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07 -- 桥上

共:💬8 🌺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07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僖五年传》(p 0307)(05050801))(032)

王问于子洩。对曰:“鲁虽无与立,必有与毙;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晋与齐、楚辅之,是四雠也。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为?”(《哀八年传》(p 1647)(12080201))(136)

上面第一段《左传》大家都很熟悉,能背下来的大概也不在少数,这里产生了两个非常著名的成语,一个是“假途灭虢”(jiǎ tú miè guō),一个是“辅车相依,唇亡齿寒”(fǔ chē xiāng yī,chún wáng chǐ hán);不过,还有另一个成语,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用,就是“一之谓甚,其可再乎?”(yī zhī wèi shèn,qí kě zài hū),现在的人都改说“事不过三”(shì bù guò sān)了。

这三个成语中,第一个“假途灭虢”是后人根据这个事件总结出来的,第二个“一之谓甚,其可再乎?”是当时的人说出来的,第三个“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则是当时人的先辈们总结出来的,在当时就已经是成语了。所以就在上面第二段《左传》中,当时的人也用到了这个成语的后半段:“唇亡齿寒”。注意,这里“亡”是没有的意思。

“唇亡齿寒”这个意象非常生动,再后来,有众多的先秦古籍都用到过这个意象,杨伯峻先生总结如下:

唇亡齿寒,《赵策》、《齐策》皆云“唇亡则齿寒”,《韩非子存韩篇》、《庄子胠箧篇》、《吕氏春秋权勋篇》、《淮南子说林篇》作“唇竭则齿寒”,《韩策》作“唇揭者,则齿寒”。竭与揭皆反举之意,此盖当时俗语,各人所道微异耳。(《僖五年传注》(p 0307)(05050801))(032)

至于这个成语的前半段“辅车相依”,其意义有点复杂,杨伯峻先生就此有注如下:

辅,车之一物。《诗小雅正月》“其车既载,乃弃尔辅”,“无弃尔辅,员于尔辐”者是也。辅,车两旁之板。大车载物必用辅支持,故辅与车有相依之关系。杜《注》解辅为面颊,是以辅为[左面右甫,fǔ],误。《玉篇》引亦作“[左面右甫]车相依”,盖因杜《注》而误。《吕氏春秋权勋篇》述宫之奇此言为“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云云,《韩非子十过篇》亦同,足见先秦皆不以辅为[左面右甫]。淮南子人间训亦述此事,而云“虞之与虢,若车之有轮,轮依于车,车亦依轮”云云,是西汉亦以车为喻。说参段玉裁《说文》辅字《注》、王引之《述闻》。俞樾疑辅为[左革右尃,bó]之或体,车下索也,未必然。

《诗正月》中提到这个“辅”的是其第九章和第十章: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踰绝险,曾是不意!

高亨先生注曰:

辅,俞樾《群经平议》:“辅读为(bó博),车下索也。”即联结车身与车轴的绳索,作者用以比喻贤人。

输,堕落,即掉下车来。载,前载字是语助词,后载字指所载之物。

将,请也。伯,犹今语的大哥。

员于尔辐,俞樾说:“员,旋也。辐当作輹,即伏兔也。”员即将绳索盘上。輹是车厢下面钩住车轴的木头,状似伏兔,用紧缚在轴上。

仆,车夫。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274)《小雅节南山之什正月》)

如杨先生所注,我理解“辅”乃是车轮上方用斜撑支撑与车厢底板平行的板或直棍。但据上面的《诗》,“辅”似乎是可以拆卸的,不知当时是什么形制。现代的大车也有“辅”,见下两图(截自网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辅”的必要性则可见下两图(亦截自网上),要没有“辅”,装载物就会压到车轮,妨碍行驶,就没法装这么多。据我所见,实际装载收获的庄稼时,可以比这两图中装的还宽些,也还可以高得多,从地面算起可接近两人高,装这么多时,“辅”就更是必不可少的。装完后还需用绳刹住,因此,我觉得所谓“员于尔辐”就是这个用绳子从车底绕过来、压在“輹”外侧之上、刹紧、固定住装载物的行为。下面两图中车上没装多少东西,也就用不着“员于尔辐”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下面是《春秋经》和《左传》中的相关段落及我的粗略翻译和一些补充说明:

通宝推:上古神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