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过去的龙年看未来的中国(连载) -- diamond

共:💬1616 🌺32111 🌵1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认同你的结论,但有些细节可以讨论一下

当时的国内八大彩管企业本身绝大部分并不是国企,除了彩虹,其余都是当地省级主管部门及企业或者央企与国外的合资企业,三星、日立、松下、飞利浦、LG、汤姆逊、康宁,等等。这些企业有些是中方控股,有些还不是,只不过对于外资而言,这些企业原本就是用来转移低利润或淘汰产能的,属于它们自身产业链的边缘,随时可以放弃,所以乐得让中方进行日常管理(欧美企业很明显,日韩企业又有所不同,但大体如此)。所以即使业内也觉得这八大企业就是国企作风,何况彩虹集团在里面属于产能最大,又是央企,有旗帜效应。不过作风是一回事,实际的资本组成是不能混淆的。因为这关系到如何解释八大彩管企业大多数会尸骨无存。

这些彩管企业据我所知,除了西安的彩虹,都是由跨国外企的淘汰产能与当地的土地人力等资产结合,加上当地金融机构的资金共同组成的,没有多少根基,更加谈不上什么积累,中外股东都是以短平快的心态经营企业,赚了钱就分了,没有给企业本身留多少钱,事实上从CRT到LED的升级换代也不是靠企业自身技术资金能够完成的;加上对CRT的升级换代判断失误,没想到会这么快,一两年就天翻地覆了。真到了不升级就死的时候,因为原有技术资产不能过渡,企业背后的资本力量一合计,干脆就让它死吧,于是就死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仔细研究一下这些企业的退市就会发现彼此之间的雷同:上法院申请破产清算,中方负责处理人员,外方搭上一笔遣散费,厂房设备按材料计算残值拍卖;关键是土地,基本都是政府特批,工业用地低成本转成商业或者住宅用地,拍卖出去,资金用于债务清偿;然后,企业就渣都不剩,从此消失人间。再然后,北京松下没了,当地又冒出京东方BOT;上海永新没了,连带着真空电子也没了,现在出头露面的企业叫上电电子SVA;南京华飞没了,华东电子此后的企业简介里好像就从来就没生产过CRT显像管;赛格日立没了,赛格依然做着华强北的大房东,又有新的电子器件工厂顶着“赛格”的名头出现。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要替那些企业管理层说句话,虽说确实有自作孽不可活的因素在里面,多吃多占的骂名也绝对不冤枉。但面对资本的意志,有时候真是“不是兄弟无能,实在是资本意志太强大了”,不是个人能够改变的。

就说彩虹吧,为什么八大厂就彩虹活着,因为它本身就是国资委直属的工业企业,八大厂中任何一项资产指标都排名第一,自身属于工业型经济实体,血统纯正,有根基,不是简单的车间工厂。破产清算的话,牵扯太多,影响太大,是很坏的选择,劣于最不坏的选择。套用08华尔街危机时的经典名词,真是大而不能倒。所以别的企业可以清盘,彩虹就只能自己动手,淘汰CRT产能,扩大LED产能,这背后也少不了资本的意志和资金支持。它现在的处境有点类似于几年前的京东方,爬在LED产业的坡上,有资金输血,但这时候能不能挺过去,就是打铁还靠自身硬的问题。我想很有可能会有新的重组,因为今年彩虹的资产已经并入中电集团CEC,而CEC在央企里是出了名的“架子大,肚里垃圾多”企业。它一大功能就是要替中央处理一批原电子工业部系统下的企业资产,比较出名的企业就包括长城、桑达、爱华、振华、熊猫、华虹、华大、中软等等,又多又杂,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不良资产,分门别类打包处理是其可选择方式。

最后还提一句,对于国企合适的生存领域,我觉得完全能够另贴讨论。我只是觉得在你的帖子里关于国企不合适竞争的领域更合适用在大企业上面。在变化多端的民用产品领域,那些资产规模大人员规模更大的企业确实不适宜在竞争中胜出,这和它是不是国企没有直接的联系。国外大企业如诺基亚、摩托罗拉、北电、3com、柯达等等,都是因为规模大,不能适应市场变化而失败,它们都不算国企吧

通宝推:破鱼,忘情,acton,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