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阿巴斯革命 -- 赫克托尔

共:💬64 🌺617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7 一地鸡毛

阿巴斯革命爆发之前的740年代末,呼罗珊就已经乱了套,穆斯林互相残杀。代表人物有3个,下面一个个说。第一个出场的是上一章提到的,倭马亚王朝军官出身的哈里斯-本-素赖智(Al-Harith ibn Surayj)。

哈里斯属于北阿拉伯人,来自伊拉克两大藩镇之一巴士拉。与众多阿拉伯人一样,为了追求功名富贵,来到边远的呼罗珊,参加对异教徒的远征。729年,他首次在史书上出现,在与突骑施人的战斗中有英勇表现。730年前后正是突骑施可汗苏禄的鼎盛时代,阿拉伯人数次败在对方手下,不仅征服没有成果,反而不断丧师失地,对哈里斯等渴望追求进步的中下层穆斯林的仕途,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733年,中亚发生了大旱,中亚最重要的粮食供应地—泽拉夫善河流域还在突骑施汗国手中,导致阿拉伯的中亚辖区发生粮荒。呼罗珊总督朱乃德,就是被苏禄可汗打的大败的那位,从中亚各地强行征粮,优先满足首府木鹿的需要。当时哈里斯正驻扎在阿富汗东部的吐火罗斯坦(Tokharistan),此地是帝国最东方的地方,也发生了粮荒,因此他率众闹事,反对总督大人的征粮政策,朱乃德也不客气,赏给他一顿鞭子吃。次年734年春,朱乃德去世,新总督还没到任,一肚子怨气的哈里斯趁机在呼罗珊东郡巴里黑竖起反旗。

哈里斯认定倭马亚的统治非法,鼓吹恢复穆圣时代的典章制度,恢复朴素、平等的穆斯林社团,打出穆圣曾经打出的、具有神秘和宗教色彩的黑旗等等,这就与当时已经很流行的,反倭马亚的各种什叶派思想和理论不谋而合,至少在理论上,哈里斯与阿巴斯革命是同道。

哈里斯的所谓革命思想,在穆圣创教之后是穆斯林社会各种反抗活动的常态。鉴于穆圣和四大哈里发—至少前两位哈里发的成功,穆斯林普遍认为那个时代是穆斯林的黄金时代,哈里发虔诚、朴素、公正,信徒们彼此平等,财产由社团或穆斯林国家统一发放,在圣战精神的指引下,穆斯林兄弟共同奋斗,并肩作战,荡平异教徒等等,古往今来就没有这么好的社会制度和民风习俗。每当社会矛盾激化,统治者骄奢淫逸,民风腐化堕落的时候,穆斯林们就怀念穆圣时代,认为只要恢复穆圣时代的制度、习俗,上自哈里发,下到穆斯林,严格按当年的仪轨、制度办事,一切社会矛盾都会烟消云散。于是在某个宗教领袖或造反者的领导下,来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改朝换代。新上台的统治者,也许叫马赫迪,也可能叫伊玛目、哈里发。新王朝建立初期,也许能按照穆圣的典章公正、朴素若干年,之后再腐化堕落,被下一个宗教革命推翻。

哈里斯造反之前,巴里黑的太守,正是奈斯尔-伊本-赛雅尔(Nasr ibn Sayyar),最后一任倭马亚王朝的呼罗珊总督,当然此时他还不是总督。奈斯尔是个老人精,看到手下很多人同情哈里斯,便带领忠于自己的少量守军退出巴里黑,将这座名城拱手让给哈里斯,但他也没有去木鹿支持总督,做了呼罗珊第三方势力。有了较为稳固的根据地,哈里斯决心攻占呼罗珊首府木鹿,一门心思摆脱阿拉伯人统治的阿富汗土王们,也在哈里斯身上下注,一时间哈里斯的声势十分浩大。但哈里斯的军事能力显然不足,2次进攻木鹿都被朱乃德的继任总督阿西姆(Asim ibn Abdallah al-Hilali)打败。

虽然阿西姆两次战胜哈里斯,处境依然十分危险,担心哈里斯再来进攻,一面向大马士革朝廷求援,一面尝试与哈里斯和谈,就是招安,当然也可能是缓兵之计。阿西姆同意派人与哈里斯的使者一同去大马士革,由哈里发希沙木决定是否免除非阿拉伯穆斯林的人头税。哈里发坚决拒绝了哈里斯的要求,还顺道把举止荒唐,有勾结乱党嫌疑的阿西姆撤职,从此哈里斯和倭马亚王朝彻底决裂,只能在造反的康庄大道上一条道跑到黑。

哈里发希沙木从伊拉克派兵去呼罗珊,援军来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叙利亚军队是倭马亚王朝的核心军事力量,倭马亚王朝的支柱,穆阿维叶、麦尔旺一世就是靠他们赢得对阿里、阿卜杜拉-本-左拜尔的内战胜利的。叙利亚军队不仅英勇善战,更仗着政治地位高,以天子门生自居,十分骄横跋扈。从历史上看,哈里发国早期只有4大藩镇,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拉克库法、伊拉克巴士拉、埃及弗斯塔特(al-Fustat,开罗前身),4大镇的总督位高权重,更边远的地区总督及其衙门,都是4大镇的下属和派出机构。穆阿维叶做了哈里发之后,对全国的行政区划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全国划分为5个总督区或大区,巴士拉、库法合并为伊拉克大区,伊拉克总督坐镇库法,后来哈查只将首府迁到库法和巴士拉之间的瓦西特(Wasit),伊拉克总督下面有2个副长官,一个坐镇中亚呼罗珊的木鹿,做呼罗珊总督,另一个在东南部,统治巴基斯坦或印度河流域。埃及大区保留,埃及以西分出易弗里基叶(Ifrīqiyah[拉丁语Africa的讹音])大区,管辖埃及之外的全部北非,后来还包括西班牙。阿拉伯人的老家阿拉伯半岛为一个大区,两河上游、小亚东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合并为哲齐赖(Al-Jazira)大区,倭马亚末代哈里发麦尔旺二世就是从哲齐赖总督任上发迹的。

呼罗珊总督长期以来是伊拉克总督的下属,例如中亚征服者屈底波就是伊拉克总督哈查只的下属,而伊拉克是反倭马亚家族势力的大本营,由精锐忠勇的叙利亚军队镇守,伊拉克总督多是忠于哈里发的叙利亚人。希沙木哈里发上台不久,就任命哈立德-伊本-阿卜杜拉-盖斯里(Khālid ibn ‘Abdullāh al-Qasri, 724—38在任)做伊拉克总督,兼管伊拉克以东的所有地方。哈立德从伊拉克派到呼罗珊的援军是20000叙利亚人,阿西姆根本镇不住这帮骄兵悍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由这支叙利亚军队的主将、哈立德的弟弟阿萨德(Asad bin Abdullah, 735~738年在任)出任呼罗珊总督,阿西姆镇不住场子,也是他下课的原因之一。

阿萨德的援军到来,呼罗珊的战局立即扭转。哈里斯被打得节节败退,便向中亚最强大的势力突骑施可汗苏禄求助。哈里斯与苏禄组团对付倭马亚官军,阿萨德则与大唐结盟,从东西两线夹击突骑施。战争规模越打越大,越来越多的势力卷入其中。737年,应骨咄(Khuttal)国王的邀请,苏禄可汗亲率大军南下渡过阿姆河,进入阿富汗境内。苏禄与哈里斯汇合之后,继续深入阿富汗,阿萨德率领4000精锐的叙利亚军队来战,两军在喀里斯坦(Kharistan)会战,苏禄和哈里斯的联军大败,两人仅仅带领少数残兵逃过阿姆河,没渡河的突骑施军队被阿萨德的大将、南人朱大衣(Juday' al-Kirmani)消灭殆尽。这个朱大衣因为表现优异,加上南人出身,获得青睐南人的阿萨德的赏识,做了后者的副手,大权在握。朱大衣、末代总督奈斯尔、乱党头子哈里斯,成了日后呼罗珊三国演义中的三大主角,至此他们都上场了。

喀里斯坦战役后,苏禄可汗穷途末路,最迟在739年秋被杀(《旧唐书 玄宗本纪》),突骑施汗国事实灭亡。喀里斯坦的胜利者阿萨德,在738年死去,可能与他的靠山、官居伊拉克总督的哥哥哈立德的倒台有关。惜字如金的《阿拉伯通史》,在第19章给了哈立德一些文字,说他的任内(724~38)兴修土木工程和排水工程,让伊拉克地区繁荣起来。哈立德也利用这些工程,盗用了公款1300万第尔汗,而且还浪费了大约比这个数目多两倍的公款。738年,哈立德被新总督逮捕下狱,遭到酷刑拷打,要他招供贪污的罪产去向。希提说:“从这个事例中就可以看出,政治的紊乱和国家机器的腐败,成为伍麦叶王朝崩溃的原因,他们的劲敌阿拔斯王朝所以能够取而代之,就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腐化堕落。”把哈立德的腐败和下课,视为倭马亚王朝垮台的必然性的证据。

从哈立德的下课来看,弟弟呼罗珊总督阿萨德不像自然死亡。接替阿萨德的下任也是最后一任倭马亚王朝呼罗珊总督,就是奈斯尔,此后6年间,即哈立德、阿萨德兄弟倒台(738)到希沙木哈里发去世(743),阿萨德的爱将朱大衣及其南人部下遭到奈斯尔的打压。逃亡在阿姆河以北的哈里斯,在740年前后行踪不明,后来他回到呼罗珊时,有人说他当年流亡期间,居住在突厥人的土地上,接受可汗的统治(《塔巴里史》27卷29页)。

奈斯尔可能是屈底波之后,最能干的倭马亚呼罗珊总督,在任期间发动过一些成功的东征,从突骑施突厥人手中征服了一些土地,内政方面也不乏建树,一时间呼罗珊呈现繁荣安定的局面。不过在740年代,呼罗珊南人、北人的矛盾激化,彼此攻杀,奈斯尔根本控制不住。744年,倒数第3任哈里发叶齐德三世(Yazid III ibn al-Walid, 744)依靠南人或也门人的支持,从前任哈里发韦立德二世(Walid II, 706—743~44)手中夺了鸟位。被压抑数年的南人大受鼓舞,拥立首领朱大衣(Juday' al-Kirmani)做总督,但没能成功,南人索性造反了。眼看局势恶化,奈斯尔邀请流亡在河中的哈里斯及其党徒回呼罗珊,制衡朱大衣,哈里发叶齐德三世则赦免哈里斯,同意按穆圣的典章、训诫执政。

745年,哈里斯来到首府木鹿,首都大马士革那边又生变故。在744年,在位不到半年的叶齐德三世去世,由弟弟易卜拉欣接班(744),是为倒数第2任哈里发。倭马亚王朝的亲王、哲齐赖(Al-Jazira)总督麦尔旺起兵造反,杀进大马士革,废黜在位只有1个月的易卜拉欣,自立为末代哈里发,史称麦尔旺二世。中央的动荡,波及边远的呼罗珊。纳斯尔承认麦尔旺的哈里发地位,但他的属下,来自叙利亚的军队却多不承认麦尔旺。

原来麦尔旺二世是皇室远支,是麦尔旺支系太祖麦尔旺一世的之子穆罕默德的儿子,而麦尔旺二世之前的绝大多数哈里发,是麦尔旺一世的另一个儿子阿卜杜勒-麦立克(Abd al-Malik ibn Marwan, 685~705)的后代,麦尔旺二世与他们不是一个分支,血缘关系很远。长期做帝国的边将,坐镇哲齐赖的首府哈兰(Harran, 土耳其东南部,邻近土叙边境),与东罗、亚美尼亚等异教徒作战,手下有数万忠于自己的精锐边军,他进大马士革夺了鸟位,不仅仅是皇室内讧,更是哲齐赖大区与叙利亚大区的地域之争。鉴于在叙利亚毫无根基,麦尔旺二世迁都到老巢,哲齐赖的首府哈兰,颇像朱棣迁都北京,从此大马士革失去了首都地位,叙利亚从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堕落为普通行省,迁都之举招致叙利亚人的一致痛恨,叛乱此起彼伏,因此麦尔旺从即位之日起,就忙于镇压叙利亚的动乱,直到阿巴斯军队杀过来。

在关于麦尔旺二世合法性的站队中,哈里斯公开谴责麦尔旺,宣布他非法,加上他是北人,在身边聚集了大批北人支持者,一举超过南人朱大衣,成为奈斯尔总督最强大的对手。在精神和思想领域,哈里斯响应广为流行的反倭思潮,自称“黑旗的追随者”(He of the Black Banners)。奈斯尔打算将这尊瘟神礼送出境,请他带上党徒到阿姆河以北的河中(Transoxiana)做总督,赠送他30万块银子上路,大家以阿姆河为界各安天命。哈里斯没这么容易忽悠,要求奈斯尔退位,召开穆斯林大会(shūrā, 舒拉),选举产生总督。双方针锋相对,战争不可避免,为了反制哈里斯的宗教旗号,奈斯尔宣布哈里斯是真主的的敌人(enemy of God),背信弃义的发动战争,那么自己只能以战争对战争。奈斯尔与手下商定,次日的战斗口号是先知用过的“Hā-Mīm, 他们(敌人)不能获胜!”奈斯尔的手下还在长矛上绑上羊毛(wool),这是早期穆斯林苦修行为的象征。总之,双方都给这场无聊的内乱,抹上浓重的宗教色彩,借以博取信众在思想和舆论上的支持,这也说明在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环境下,宗教成为鼓动广大穆斯林的必备元素,阿巴斯党人的成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的结果。

这边奈斯尔备战,那边哈里斯也得到了消息,纠集党徒备战之余,也制定了极具宗教色彩的战斗口号“Yā Mansūr”,意为“神佑(O divinely aided)”,后来阿巴斯朝太宗哲耳法尔给自己选用的头衔也是曼苏尔(Mansūr)。746年3月14日夜里,奈斯尔与哈里斯在木鹿城中混战,打到次日早晨,哈里斯失败,逃出木鹿。

眼看哈里斯失败,呼罗珊三国演义中的第三方,南人领袖朱大衣坐不住了,与哈里斯联手反击奈斯尔。总督大人是个老人精,他打不过朱、哈联军,同时也看出他俩不是一路人,当年哈里斯造反的时候,被前任总督阿萨德和朱大衣打败,落入朱大衣手中的战俘中,50人被剖开肚皮扔进阿姆河、300人砍掉手脚、3人钉十字架,战俘的妻儿被卖为奴隶,朱、哈从那时结下血海深仇。现在他俩的同盟只是基于反对自己,只要自己暂时离开,他俩必然反目。于是奈斯尔退出木鹿,逃往呼罗珊西郡尼沙普尔。果然,哈、朱联军进城不久,就打作一团。746年4月25日,在朱大衣的南人、哈里斯的北人战斗中,哈里斯阵亡,尸体钉上十字架,距离他俩联手赶走奈斯尔只有1个月,南人控制了木鹿。(27卷43页)

哈里斯、朱大衣、奈斯尔的混战过程中,一个神秘的波斯人来到呼罗珊木鹿附近,举起了黑旗,预知详情,请看下一章《并波悉林》

通宝推:环宇7504,联储主席,五藤高庆,晨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