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 的 一 九 八 九(上) -- 草民
70年代末改开后,国家送派了一些人到国外留学或者进修,这些人多是成绩或者业务的佼佼者。出国人员的选派名额也很少,选择很严。
这些人的教育多在新中国之后,所以受到的教育是一种“非对即错”的教育。在逻辑分析和逆向思维的意识上反而不如80后和90后。
由于没有Internet,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杂志书籍也不多(很多人都看一个报纸“参考消息”,算是是了解国外的一个媒体)。国家在文革结束前对于美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宣传负面居多。但是72年中美关系改善,79年中美建交,以及当中中日和中欧关系改善,还有和香港的开放,都让国人突然发现资本主义国家不但不差,还滋润的很。随着口径的变化,还有美日欧等国领导人访问中国,我们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评价的相对正面了。不但有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报道,也让国人看到西方的选举等相对“民主”的东西(而我们看到的同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如南斯拉夫和朝鲜,其实当时生活水平并不比中国差甚至好于,但是其个人崇拜在80年代已经让国人看着不舒服)。让人的思维一下子对于资本主义盲目崇拜了。
70-80年代出国的人相对是国内业务比较强,在本单位比较受重用的人物。但是由于国内生活水平低,这些人出国除了学习工作,还要肩负为家中添置几大件的人物,就是彩电冰箱音响洗衣机等东西。如果是公费(国家出钱)手头更紧,如果是自费公派(国家派但是对方出钱)手头略为宽裕。看到国外工作的人,即使是地位不高的,拿的钱乘上汇率都是国内教授高工的多少倍,而不但几大件没有问题,还有住宅(国内当时分房单位排队)和汽车(国内根本不要想),这种杀伤力可想而知。
还有一些国外的细节,比如买东西不凭票,食物供给相对充足。服务态度好,东西买了不满意还可以退换。这些对于国内买东西还要凭票排队,“出口转内销”的东西还要抢的人,也是一个很大刺激。
当时大陆在国外的人也不多,接触的多是外国人,还有港台去的(这些人有些对于大陆人还是友好的,但是对于共产党没有一句好话),所以难有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交流。
所以,不少人留在国外不回来。有的本来在国内可以当副教授,以后升教授博导都没有问题,留在人家实验室作实验员。到了2010后,70-80年代出国回来的当了教授博导甚至两院院士,他还是在国外给人家作实验员。还有的人留下来放弃了本职工作开店买春卷。不也是为了当时那点钱。
回来的人,也一般会说国外的好话。有时候单位里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算是小事,也言必称“美国民主”。由于这些人在单位和社会上有话语权,又喝过洋墨水,对于别的没有出国的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当时的人们对于国外的“新思想”“新思维”的接受确实是矫枉过正了。但也是改革开放之处的一种必然。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我 的 一 九 八 九(上) 23 草民 字10993 2005-02-01 04:47:50
🙂我汗... 1 瑞晨 字483 2009-04-23 06:46:39
🙂我对楼主的这段话多说一些
🙂80年代, 确实如此 大头大头 字28 2009-04-26 14:23:45
🙂与时代和主义无关 瑞晨 字359 2009-04-27 01:47:22
🙂这些东西我们今天想起来都觉得很平常 2 内务人民委员 字254 2009-04-27 11:17:02
🙂所以开放要一点点来 瑞晨 字311 2009-04-27 23:42:39
🙂当时印度人均GDP可是比中国高的 老广 字239 2009-04-27 10: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