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微风浅草园佛学笔记之楞严经(1-10) -- 淡淡微风

共:💬168 🌺10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微风浅草园佛学随笔之楞严经(三)

  有朋友谈到了关于佛经的是否能真实反映佛的想法问题,这里先就此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所谓“文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与语言、语言与思想之间的差别,每个人想必都有体会,要做到完全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表达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不可能的。

  当我们用语言来描述一样东西的时候,一说就偏离的原本的样子,原则上来说,我们只能尽量去接近“本来面目”,“完全展现”是不可能的,就象语言和音乐就无法做到完全互相描述一样。所以“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不可思议”,就是说,有些东西是不能用语言来说清楚不能用思想想明白的,有些东西是超越语言和思维的。“说似一物,即不中”也是类似的意思。佛又说:“止、止,我法妙难思”,大多也是类似的意思。

  那怎么办?只有用“悟”了。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了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本地风光”到底如何,也只有自己看了才明白,只能“自证自悟”,别人是没办法代劳的。

  关于“悟”,我常常作的两个比喻,一个是楼层,一个是长相。

  假设你现在十楼,那么十一楼什么样儿?你当然可以说,和十楼差不多啊,任凭你描述的天花乱坠如何如何,还是没办法完全说清楚,还是要自己去看一下的,那么看的时候,只要一眼就够了,什么样儿你全清楚了――根本不需要任何说明。

  现在你来和我描述一个人的长相,什么卧蚕眉丹凤眼啊,“眼是水波横,山是眉峰聚”啊,什么“鹰鼻隆准”啊,什么红脸白脸瓜子脸啊,这样说下去,说上一辈子,别人也不可能完全知道你说的那人长什么样儿,可是只要把人带到那目前看一眼――只要一眼,你就知道了,根本就不需要语言。

  这就是“悟”。

  继续我们的“楞严经”。

  释迦牟尼问了阿难什么问题?他问的这个问题,也可以用来问我们所有人,所有事,佛说话直截了当,直接从根子上下手――当然,有时候他就是绕着圈子,就是不说最关键那句话,就是挠你的痒痒,就看他想干什么了。

  佛问阿难:你为什么要学佛?

  这个问题问的既简单又直接。

  当然,佛说话时没有那么生硬,还是很讲究说话方式的:“我们是同胞的兄弟,生长在一个家庭”――所以你不要想太多,不要有什么思想包袱,呵呵,很有当年共产党做思想工作的味道啊:)――“你当初立志发心要学佛,是因为在佛法里看到了什么,能让你一下子就舍弃了人世间那么深那么重的恩与爱――父母之恩情,夫妻之情爱呢?”

  (佛并没有问现在人最关心的钱和权,为什么?)

  (如果佛问的是我们,我们怎么回答?)

  阿难答:“我是因为看到了您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佛有多好看:)

  阿难继续:“我常常自己琢磨,这么好的相,不是世间男女情欲之爱产生出来的,因为欲望粗浊,‘男精女血,腥臊交遘,杂乱而成’,是不能生出这样‘胜净妙明’,‘紫金’一样光彩的身体的”。

  (阿难初发心,志气不纯,因为喜欢“漂亮”而出家,自然就引发后来的种种变故,面对各种诱惑之时,就会情不自禁,坠入罄中,所谓“有因必有果”。其实,到底是受外境影响,还是自己心底的问题?生活中人,初发心时,也是各种各样原因,千奇百怪,一般都会遇到与发心时相应的磨练――当然不是说别的障碍就没有了。)

  佛微笑:你说的很好啊,不过你只看到了我外表的样子好看,却不知道我们都有个“常住不变的真心,清净光明的本体”,是比相貌更美好的。就是你这种喜欢漂亮的“妄想”,以及一切众生的其他各种各样的妄想,才令你们生死相续,轮回不已,在苦海里不能出离啊。 

  佛又说:如果你今天要想找到最根本的答案,发明你的“真心”、“本性”,你就应当“直心”答复我的问题,别跟着“妄想”走。因为一切的佛,都是走一样的道路,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这条路,就是“直心”。不但现在应直心答我所问,从初发心一直到最後成佛,自始至终,乃至中间都一直“直心”到底才行。  

  (所以“维摩诘经”,有“直心是道场”之说。)

  (提醒阿难开始要好好端正态度,而且要一直有正确的态度,才有希望。还拿一切佛做榜样。)

  (呵呵,所以学佛也要死心眼才行。)

二。七处征心

  好了,前面的铺垫结束,好戏开场了。

  佛开始问问题了,看他怎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把阿难追的无路可逃。(以下数字都是释迦牟尼佛所问问题)

  (佛法不是让你迷信,而是和你谈道理,有什么问题你提出来,和你讨论。最后所有的问题都解答了,没的问了,答案也就出来了。)

  (这个过程烦琐的很,没兴趣的朋友可以略过,只了解结果就可以了。这段翻译是为了不想看原文的朋友看的。自己读过的朋友也可以略过。)

  1。既然你是因为喜欢我相貌发心出家,那么,你用什么看见的?感到喜欢的又是什么?  

    阿难的回答是:因目所见,心生爱好。

  2。照你这么说,你喜欢是因为眼睛和心,那么如果你不知道眼睛和心在哪里,你就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问你:心和眼睛,在哪里?

    阿难:所有世间各种生物的心都在身体里,佛的眼睛在脸上,所以我的心也在身体内部,眼睛也在脸上啊。(阿难被佛问的心虚,就“拉大旗扯虎皮”把别的生物和佛都扯进来,增加说服力,也给自己增加信心。)

  3。阿难你现在坐在讲堂里,树林在哪里?阿难回答:在外面。

  4。那你在堂中先看到什么?阿难答:先看见如来,再看到大家,然后往外看,才看到树林。

  5。阿难,你为什么能看见外面的树林啊?阿难答:门和窗户都开着啊。

  6。佛很慈爱的摸摸阿难的头:正如你所说的,身在讲堂里,因为门窗开放,所以能看见外面的树林。但是如果另外有人,也在讲堂里,看不到我们,只能看到外面的树林,会不会呢?

   阿难答:不可能。 

  7。那就对了,阿难,你也是这样啊。你的心灵一切都明白,如果你的心在身体里面,那么你应该先知道身体内部的一切才对啊。就算不能看见心肝脾胃,那么指甲头发生长,总应该知道吧?为什么不知道呢?既然身体内部的事物一无所知,怎么又知道体外的事物呢?――所以,你说的这个“能知能觉的心”,在身体里面,是不对的。

(以上是著名的“七处征心”的第一“征”,论述心在身“内”之误。)

  阿难发觉自己错了,赶紧改口:我明白了,那我的“心”应该在身体外面。因为,比如说灯光亮在房间里,当然先照到房间里,从门出去,再到外面。一切众生看不见自己的身体内部,却能看见外面的事物,就象灯光一样。这回我的道理一定没错,和佛您的说法一样,应该没什么错了吧?

  8。如果你的心在外面,那么,身体和心各在不同的地方,互不相关。心知道的,身体不知道,身体的感觉,心里也不能知道。那么,我现在把我的手给你看,你的眼睛看到时,心能分辨吗?

    阿难,能啊。

  9。如果眼睛看到,心就能辨别,可见身心是相关的。那么,心怎么可能在身体外面呢?所以,心在身体之外是不正确的。

(以上是“七处征心”的第二“征”,论述心在身“外”之误。)

  阿难发现自己又错了:照您老人家所说,心又不在里面,又不在外面,我现在想想,心应该在一个地方。

  10。那你说,在什么地方?

    阿难答:既然这“心”不能知道身体里的东西,又能看见外物,估计它一定藏在感官里。就象一个拿玻璃碗盖在眼睛上,虽然有东西,却并不阻碍视觉。所以看到什么心里都能辨别。在感官里,所以看不见体内,因为藏在感官里,所以能看到外面。

  11。照你这么说,如果用玻璃盖着眼睛时,当他看到外面的山河时,能看见玻璃吗?

   能啊。 

  12。如果你的心藏在眼睛这样的感官里,就象被玻璃盖着眼睛一样。那么,当你看见外面的山河大地时,为什么看不见自己的眼睛呢?如果你能看见自己的眼睛,那么你的眼睛就成了外物了,不是感官了。如果不能看见眼睛,又怎么能说心藏在感官里,就象玻璃碗盖着一样呢?所以说,你认为心潜伏在感官里,是不正确的。

(以上是“七处征心”的第三“征”,论述心在“根”之误。)

  阿难又改口了:那我现在又这样想了,五藏六腑在体内是黑暗的,七窍在外边明亮的。现在我睁眼看见明亮的外景,就是见外,闭眼看见黑暗,就是见内。这样对不对?

  13。阿难你看见黑暗的时候,黑暗与你的眼睛相对还是不相对?如果是相对,那么黑暗是在眼睛前面,怎么是“见内”呢?如果说那就是“见内”,那你在暗室里,没有光时,那些黑暗不都成了你的藏腑了吗?如果黑暗没有和你眼睛相对,那怎么能被眼睛看见呢?如果你要说,闭眼时,眼睛离了外见,就转回向内,闭眼见到的黑暗就是体内,那么睁眼看见外面时,为什么不能转过来看自己的脸呢?如果不能转过来看自己的脸,可见眼睛是不能掉转过来向内看的。如果眼睛能掉转过来看见自己的脸,那么你的心和眼睛应该都在空中,哪里在你的体内?如果你的心和眼睛都在空中,自然和你的身体无关。既然你的眼睛和身体无关,那么现在我看见你的脸也就是你的身体时,你的眼睛却已经知道了,可按刚才的道理,眼睛的知觉和身体无关了啊。如果你说,身体和眼睛都有各自分离的觉知的能力,那么不是有了两个心了么?所以,你说见暗就是见内,这话是不对的。

(是不是看晕了啊?!别怕,大家都一样,这段儿搁谁都乱。基本上这是最乱的地方,以后就好的多了。不过乱虽然不乱了,逻辑思辨还是不少的。这正是这部经书麻烦的地方,不象“金刚经”那么简单。)

(以上是“七处征心”的第四“征”,论述心在“内外明暗之间”之误。)

  阿难继续改口:我现在想,这个能想一切的东西,就是我的心性,我想到哪里,这个心也就跟到哪里,与之相合。

  14。如果那么你的心就要有“体”,才能和外物相合,如果你的心没有“体”,怎么和别的事物相合啊?如果你的心有“体”,那当你的手接触自己的身体时,你觉得你的知觉是从体内出来的,还是从外面进入体内的?假若是出来,那就应该先看见体内的东西,假若是从外面来的,那应该先看见你的脸才对啊?

  阿难答:看见是眼睛的事,知觉是心的事,不是眼睛看见,不能用眼睛说啊。

  (看来阿难还没糊涂,佩服佩服!)

  15。如果眼睛能看见,那么死人眼睛还在,应该能看见东西啊,如果死人能看见东西,那怎么还是死人呢?还有,如果你的心真的有“体”存在,那么你的心有一个“体”还是很多个?现在知觉在你身上,遍及全身还是不遍及?如果是一个“体”,那你用手接触四肢之一,应该四肢都有感觉才对,但是如果四肢都有感觉,你就不知道自己接触的是哪一肢了!假若你知道是哪一肢,那么知觉一体就不能成立。如果是多体,那你就有了多个能知能觉的心,就成了多个人,哪个才是你呢?如果遍体,又和刚才说的一样,全身都有知觉,你怎么知道触的是哪一肢?如果不遍及,同时接触许多地方,应该有地方不知道才对,可情况又不是这样。这些矛盾,都没办法解决,所以,心随相合,是不对的。

(以上是“七处征心”的第五“征”,论述心在“思维”之误。)

(我的妈啊,我已经晕了!佛可真罗嗦!!比唐僧可罗嗦多了:))

(换个角度,罗嗦也就是苦口婆心,生活中一样,别人苦口婆心希望我们好,我们往往是执迷不悟当了耳边风。)

  这次阿难终于晕了,所以不再自作聪明,回到开始的简约思考。

  阿难说:既然内不对外不对,那就在中间吧。

  16。你说中间,那就应该有个所在,不能无所在啊,那你所说的“中”在哪里啊?在你身外还是身上?如果在身上,在表皮上,那不是中,在表皮下,就是体内了,也不是中。如果在体外,那在哪里?

  阿难回答:我说的不是这么简单的中。您说过,眼根之所以能看,是因为有眼识,物质是没有知觉的。心就在“根”“物质”之间的眼识那里。

  17。你的心如果在“根”“尘”之间,那么它连接根和物质呢,还是不连接呢?如果连接,那么物质有无数种,都和你的心连接,你的心不是乱七八糟?无知和有知是矛盾的,心怎么连接无知和有知呢?如果这样,连接有知和无知的哪里是中间呢?既然心不能连接无知的物质和有知的感官,又不是物质和感官,那么它的体性是什么呢?连它的体性都不知道,又以什么为中间呢?所以,心在中间,也是不正确的。

(以上是“七处征心”的第六“征”,论述心在物质和感官“中间”之误。)

(不知道阿难什么感觉,反正我已经是晕的不能再晕了。)

  阿难说:那么照您现在的说法,和您以前讲给其他人听的,心是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处处都不在。您又说过,“一切无著,名之为心”,那么这个“无著”,是不是就叫心啊?

  18。你所谓的无著,是有所在,还是无所在啊?如果是“无”,无都无了,还有什么无著?既然还有一个无著,那就不能说“无”。只要有存在,就有现象。没有现象就是无,不是无就有现象,有现象就有存在,有存在就有所著,怎么能说是无著呢?――所以,你说一切无著,就是能知能觉的心,是不对的。

(以上是“七处征心”的第七“征”,论述心在“无著”之误。)

(各位如何?我是彻底晕了,阿难好象也是,不信您看他的表现。)

  到此为止,阿难就自己的感觉,想了七种“心”可能在的地方,都被佛一一反驳,结果自然都是错的。

  (――那么,真的都错了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等这本经书学完了,估计大家会有自己的答案:))

  阿难的问题是问完了,佛也都作了解答,可是,麻烦在于,“心”到底在哪里?我们还是不知道!佛只是说了别人的说法不正确,那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元宝推荐:雪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