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浩然——一位伟大作家和他的作品——《金光大道》 -- 俺老孫

共:💬61 🌺487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大寨”与“小岗”

大寨属于山西省昔阳县。小岗村则属于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之知名,全在于改开之初首开包产到户之先河,甚至有一份多年后假造的“血手印”文书来见证其事。建国初在治理淮河和土改之后,小岗村人曾经有过吃饱饭的时候,粮食产量稳定在十八九万斤,好年成甚至突破二十万斤。可自从逐步走向集体化以后,小岗村人却又一步步从温饱走向缺粮、饥饿、乞讨,从吃饱肚子又重新开始饿肚子。小岗人对待种集体土地的态度是

“晚上工,

早下工,

到了地里磨洋工,

反正记的一样工。”

“队长哨子吹破嘴,

催人下地跑断腿,

喊了半天人半数,

到了地里鬼混鬼。”

“……这个十八户的小村,一下派来了十八个人的学大寨工作队。……一个工作队员监督一户,逼着全队人干了一年,……全队共打粮三万五,除去公粮、统购和种子,全村人均口粮二百三,人均收入三十二。”二十多年中,凤阳县这个产粮大县,成了“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县,小岗村也是这样一个“三靠”村。

从1957年起小岗村就开始吃返销粮,花救济款。1966年到1978年,小岗村总计吃去救济粮十一万四千公斤,花去救济钱一万五千元。“搞大包干的第一年,小岗村就收了十三多万斤粮食,比1976年整整多打了十万斤。”!

(宁肯饿死也不愿给集体种地,给国家种粮!和大寨人相比,境界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种境界之差体现在只几年的功夫,小岗村就落伍了,当大包干不再是小岗一家的而成为全国的政策时,小岗的优势就不再了。小岗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距离富裕的道路还相当遥远。“一步跨过温饱线,三十年没进富裕门”。“……好不容易搞到几百万时,人家早就是亿元村了。”“……从1978年以后,从第一批瓦房,到第一批电话,到第一批彩电,到第一条水泥大道,到第一次用自来水,到第一批两层小楼,乃至于到最具代表性的大包干纪念馆,都赖于外界的慷慨施与。小岗村今天的变化,更多的还是来自上面和外面的关照……”——《共和国粮食报告》

为了江总书记要来视察,小岗找镇里,镇里找县里,县里找市里,市里找省里,最后省里从财政上拨了二百多万元,给小岗村修了一条八公里左右长的柏油马路。“……到了2003年,张家港长江村与小岗村结对子,村里人才看上了长江村赠送的大彩电……”。“大包干分田到户不行了!”光靠种粮食不行了,“搞不到那么多钱,也就能解决个温饱。”小岗村没有海外关系,没有自然资源,没有沿海地理优势,更没有见识高明的人才(连村长的六个儿子中都没有一个大学生,有的连初中都没上,何况其他村民),除了作为曾经的典型而被扶持和帮助之外,小岗什么都不是。尽管也有那么少数几个能人想搞企业,想拉着大伙一起干,可是就是不成,“要办个砖窑厂,但由于不愿意说的什么原因,最终没搞成。”“办起来的一家小型瓶盖厂,不是倒闭了,而是有人用雷管把它炸了,幸好没有死人,只有两个人受了轻伤。”也是有种种“不便说的缘故”。和上海某企业协商养猪,回来村里一讨论,都争着要当养猪场的场长和会计,谁也不争当饲养员。有的个人与外面合办个工厂名字用了“小岗”,便成了公共的资产,被村里共了产,又被镇里收了去,最后被卖掉不了了之。

与小岗不同的是大寨经历了从辉煌到平淡,郭凤莲在被审查处理改造了十几年之后于1991年重回大寨任支书,带领大寨人急起直追,而今大寨成立了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大寨”这个名字的无形资产,发展经济,产值上亿。1998年俺去江苏旅游时经过华西村,导游津津乐道的就是郭凤莲来华西村考察时送给华西村那一辆大奔。

“……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明显地开始拖农业发展的后腿,……它一不利于科学种田,二不适宜规模经营,三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四是浪费人力物力和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利用,五是不利于兴修水利,总之,不利于生产,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个体单干不见得是万试万灵、包治百病的农村生产方式,互助合作集体化也不见得就是洪水猛兽、有害无益。

还是回到那个的起点,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无论是单干还是合作,搞农村经济必须以农民“互利自愿”为原则,不但是农民与农民之间要“互利自愿”,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国家之间也要“互利自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