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父亲的纪念 -- 属虎的懒猫

共:💬22 🌺717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父亲的纪念 4

使命必然

要说明父亲在香港的具体任务,还要回顾一下。

当年,我们的党还在延安窑洞里是时候,父亲的革命前辈们就把这个任务的雏形确定了下来。

延安许多的革命者中,有一位颇不起眼的姓薛的同志。

这位姓薛的同志的革命道路和许多人一样的曲折。

革命高潮的时期,老薛参加了革命,加入了党。

革命的低潮来了,老薛同志的所有联系人都找不到了,与党脱离了联系。

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真是像一个没娘的孩子。

没娘的孩子也还是要吃饭的,老薛于是就成为一个找工作的打工仔。

跟现在的北漂、海漂差不多,假装全无思想主义地为生存混日子。

中国的党人那是一点也不会被轻易地消灭的。

国民党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朝封建社会,起义十一次,屡败屡战。

共产党人那就是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战友的尸体,挺起胸膛,继续战斗。

于是老薛就又找到党了,来到了延安。

有一天,老薛的上级对老薛布置任务。

让老薛把所有的能搞到的敌占区的报纸,日本人的出版物,大概还有满洲国的,以及偶尔的外国报纸、杂志,聚在一起,阅读,并找出有用的情报信息,归类存档备用。

一个人是不够的,找了几位同志,跟老薛一起搞,归老薛领导。

当然,这些人都是对外界有着透彻了解的,还有就是会外语的。

这个任务在情报界的专业词应该是“公开资料情报收集”。

有故事说,一战的时候,有一个人专门从报纸上收集一些军人的消息。从新闻中,从婚礼的通告中,从死者的讣告中,等等等等。

等到战争发起,这个人能够准确地列出某国军队某个部队的指挥员们的名字,毕业的学校,晋升的脚步。

这就是公开资料情报收集的雏形。

老薛的办公地点就在延安枣园,相当于现在的中南海。

那时候,我想大概也就是一孔枣园里的窑洞。

这个机构一直伴随着党后来的革命历程,由几个人变成一个科,一个处,一个局。

如今,已经是蜚声海外的国际研究机构了。

小时候,进办公楼,还能看到毛主席为这个机构题写的“知己知彼”什么什么的。

父亲的主要任务就是采购在香港出版的一切有用的出版物。

情报的原材料。

我们的党已经立国,新生的共和国是党面临的新任务,外界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民情物价,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了解,彻底的了解。

不管这些出版物如何地反动,如何地无知,如何地扭曲,都要。

域外岁月

即使是作为父亲的儿子,父亲也不会告诉我那些日子他是如何生活工作的,这一点是有明确的纪律的。

但是作为父亲的儿子,还是能够知道一点点花边新闻似的东西。

抗美援朝期间,父亲得到的命令是购买一切关于这场战争的出版物。

这任务想必是比较的沉重,金日成那个大笨蛋,不会打仗,一会进一会退,报纸上肯定是连编累牍。

再加上一群不甘寂寞的专家,漫无天际的分析评论。

当时坐镇广东的是叶剑英,他当时应该是主持当地的军政事务。

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水稻的插秧是非常辛苦的。

有一种手动的插秧机,把秧苗摆放在底部的一个长条盒盘里,插秧机的手柄就像机场的行李车一样,有上下两个手柄。 插秧的人往前走一步,用其中一个手柄夹起一撮秧苗插在田里。 这个插秧机在文革期间的科教片中演过,我看过。

父亲就接到过叶帅的指示,购买关于这种插秧机的制作使用的书籍。以便广东开展农业生产。

父亲在组织系统上与叶帅不直接,这次等于是帮忙。

(知道这件事后,我也曾想过,难道军队系统在香港就没有外派吗? 看了一些文章才知道,解放大军刚解放广东广州的后,军队的各级单位都派出过侦察队潜入香港。 闹到后来黄永胜什么的干脆带着人去香港嫖娼,气的罗荣桓骂他们,这么高级别,这么大岁数,要不要脸。 总理就限制了各个单位尤其是军队单位出境搞活动,并把各种境外活动统一归口。)

现在要在北京让我买一本关于插秧的书,也会是个极端烦人的事,何况香港那个跟农业不沾边的地界。

但是父亲说香港那个地方是商业的地方,没有的资料可以登记,书店发单给国外的专业书店或出版社,对方会邮寄过来,没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

有国际交往的地方就是不一样。

有一次,父亲接到一个奇怪的任务。 购买一个数量的绿色呢子布料,适合台球台面使用的那种。

于是父亲进了布料店。

后来,回国汇报才知道,机关里有一些破旧的台球案子,旧政权留下来的,放在库房也没人注意。

机关里来了苏联顾问,顾问们业余时间要打台球。 到库房里找到台球案子,端出来一看,台呢都烂了,于是向香港采购站发指示。

我估计在上海也没有,才到香港买的。

我家的藏书里有一套简明英文读本的英国文学史。四本一套,单词量也不多,了解英国文学史那是好用极了。

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选了一门英国文学课。 我也没好好学,最后的论文就是从这本书里山寨的约瑟夫康德拉这个作家的讲解,完成了一篇。

(后来才知道,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也是山寨自康德拉的小说《黑暗之心》)

父亲跟我说,这套书中国大陆大概只有三套,部里有一套,部办的大学图书馆藏一套,还有就是咱们家有一套。

(说这话的根据是,当时专业的学者学生是不会看这种连原著单词都简化了的书的,非专业的人是不许看这种书的。)

父亲在那边十年,粤语能听,但没有学说。

那时候南方地面上的人大概都比较矮小,那边的人说一米七几的父亲“大高佬”。

作为一个单身男人,父亲经济上很宽裕,时间上也比较从容。

父亲说,有一次,买了一套四本《基督山恩仇记》,一整夜,就着一瓶竹叶青酒,连夜看完了。

每到春节,父亲他们这些单身工作人员就去一个关系人士家过年。

那边的习惯是只要没结婚就得给红包。

那个关系人士夫妻后来都是有名的人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澳势力正盛的时候,活跃在社会舞台上。

我在现在的报刊上还能看见他们的文章,或是别人的文章说道到他们。

父亲在这里度过了十年的时间。

家里老的户口本上,父亲那一页还写着,“1961年从香港迁入”。

关键词(Tags): #家族史 延安窑洞 公开资料情报收集 通宝推:笑一笑十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