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底事无情成姻缘? -- 南方有嘉木
题目可能读着不通,其实是一点关于爱情婚姻的闲话。
金庸小说中,《侠客行》算是相对失败的作品。包袱过多,人物平面。石破天和石中玉两人的性格都单调刻板,一个太过纯良,一个太过邪恶,完全没有写出在不同成长环境影响下人性所能形成的一种复杂性。这小说真正令人映像深刻的人物恐怕是最后才正式出场的梅芳姑。但是梅芳姑却被金庸描述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单向度的人。其他武侠小说里也有极端优秀,性格枭厉,行事单向度的女性人物,如梁羽生笔下的厉胜男,但总体来说,还是要比梅芳姑更像个人,或者说,更像个女人。
不过单向度的好处在于这种人物性格容易被抽象,然后形成一种范例来进行分析。
先看梅芳姑的出身和成长:她是丁不四和情人梅文鑫的私生女。丁不四爱史小翠,对梅文鑫始乱终弃,可以想见她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位和对“爱”缺乏某种正常的认知,在这种状态下长大的孩子心理上常呈现迷惘、孤独、冲突、封闭、自我以及更致命地,因为没有得到正常的关爱,从而导致缺乏爱人的能力。
长大后,她成为了一个相貌,武功,文字,女红,烹饪无不高人一等的女子。换句话说,在所有我们可以用来定义一个女性的外在标签上她都能拿满分。但是她的内在心理的成长却始终停留在一种充满矛盾冲突,体现为“我要”的心理状态。矛盾冲突可以解释其为何爱上石清,“我要”这种欲求无法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可以解释其为何抢夺石破天。
对梅芳姑来说,与其说他们爱上了石清,不如说他们把寻求自己内心安定的解法寄托在了自己选定的客体之上。但他们本身并不具备将自己的内在需求和客体做一个分割的能力或意愿。因为缺乏这样的自省或认知,又因为其单向度地思维习惯,他们会执着地将客体对自己的意义进行放大,并自我强化。如果再辅以“我要”这种心理设置,则常常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我们常把我们希望获得被爱的渴望误以为是爱情。很多时候我们产生爱的情绪,却并不具备爱的能力。爱的情绪包括思念,心跳,嫉妒,占有,赞美等等,爱的能力包括尊重,理解,支持,包容和怜惜,以至于慈悲。和爱相关的情绪大抵是自发的,本能的,和爱相关的能力却需要观察,思考,学习和实践。在一个父母感情良好,互相尊重,亲子互动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相对地会更懂得如何去爱人,一则是本身心理比较完满,二则是成长中有良好的范本去学习。
任何和爱相关的情绪,如果没有爱的能力去做培护,初始的感性波动其实都会在岁月中逐渐褪色。理想的爱情是双方都有自觉地成长,虽自成完满的个体,但又在彼此那寻得宁静、愉悦和守望。
Erich Fromm在 The Art of Loving里头说,To love somebody is not just a strong feeling--it is a decision, it is a judgment, it is a promise.....Geniune love is an expression of productiveness and implies care, respect, responsibility and knowledge.
我始终以为这是对爱的一个很好表述。当我们说爱时,不妨反问自己一句,care, respect, responsibility, knowledge, 真有做到么?如果还未曾做到,那不妨暂时选择缄默,而用最谦卑的心意去学习。
如果我们把这做为讨论梅芳姑爱情故事的分析框架,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她的问题:她始终被爱的情绪支配,却未获得真正爱人的能力。她想获得石清,以至于抢他的孩子做某种心理的替代和泄愤,然终于求之不得,以至于毁容灭身。她最后问石清的问题,也完全未得爱情的要领,爱情不是选美,不是称量孰长孰短,以攀比的心态去和他人一较高下,已经失去了爱本身所应具备的温暖之意。而石清说因她过于完美而无法爱她,其实也无非是一种托辞。他只是无法爱她,就这样简单,和完美无关,即使她不完美如闵柔,结果也是一样。
但是,纯粹被爱的情绪所支配的人物常会令人产生一种悲剧的美感,而令人感动。但这种美感或感动本质上不过是一种虚名假立,甚至隐藏某种放大自我对他人之意义的幻觉和自欺。
在这世上,每个人都只能自救。而有时候学会放手和冷眼旁观他人的挣扎,却是更深的慈悲。
又说说婚姻:
在光明女神关于爱情婚姻的帖子下的几千回复中,看到这句话,觉心有戚戚:“两个人生活到最后,考验的不是感情的深度,而是彼此的人格中最健全,最忠厚的那部分。”
经常有孩子们给我说,对婚姻没有信心,觉得自己所看到的,无论是父母,长辈,身边朋友的婚姻都说不上幸福。我仔细想想,这种感受可能主要还是对婚姻的本质缺乏认识,而对婚姻有过高的期待有关。
婚姻及家庭,本质上是私有制和等级制产物。婚姻保证了血缘宗法的明晰,从而保证了财产分割身份继承的明晰。和婚姻相关的伦理,比如忠贞,本质上都服务于这一需要。这方面社会学和伦理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是伦理一经创制并被推布为社会价值形态被大众接受,就形成了一种先念,具有了不证自明的规范性,但这是果,不是因。
婚姻被赋予爱情归属的特性是近代化大家族解体,等级制度在明文法层面消失后才出现的一种现象。也可以说是近代化以来追求个体愿望实现的一种表达。但它本身并不现实,也不符合人性。
爱情和婚姻之间最基本的矛盾就在于时效。人心思变,我们对某个特定对象的爱情,大抵持续两至三年,之后处理地好的,转变为温情,处理不好的,转变为厌倦乃至陌路。而婚姻,则以一生为预设前提。所以,在漫长的一生中,爱情有时并非婚姻的稳定剂,反而因其的蠢蠢欲动给婚姻造成危机。
但我们,尤其女孩子从小接受的一种观念就是“王子和公主相爱了,从此他们就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我们被教育地误以为这是婚姻的应然状态。童话不会告诉我们王后会服毒自尽或引敌伐国,国王坐拥无数情人-----而这其实才是西方历史上王子公主结婚后的常态。
我说这些不是说婚姻不值得追求,不是的,如一开始引语所述,生活到最后考验我们人性的健全或忠厚。在清醒认识到婚姻本质的前提下去成就一份美好的婚姻,其实成就的也是自性的完满,是最需要用心的修行。
我自己的观察,一个婚姻如果实现了以下三个基本功能,就可以给60分,就是一个值得维系并也可以维系的婚姻:
1,上扶老:2,下抚幼;3,承担对家庭的经济责任。
也就是说实现婚姻的家庭责任是其基石。如在此基础上,存在温情,加十分;能够对对方事业有帮助,加十分;爱好兴趣相投,加十分;灵魂相依,精神同盟,加最后十分,成为满分。
大多数走到最后的婚姻在60-85之间。90以上婚姻,如钱钟书和杨绛者,完全可遇不可求。而我和阿壳的婚姻,自测处在80-85之间,已经非常不错!
作为一种制度被公权力保护的婚姻最终会随着家庭职能的社会化而消亡,就像骇客帝国所展示的,人类繁衍都将由基因筛选机器孵化来完成,自然生育耗时即长又难保证优育,对要进入星际航海时代与宇宙其他物种去竞争的人类而言,实在太过落后,必将被淘汰。生存繁衍的需要不在,婚姻也失去其需要,个体之间可能会凭喜好结成不定期同盟。但那都是我们身后之事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底事无情成姻缘?
🙂【讨论】你说得非常好 3 山南水北人家 字260 2013-12-27 12:28:19
🙂今天的天气··· 南寒 字6 2013-12-27 12:01:45
🙂感谢嘉木 1 yandudu 字83 2013-12-25 06:00:15
🙂婚姻生活,冷暖自知,愿心安。 南方有嘉木 字0 2013-12-26 00:33:29
🙂多年以后嘉木同学当如何思考,思考的尽头是穷竭 3 围观耗子 字314 2013-12-25 00:45:18
🙂剥离伪装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为人的尊严 南方有嘉木 字0 2013-12-26 00:43:44
🙂也唯有时间可以验证此话的分量和意义,为人的尊严 围观耗子 字126 2013-12-27 0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