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金融自由化的实质 -- hwd99
金融自由化或金融开放的实质
金融业是将资金当做商品,从事资金买卖的行业。资金的价格是资金利率。金融业获利的来源是存贷款利率差别。从事金融业的主体是银行。通常居民将个人收入的一部分存入银行,只能从银行拿到较低的利息,而银行将居民存款以较高利率贷给企业,从而就获得了利润。如果银行将资金贷给濒临倒闭的企业,也有可能血本无归,从而负债累累而倒闭。
金融自由化(liberalization)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推动起来的,又翻译成金融开放,其英文又叫取消金融管制(deregulation),其内在的根据是经济应市场化,政府不应行政管制或干预。在美国的实际操作中,是改变金融管制方法,因为直到现在,美国和西方金融业的管制还有很多,某些方面的管制还在加强,例如,不断修订管制银行业的巴塞尔协定。美国给其他国家推销的金融自由化,所谓用市场机制来取代政府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直接干预和管制的过程,实际是让其他国家放弃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管制,转而让美国和西方建立的机构来管理。考察美国银行系统情况,我们就会了解,美国推销的所谓金融自由化或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市场化,完全是谎言。
1、美国金融业是人工创造的行业,管制无处不在
在西方国家,有好几个世纪,人们公认的资金或货币是金银,由于直接使用金银做货币很不方便,而且还会产生磨损。因此,就产生了银行,银行存有黄金,然而依据储存的黄金发行黄金欠条,就是人们常说的货币,这时候的货币代表的是黄金欠条,可以拿货币到发行银行兑换到对应数量的黄金,因而又称作信用货币,因为它们是银行家拿信誉做担保,可以兑换黄金的。
这种发行货币的方式,是拿商品做货币,一般认为是市场自动产生的,但其货币发行数量严重受到黄金生产能力的制约,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十八世纪英国的私人银行英格兰银行为英国政府代理财政和融资,成为英国政府的银行,同时有控制的发行没有对应黄金的纸币,增加流通货币数量,承诺固定比价兑现黄金,从而被社会普遍接受,突破了黄金数量限制,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
对某些不出产黄金的地方来说,是无法依据黄金来发行货币的。例如,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国内的黄金都被蒋介石搜刮带到了台湾。美国没有成立前,在美洲大陆建立的13个殖民地,也没有发现黄金。那时的美洲殖民地,有的使用西班牙银币,有的使用美洲印第安人的贝壳货币。其中1690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开始发行纸币,是西方社会较早使用纸币的地方。
纸币可以很好地代替金币银币和金银欠条,行使货币职能。问题是纸币的制造成本很低,发行者往往抑制不住增印的冲动。我国是最早发行和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开始发行和使用纸币了,经历过多次纸币滥发而废弃。美国刚建国时,发行的大陆币,就因增发过多变成了废纸。因此,使用纸币做货币,必须管制纸币发行数量。
为了防止政府官员肆意增发货币,美国建国后不久,中央政府成立的联邦银行,实际是政府参股的私人商业银行,而政府的股份占20%,比每一个私人股份都大,从而可以在公私两方面监管银行,防止货币滥发。
美国建国时,是13个独立国家联合起来成立的联邦制国家,各邦实权人物建立的私立商业银行都以黄金白银做准备金,自行发行承诺可以兑现黄金白银的银行券或者说黄金白银欠条做货币,由各邦进行监管,实际银行券发行量比储备的黄金白银多得多。这些私人银行发行的纸币成为各邦主要流通货币,也是上交中央政府税收的主要媒介,它们都进入联邦银行,从而让联邦银行掌握了大量地方银行的银行券,成为其他商业银行的债权人,从而可以通过兑现这些银行券来抑制地方银行银行券发行数量,取得了货币发行的主要控制权。
美国13个邦的主宰者对中央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权很有意见,到1832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停止了联邦银行的政府资金管理功能,从而解除了对各邦银行的控制,民间商业银行大量涌现,包括将银行设置在偏僻的荒郊野外,防止持币人到银行兑现的野鸡银行。由于货币发行的黄金储备不足,一旦居民集中提款,就会产生银行倒闭。银行倒闭,带来的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破产,从而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时会产生社会动荡。美国多次发生全国范围的金融危机,1907年危机,主要城市的大银行都先后停业,三分之二的城市使用商品来代替货币,从而催生了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建立。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货币的发行依据是真实票据理论,是根据商业银行持有的短期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票据发行货币,商业银行将这种贷款债权出售给联邦储备银行获得增发货币,通俗说,就是美国建立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可以增印货币购买商业银行良好债权,黄金只是做部分准备金。这样的安排,可以解决“好的”商业银行提款问题,防止运行良好的银行倒闭。后来逐渐改成以美国政府债券为美元发行依据,商业银行使用良好债券兑现现金,在发行货币中占的比例很小,主要用于短期借贷,应付危机。
在早期,美联储增发货币还是与储备的黄金挂钩的。当时黄金还是人们心目中的真正货币。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导致居民大量兑换黄金,使银行和金融系统崩溃。罗斯福总统上台后,为了对付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危机,禁止居民持有黄金,从而将黄金逐出了美国国内货币流通领域,黄金储备与货币发行量的比率也逐步降低,使黄金成为国家间贸易工具。二战后,各国黄金储备都转移到美国政府手中,美国主导西方建立了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特别是1971年8月宣布美元不能兑现黄金,将黄金逐出了西方各国货币体系,从而完全成了一个人为的货币体系。
美联储的建立,是各邦和中央政府妥协的结果。一方面,过去过于分散的货币体系的缺点已经得到美国朝野的公认。另一方面,建立一个完全中央集权的货币体系,是美国各邦所不能容忍的。为了体现中央政府和美国各邦在美国货币体系上的发言权,美国通过的联邦储备法以及其他几十个相关法律,对美联储的的组织结构和运行做了详细规定,仅美国联邦储备法就有近200页,形成了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的中央银行体系。中央银行体系的集权则是通过设立在华盛顿的联邦储备理事会完成的,而分权是通过成立 12 家地区性或区域性联邦储备银行实现的。每家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又是由当地银行出资组建的,人员构成上,也是结合银行界和政府两方面考虑。在如何行使权力方面,也有详细的规定。任何大的改动,都要通过美国参众两院立法解决。
在监管方面,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也受到若干层次的监督,以确保该系统成为一个管理科学、运行有效的公共机构。其中,美国政府问责局作为向国会负责的审计部门对美联储整个系统进行政府审计监督;联邦储备委员会检查长办公室作为依法在联邦储备委员会设立的监督部门,专门对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运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外部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对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各家储备银行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各联邦储备银行还有各自的内审部门负责内部审计和风险防范。
至于商业银行的监管,就更加复杂详细了。美国银行监管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通过法律加强银行管制的过程。银行监管法律覆盖了从银行成立到银行倒闭的全过程,法律规定了银行的业务权限,界定银行活动业务空间,同时详细规定了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对银行的监督管理细则。包括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职责权限,业务范围及惩罚措施。同时美国的监管又主张监管双方的合作和协调,原则上是减少限制,注重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美国的银行业被认为是世界上监管最严格而同时又具有很好活力的。
2、当代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国独裁体制
然而,到了国际事务,包括国际金融方面,美国就不受其他国家管制了。二战期间,西方列强实力遭到极大削弱,战后又面临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运动影响,各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都面临崩溃威胁,不得不加入到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美国建立和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关键。
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本是西方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西方国际社会范围内确定货币职能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它是支配西方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西方国际社会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规则。因此,国际货币体系实质上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共同建立的一套关于货币的规则。 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多种运行于部分区域的国际货币体系,例如,英镑货币区,法郎货币区和前苏联的卢布货币区,以及现在欧盟各国使用的欧元。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加入的国际货币体系是1976年西方国家组建的牙买加体系,它源于1944年美国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体系要求加入国签定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在该协定中,规定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建立的国际货币规则,加入该协定,就必须增从协定,其关键内容包括:
第一, 美国承诺美元可兑换黄金,作为各国货币基准。这是协定第四条规定的。其中第四条第一节(a)要求成员国承诺货币的票面价值应以黄金或美元计算;美国承诺各国政府按1944年七月1日价格,每35美元兑换1金衡盎司黄金;为使黄金的美元价格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第四节要求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由于历史原因,货币可自由兑换为黄金,是当时国际社会公认的成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本条规定的实质是规定了美元是唯一的国际货币。当时是二战进行到转折点的关键时刻,参会的西方各国实力被严重削弱,黄金储备近乎耗竭,无法承诺自己的货币兑换为黄金,从而无法被他国承认为国际货币;而美国集中了西方国家三分之二以上的黄金储备,是唯一有实力承诺美元兑换为黄金的国家。因此,美元在很长时间,被认为是纸黄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种类似公司的组织,美国占17%的份额,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规定,需要85%的份额同意,才能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议主要条款,从而让美国一家就可以否决任何修改提议,保证了只有美元才能成为西方世界唯一的国际货币。该条款还在制度上防止了美国贸易顺差。因为根据协定,美国有权以美元形式,从其他国家政府手里收回贸易顺差产生的收入,任何一国如何产生贸易逆差,就会导致美元耗竭,从而影响其进口和经济。而各国为了国际贸易,必须储备一定量的美元,从而让美国免费获得了大量商品。
第二,规定成员国政府承诺经常项目下货币与美元或黄金可自由相互兑换,等于承认美元是唯一国际货币。来自第八条规定,要求各成员国不得对国际经常性交易的支付和资金转移实行限制。所谓支付和资金转移指用国际货币,也就是美元或者黄金,这是成员国政府承诺境内外企业和个人使用该国货币可兑换该国政府手里的美元。第四款还特地规定兑付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的办法,要求任何会员国对其它会员国所持有的本国货币结存,如其它会员国提出申请,应于购回,但申请国应说明:
(i)此项货币结存系最近经常性往来中所获得,或
(ii)此项兑换系为支付经常性往来所必需。
该条款称,可使用对方货币或黄金支付,由于美元可兑换为黄金,而各国都缺少黄金,使用美元兑付,等同使用黄金兑付,所以,这样表述,实际上是指用美元兑付。本条款实际上是各国政府承诺经常项目下的货币与美元自由兑换,包括美元兑换为其货币与其货币兑换为美元。因此,遵从国际货币协定,是行政管制的结果,不是市场化的结果。根据本协定,美元是唯一可以支付国际交易的货币,也就是唯一的国际货币。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各成员国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决定“平价”的标准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也是人为规定的。
第四,确定国际储备货币。《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也是人为规定的。
第五,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此条款是加入该协定的主要好处,是美国给其盟国的胡萝卜。
当时的西方各国为了应付战争,需要美国的帮助, 加入美国建立的西方国际货币体系,也是美国给予帮助的基本条件。战后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医治战争创伤,维护资本主义统治,对抗苏联社会主义,也不得不求助于美国,从而继续承诺加入美国控制的西方国际货币体系。随着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加深,到美国利用这个体系为美国谋利的时候,西方各国已经难以下决心退出这个体系了。
二战后,美国取代英法在世界各地殖民地的统治地位,同时也遭受被压迫国家和民族的武装反抗,尤其是中国人民直接的和间接支持的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战争,让美国在经济上承受了巨大代价和社会的分裂,不得不依靠印刷美元,从西方各国掠夺物资来支持战争。其中侵略朝鲜,仅仅三年,就死伤16万人,耗费640亿美元,超过美国二战军费支出四分之一。而12年侵略越南战争,参战军队超过200万,伤亡超过40万,军费开支比侵朝战争多80%,按照现在价格计算,大概花了7380亿美元,而自1970年以来给退伍军人和家属的战后补助金额已经达到了2700亿美元。每年给越战老兵和家属的抚恤金超过220亿美元,是美国联邦调查局每年预算的两倍。
巨大开支,带来美国财政上极大困难。1962-1963年,美国政府逼迫西方各国签定了一系列的互换协议,美国获得外国货币,用于购买各国物资,而西方各国获得的美元主要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从而保证美元购买力。美国政府实现这一切的最后通牒就是破罐子破摔,如果西方各国没能支持美元,美国就破坏国际货币体系。此后,美国多次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物资。
1970年美国主导设置的特别提款权,只能用于支付贸易逆差,不能用于直接贸易,由于美国是唯一可以采用贸易逆差对策而不影响经济正常运行的国家,等于让美国无偿得到了一笔资金去购买各国物资。
然而,西方各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还是换走了美国大部分黄金储备,到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美元为黄金,从而违背了美国政府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承诺。各国不得不重新商讨修改协定。1976年达成的《牙买加协定》,主要改动包括
第一, 取消了美国承诺美元可兑换为黄金,这是承认美国不履行国际货币责任的事实,从而让美国只有权力而无责任了。
第二, 取消各国货币与黄金联系和固定汇率,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由各国通过市场决定,可自由浮动。
这些改动都是通过改动协议第四条,其他各条款,除与第四条有关的条款,基本没有变动。这一修订,并没有改变美元是唯一国际货币地位这个最重要的条款(第八条),却解除了美国对国际社会唯一的责任和承诺,消除了美国增发美元的唯一限制条款。
此后,美国通过国际协议,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和经合组织协议等力压其他国家政府承诺资本项货币可自由兑换条款,由于美国控制下石油等关键物资以美元定价和贸易结算,西方各国缺少美元就无法购买石油,就会导致经济崩溃,不得不储备美元。实质是让他国政府承诺不受限制的美元与其法定货币之间的自由兑换,让政府通过行政命令,保障美元自由进出国境,从而更大程度上交出货币主权。
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的总结,美国加入国际组织,都是为了主导这些国际组织,从来不会遵守他国强加,不符合美国利益的条款的。因此,美国在这些对国家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国际组织中,都有一票否决权,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它们从来都不是市场决定的,与市场化无关。
3、金融自由化的实质是将金融管理权交给美国
80年代以来,美国推销的金融自由化,其基本原则是取消政府管制,让市场决定一切。主要方面包括利率自由化、业务范围自由化、金融机会准入自由、资本市场自由流动等。核心内容所说的资本市场自由流动,名义上说,是让市场来决定持有的货币种类,问题是美国政府已经造成了一种态势,就是美元是唯一一种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货币,而很多国家的外汇持有人主要是政府,从而等于让政府承诺资本项下的货币自由兑换,例如,中国实施资本项自由兑换,就要求中国政府承诺,任何人拿着大笔美元可以到中国央行自由兑换成人民币,反过来,任何人拿着大笔人民币,同样可以到中国央行自由兑换成美元,让中国政府承诺美元可以自由进出中国,等于让中国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提高美元的地位,承认美元是中国的国际货币,高于自己发行的人民币,这本身就是严重违背美国推销的金融市场化原则的。
问题是美国给各国精英洗脑,让大家认为,承诺本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自由兑换,可以使人感到持有本币与持有美元是等同的,从而让本国货币可以成为国际货币,带来种种好处。一般看来,一种货币是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含义,是指在货币市场上,这种货币与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可以自由地相互兑换。目前国际货币市场上,美元,日元,英镑,欧元、瑞士法郎、丹麦克朗、 瑞典克朗、挪威克朗、港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韩元,泰铢等67个国家所使用的货币都是或曾经是可自由兑换的,而人民币是不可自由兑换的。其原因可以简述 如下:
在美国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加入到这个体系,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都要由发行货币的银行承诺,自由兑换该银行发行的货币与储存的美元,从而可以自由地兑换为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了。目前我们已经承诺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与资本项目下的美元可自由兑换为人民币,但还没有承诺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政府储备的美元,所以不能称之为 “可自由兑换货币”。
现在各种货币都是法币,几乎可以无限制地制造出来,因而大家可以拿着美元自由地兑换这些由货币发行机构承诺的货币了,不会有什么限制。反过来,在这种安排下,我们拿着一种“可自由兑换货币”去换美元,恐怕就不能说是自由兑换了,因为一种货币兑换美元,不是发行美元的美联储银行所承诺的,仅仅是该货币的发行银行所承诺的,是由该种货币的发行银行所储备的美元数量所决定的。当发行银行储备的美元被换光以后,就无法兑现可自由兑换美元的承诺了,也就无法兑现为其他货币了。所以说,这种兑换机制,仅仅是美元可自由兑换为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而其他任意一种“可自由兑换货币”是不能真正自由地兑换为美元或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的。从两个国家层面来看,美元是完全不可自由兑换的,因为另一个国家是通过出口商品或服务获得美元,而不是通过自由兑换得到的。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否兑换得到美元,也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有条件的,是国家国际收支存在净收入,储备了足够多的美元。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泰铢等货币就无法自由兑换成美元,也就无法自由兑换为其他货币了。危机发生前,美国金融大鳄进入泰国,从泰国商业银行借入大量泰铢,转而在国际货币市 场上兑换为美元,使泰国央行储备的美元急剧减少,最终耗竭,不得不停止兑换美元,从而使泰铢无法兑现为美元了。1992年英国的英镑也遭到索罗斯的类似攻击,耗去英国政府269亿美元的 储备,英国不得不退出欧洲汇率体系,降低英镑兑换美元汇率,以阻止人们拿英镑兑换美元,带来英格兰银行的美元储备枯竭。
各国为了满足货币可自由兑换承诺,不得不出口大量物资,换来美元,储备起来,以防止美元枯竭,从而让美国免费获得了大量物资。其作为国际货币功能,实际上也是因为手上储备有美元,是美元的代用券。另一方面,当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利率很低,到处泛滥的时候,各国政府也就被美国绑架,不得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上货币过多,容易诱发通货膨胀。当美国实行货币紧缩政策的时候,各国不得不提高利率,防止资本家兑换手里货币资产为美元,以获得更高利润,带来美元枯竭。因此,承认美元可自由兑换,从而承诺美元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其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就被美国政府绑架,货币主权等于交给了美国。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因为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特别是侵越战争的支出直追二战,入不敷出,物价上涨速度常年达到10%,主要依靠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印美元,从西方承诺可自由兑换 美元的各国掠夺巨额财富,导致日本英国等国物价飞涨,年通货膨胀率最大的时候达到30%(附1),远超中国官方公布的现在中国物价上涨速度。相反,前苏联,东欧各国,中国等国不承诺与美元的自由兑换,从而不受美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物价保持稳定。
今年前5个月,我国央行通过减少基础货币供应量来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控制物价上涨速度,然而,由于外资大量涌入和贸易顺差,带来基础货币增加了16500亿元,央行不得不从国内商 业银行拿走现金25700亿元来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致使国内银行货币紧张,险些导致银行破产的金融危机。央行不得不紧急提供现金救助,取消紧缩的货币政策,回到先前宽松的货币政策(附 2)。这是因为我们早就承诺美元可自由兑换为人民币,同时美国中央银行一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泛滥,大量进入中国,增加市场上基础货币的必然结果。
精英们制造了美元是可自由兑换的世界货币神话,承认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增发的人民币25万亿都用来换美元了,等于都交给了美国资本家,让美国资本家买下了中国的工厂,买走了中国的商品,而我们储备的美元,主要用来购买美国的国债,债券等,又大都交给美国精英。这也与国家准备承诺人民币自由兑换美元,必须储备大量美元有关。却使人民币成了美元代用券,市场上流通的每一元人民币背后都有央行储备的美元。在我们承诺美元可以自由兑换人民币情况下,美国人印美元,就可以获得增发的人民币,等于将我们的人民币增发主权交给了美国。
最近几年,我国很多经济学家们极力鼓吹人民币自由化,其主要理由之一是美元等货币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给我们的贸易带来的诸多不便,还有不可自由兑换带来的非市场汇率等等。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因战争支出十分庞大,大量印美元,从其西方盟友获得物资,导致美元和西方各国货币都贬值十分严重,以黄金价格计算,美元十年贬值只剩下25分之一的购买力。 当时的西方国家,包括日本都抵制美元,日本专门出台政策补贴企业和消费者进口物资减少持有美元,西欧各国实行美元存款100%准备金,无利息和负利息等措施促进花出美元(附3),从而让美元在这些国家难以兑换成本国货币而使用。可以说,那时的美元,如果称之为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就是美国的盟友都从内心不同意。美国不得不逼迫它的盟 国通过政府间货币互换, 从日本和德国等西方国家政府那里获得这些国家的货币,从这些国家进口物资(附4)。
我们主张平等条件下的真正可自由兑换,即人民币发行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承诺美元可自由兑换人民币,美国发行美元的美联储银行承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美元。如果美国不承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美元,我们就不应承诺美元可自由兑换人民币。我们不应单方面承诺人民币与美元的自由兑换,以防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被美国绑架,以防货币主权被美国拿走。
美国推销的利率市场化,也是让各国交出利率管理主权。我们知道,商业银行的各种利率都与资金获取成本相关,它们主要由银行间货币市场短期贷款利率决定。在美国,这个利率主要由美联储确定的联邦基金利率决定。而联邦基金利率是美联储根据美国宏观经济状况决定。利率市场化,等于将利率管制权交给了美联储,让美联储的联邦利率来控制。
至于金融行业业务范围自由化、金融机会准入自由,是赤裸裸地让各国放弃金融管理权的主要部分。而美国从来就没有实施过银行业的业务范围自由化和金融机会准入自由。我国几大银行在美国申请开业,很长时间内,美国政府都以五花八门的理由不予批准。
美国和西方推销的管理商业银行风险的巴塞尔协议,就是一种替代各国政府管理金融业,让西方设立的组织来进行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协议提出了资本充足率标准和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问题是资本充足率的测算,是由西方控制的评级机构来进行的。对于没有经过西方三大评级机构进行评级的金融资产100%的计入银行的风险资产,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这些风险资产乘以资产充足率,得出银行必须的资金金数额,而对于经过评级的金融资产则可以降低计入风险资产的比例,降低比例后,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所要求的必需的银行资本金随之降低,从而将风险控制权交给了西方。
美国以民间机构代替政府来管理银行业,向世界推销,说是一种市场管理机制。问题是,美国的所谓民间机构,其实际控制者,与美国政府的控制者,他们本来就是一帮人。例如,从美联储的股权来看,完全是私人银行所有的,很多人也认为美联储是一间私人银行,在我国出版的一本畅销书,《货币战争》,就极力宣传这种观点,受到了我国主流媒体和部分官员的追捧。实际原因,是美国政府的掌控者就是美联储的主要掌控者。在美国金融危机期间,美国的私人大银行在短短几个月里,获得了高达7.7万亿美元的贷款,利息为0,然后以一定利息贷给其他资本家,获取了一百多亿美元利润,就是这个原因。此外,美联储还印美元购买了美国几大银行上万亿美元的有毒资产(类似购买无法回收的债权),将它们的坏账转换成现金。美国金融危机,本身就是美国金融业搞出来的问题,美国政府处理金融危机,银行业不但不承担任何责任,反而从中大获其利。所以说,美国金融业是控制在美国精英手里的。金融业的自由化或者说市场化,就是将金融业管理权交给美国精英。
美国精英高明的地方,在于不断推出各种理论,洗脑各国精英,让各国精英主动将货币和金融主权交给美国。
作者: 黄卫东,[email protected]
附1: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 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95页
附2:黄卫东,“钱荒”与通货膨胀同时发生的根源与出路 附件,央行负债表解读
附3:迈克尔 赫德森,《全球分裂 美国统治世界的经济战略》,杨成果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第70页;迈克尔 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嵇 飞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第335页
附4: 美国中央银行的宏观管理,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高级官员集体编写 谭秉文译,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年4月第一版,第84-85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原创】金融自由化的实质
🙂金融自由不自由化,本质还是一个以谁为主的问题。 3 乌贼捕鱼 字1225 2013-09-15 05: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