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时期(一) -- 学习要定心

共:💬516 🌺5582 🌵1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蜀国在被灭时候的情况是

蜀汉亡国时"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

这样就是说,蜀国是94万人口养10万兵加上4万官吏,压力很大。

考虑到古代统计的难度,不太可能及时更新,这个兵力应该是魏国发动灭蜀战役前的人数。根据网上的文章

外链出处

这个十万二千人在魏国发动灭蜀战争时候的部署,也大体可以找到。大概是姜维在沓中屯田及避祸(姜维因为北伐屡屡失败,所以黄皓等要求罢免他的兵权,其实和“奸臣”黄皓在罢免姜维上建议一致的还有“忠臣”诸葛瞻)的兵力有五万左右。成都平原附近的兵力大概是两万人。重要的汉中方向只有两万人。

南部有一万人左右,虽然诸葛亮收降孟获后南方名义上归顺,但是似乎蜀国对于这里不放心。在魏灭蜀战争中,这一万人一直没有调动。而后来邓艾到了成都城下,刘禅不向南面跑,也说明对南方不放心。还有就是还有几千人镇守东吴方向。这个方向的主将名字叫阎宇,也是在姜维避祸时候黄皓等人推举要替代姜维的人。最后魏灭蜀过程中,阎宇被召回,但是没有什么其他下文。蜀国留在永安的守将罗宪带领两千人拚死抵住东吴的大军趁火打劫,直到魏军前来“增援”后归了魏。

司马昭在出兵灭蜀过程之前,颇有信心,他估计蜀军不过九万。这个数据惊人准确。因为蜀国的十万两千人,扣掉南方的一万还有防守东吴的两千,能够用于防守魏军进攻的兵力,刚好九万。貌似司马昭的情报工作颇为高效。

由于蜀军战斗力最强的姜维五万兵在西北方,和邓艾对峙。而东北部受到钟会十二万主力大军直接打击的汉中地区只有两万人。这个劣势下,无法组织有效防守。汉中是刘备化了血本打下的地方。在刘备晚年去征伐东吴,仍然不敢轻敌,派了大将魏延守卫汉中。诸葛亮时候和后诸葛亮时期的前期,对于汉中平原的防守一直不敢松懈,一直是派强将重兵(魏延,王平,姜维)把守汉中平原的北面的险要关口,不让魏军进入汉中平原。以汉中平原为基地支援守卫关口的蜀军。但是到了蜀汉最后几年因为兵力资源有限,而要支持姜维的北伐,不得不削减这个方向这个方向的兵力,把战略变成了放弃北部险要,放魏军进入汉中平原,蜀军收缩到汉中平原南面的汉城,乐城,阳平关防守。当魏军进攻时候,这个方向是钟会的十二万人。大约两万蜀军在收缩后,是阳平关一万人,汉城乐城各五千人。结果是魏军分出两万人分别包围汉城乐城,然后十万人直扑阳平关。阳平关是十万对一万,即使蒋舒不叛变,要守住难度也很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西北方向的姜维军和东部的汉中守军之间,没有其他部队掩护。而魏国配合钟会主力的其他两支部队是邓艾的三万多人攻击姜维,而中路的诸葛绪带三万人从祁山长驱直入,过武街,打到阴平桥头,阻挡姜维退路。

邓艾的人数对于姜维没有数量优势。但是考虑到姜维要回兵救汉中和成都,加上邓艾的军事才能,这路不算冒险。从资历和后来表现来看,诸葛绪是三路人马里面最平庸的。但是考虑到他这个方向没有蜀兵大部队防守他的三万人马。所以他如果和邓艾夹击回兵的姜维,姜维也真是危险得很。

在魏军发动进攻前,姜维向后主提出要增强阳平关和阴平桥头的兵力。因为黄皓请来人算命说无忧,增兵没有成功。但是反过来说,蜀汉在姜维的五万人在西北方战略方向不过来的情况下,也只有成都方向的两万人可调,要在阳平关对抗钟会的十万攻击兵力,似乎帮助不大。而蜀汉的人口和资源也不可以大规模征兵。

姜维在蜀汉灭亡前一年还发动了北伐,而部队在西北方除了避祸屯田,还保持在对魏的进攻位置,在这个紧要关头实在是不合时宜。

战争开始后,蜀军只能从成都派出两路援军,各几千人,一路由廖化率领去支援沓中的姜维,一路由张翼和董厥到阳平关增援。从成都周围的兵力大概两万看,这两路人数不多的人马在蜀汉剩下的可调的兵力中分量也算很重了(后来邓艾率军从阴平小道偷袭,一般说法是邓带了一万人,而成都方向诸葛瞻来迎战的只有大概五千人,一但覆灭成都就无兵可守)。这两路人马在阴平桥头附近遭遇诸葛绪的三万人,也不能前进。

姜维能把自己的军队在邓艾的追击和诸葛绪的堵截下,撤回剑阁组织成一条防线,已经不容易。特别是在途中佯装抄诸葛绪后路,逼迫诸葛绪回军,然后华丽转身甩掉诸葛绪退到剑阁,和廖化张翼回合,算是蜀军在这场战争中一个亮点。但是五六万人(扣掉在途中损失,加上成都方向来的援军)要对付对方十多万人(钟会军加上收编的诸葛绪军)已经不容易。没有分兵去防守邓艾的偷袭,也是因为时间来不及,加上兵力不足。如果邓艾是诸葛绪那样的水平,没有从小路偷袭,而姜维能在剑阁守住钟会,让对方因为粮食不济退兵,可能是蜀国在此战中最好的结果。事实上钟会也确实有粮草的困难,有退兵的想法。但是就算此次蜀国不亡,但是汉中和阳平关等险要尽失,加上赔上两万军队,也是大伤元气。

而蜀方投降时候的其他东西:

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

铁血网原文也有分析:

1 按照华阳国志记载,刘备入成都时一次性赏给关羽张飞诸葛法正四人每人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铜钱五千万,其他人的封赏还没有计算在内。而此时的蜀汉,连关张孔(明)法四人的赏钱都拿不出来了。

2 按照邓艾在淮南推广屯田时的自述,仅淮河两岸每年即可净收入五百万斛军粮;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洛阳闹饥荒时,仅司马懿从长安就送来了五百万斛,蜀汉此时的粮食库存不到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

3 还是按照邓艾在淮南推广屯田时的自述,三千万斛军粮等于十万大军五年的用度。根据这个比例,四十万斛够蜀汉的十万军队吃二十四天。(原文考虑了计量单位不同,但是按照其他的计量单位,蜀汉的存粮也只能供其大军吃五十天。)

4 东吴兵败孙皓投降时,晋朝缴获了米谷二百八十万斛。在没有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情况下,人口是西蜀的两倍半的东吴,其存粮却达到了西蜀的七倍。

所以,除了可能用于交换的蜀锦(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这个值多少钱?),蜀国的钱粮储备都严重不足。考虑到当时商品经济和交通,蜀国的蜀锦最多可能从名义上的盟国吴国买到不多的粮食。解决不了问题。

通宝推:喝点红茶上会网,kiyohide,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