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明末农民战争史》读后感,和知之后哀文 -- huolu

共:💬14 🌺4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明末农民战争史》读后感,和知之后哀文

看了知之后哀的南明史读后感,想起自己qq里以前写过一个顾诚老先生的另外一个名作《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读后感。也拿上来附和一下知之后哀:

说这本书是写成于三十年前的1982年,当时的历史观和史料都抖索缺陷,但是这本书在史料考证和文笔都是一流的,行文流畅,娓娓读来口齿留香啊。

尤其本书大量的参考文献,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正文的量了。很多的地方志和一些当时的书信,奏疏。作者在这些历史文献基础上推测当时的境况,澄清了一些口耳相传的对农民起义军的污蔑。尤其本书对张献忠的一些事对我来说印象很深,以往的说法是张献忠屠蜀,几乎杀光四川百姓,我以前对此就保持怀疑,主要是张献忠部下李定国在张献忠死后作战经历被很多史书记载过,一般都认为李定国军纪非常好,不乱杀,不扰民。李定国是张献忠义子,从小在其培养教育下成长,张献忠本人怎么会是杀人狂呢? 本书对张献忠在四川的事迹解答了我的疑虑,张献忠确实有和当时农民起义军一样的屠杀的时候,不过在川恐怕还是满清杀人最多。另外一个事是本书对李岩事迹的分析,本书基本任务李岩无此人,事迹都编的,不过后来的考古证据好像显示李岩还是有的,事迹也基本正确,只不过在李自成部下不是特别重要罢了。

第二个看这本书给我很深刻感受是历史真是最精彩的故事,要是一部电影的话,有的片段恐怕最好的编剧也写不出来,比如说李自成快进北京到兵败山海关这二十来天。李自成、崇祯、吴三桂和多尔衮之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斗得不亦乐乎。一开始李自成掌握主动,决定何时进京,之后的行动都很自由,可惜他开始就走错,最严重是没能想到满清还会敢于与他为敌,导致李自成用一种堂堂正正的姿态进京,几乎认为天下尽在掌握了,其实想想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死了以后他们的部下的战斗经历就可以发现,在培养人才的方面张献忠比李自成多的好太多了,就可以倒推即使没有满清,李和张也是还有一番苦斗呢。其实李自成还是有机会成功的,如果他进入北京以后,立刻全军压向山海关,逼迫吴三桂投降,然后派一个亲信大将带重兵驻守, 自己返回北京。这样如果多尔衮还按照原计划南下的话,就会落入山海关和北京的夹击,结果就很难说了。可是这个机会被李自成丢掉了,他拖拖拉拉等着吴三桂准备好了一切了,再慢慢悠悠赶到山海关,走了8天,到了山海关以后得知清军也到了,一切都来不及了,只能把手上的部队孤注一掷投出去,失败也就是在所难免啦。

崇祯就更郁闷了,其实他如果在李自成进京前半个月还有机会南逃, 看看后来的历史,如果他真的跑到南京,中国可能又将开始一个南北朝时代也说不定,毕竟满清当时还是只满足于回复金朝的版图。即使他要死社稷,放太子和永、定二王去南京甚至任何一个王子都好啊。历史也许就转向了也说不定啊。

吴三桂虽然有苦衷,但还是从本书中看到了一个自私的军阀嘴脸,不过关宁军的战斗力还真是惊人,只有3,5万到5万左右的部队,凭借关城与李自成大军苦战两天不坠,山海关大战之后还能保持旺盛精力追击,(山海关大战不是在以往传说的一片石,而是在石河的河滩上)如果他在李自成进北京前赶回北京,真没准挽救或者推迟北京陷落也说不定。

总之最后作对的只有多尔衮,多尔衮几乎走对了每一步,首先在他听到李自成北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了,满清几乎空城而出,全军南下,相比较李自成分兵而言他就非常明智了。其次他原本按计划破长城围攻北京,等走到阜新的时候得到了吴三桂的的信,立刻狂奔两天赶到山海关外,差不多一样的路,李自成走了八天。如果李自成早到了六天,应该也就战败吴三桂得到山海关距多尔衮于关外了,也就是说,如果多尔衮也按正常速度晚到了几天,也不会有机会进入山海关了。历史就在这两天改变了。真难以相信这个判断和决断是一个三十出头的人做出来的。真像是穿越的人啊。当然还有个可能,就是吴三桂挡住了李自成,多尔衮从长城进来,把李自成堵在山海关西,那可能就一战杀死李自成也说不定了。

我对本书总结的一句话大历史的波澜壮阔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