三叶虫 字62 2012-08-23 19:46:56
🙂这段话就叫P话 8 镭射 字964 2011-07-10 23:24:27
🙂镭射兄一如既往的犀利。 3 三叶虫 字551 2011-07-11 03: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