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超简单的说点工业社会和伊斯兰教 -- 月下
昨晚,发生昆明火车站的惨案震惊了国人。微博上朋友圈里,都是对死者的哀悼对袭击者的谴责,相形之下,本应该是新闻焦点的乌克兰黯然失色。
昨夜无眠。
在事件发生又有新闻报道之后,已是深夜。然而网民的愤怒无法随夜色一齐暗淡,对受害人的关心短暂让位于对袭击者身份的关注。很自然的,某教和某族成为了怀疑的第一对象。
网上也放出了足可确证的证据——一张袭击者的照片,照片中袭击者身穿制服,印着臭名昭著的星月图案。
那是东突的标志,蓝白色星月旗。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Ta-Ixvs8Q4Ko8dmjZV_zCqj8Uhk6LNi8fTsd3hB6F5reqq6NG0G44dG5IVCtUJDv9tZGbCuTqENz4i-u347L_
昨天晚上,不,应该是今天凌晨了,还有很多人在说,不要在凶手确认之前胡乱猜疑,要注意民族和宗教团结,不要上了敌对势力和境外势力的当。
很多人点头,我也认同。
今早,官方消息出来了,昨晚的猜测并没有错误。
http://news.sina.com.cn/c/2014-03-02/071129600104.shtml
虽然对此早有准备,不过我还是感觉心情沉重。我是认同一小撮这种说法的,坏的总是一小撮。这并不是因为我紧跟政府,也不是因为我天真,而是因为,我觉得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每日纠缠于柴米油盐,是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搞什么高大上的分裂活动的。网上当嘴炮容易,但谁肯真金白银的支持呢?揆诸历史,也是老百姓在国统区、解放区、日占区不都是一样交粮纳税过日子?看看现实,东亚里和日本关系最好的,是日占五十年的台湾。
http://www.ltaa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169&highlight=%CC%A8%CD%E5
在这里不想引起关于抗战史和台湾的争论。让我回到正题。
正题是伊斯兰教。
一、一样的过去,不一样的今天
在当今社会,可以称为世界性宗教的不少,然而伊斯兰教是很突出很特别的。
伊斯兰教分布很广,信徒众多,然而真正将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区别出来的,还是伊斯兰教发展的滞后性。
人性相通,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必然有相同的过程。马克思从阶级角度分析了五种社会形态,此外又有观点将人类社会分为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两个大类。而宗教的历史发展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相同的过程。
就是世俗化过程。
世界上的各个大宗教,都或主动或被动、或多或少的经历了这个过程。佛教在中国,经过三武一宗灭佛以及自唐至今的度牒制度,佛教以及佛教徒一直处于政府的严密管理之下,难以独立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而足以形成独立势力的白莲教之流,历来是发现即剿灭的。而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可以说控制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整个中世纪,可以说是基督教的中世纪。你是很难在中世纪欧洲挑出一样东西而与宗教无关的。后来资本主义兴起,经过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的努力,一直到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法伦条约签订,基督教在经济、政治、信仰和生活方面大踏步后退;到了今天,宗教已经不是欧美政治中需要特别加以考虑的因素。如果拿破仑在今天登极为帝,想来是不用向教皇下跪。而在生活中,基督教的地位也不再是唯一而崇高无上的了,电影、派对将年轻人从教堂中拉了出来。发展教徒需要传教,而不再是出生即定信仰。改信也不再是十恶不赦。
佛教的历史不可以用来做比,但相对于基督教,伊斯兰教更多的保持了其中世纪的特点,虽曰传统,却是落后与不思进取,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滞后。
二、变化了的基督教
说伊斯兰教之前先说基督教。
今天的基督教到底在欧美社会中享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枯燥的描述总是难以吸引人,引用论文似乎也大而无当。那我想下面的这次辩论可以给大家带来浮光掠影的了解。
http://www.guancha.cn/video/2013_08_09_164595.shtml
美国记者希金斯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辩论:宗教是否有益于世界
我想这是布莱尔不能输的辩论,因为一旦输了,宗教也就失去存在的必要性。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属宗教的一员,布莱尔也不得不为伊斯兰教辩护。
布莱尔为基督教的辩护主要基于以下七点:
第二个观点是:宗教能激励人们行善
这一宗教信仰的真谛产生的价值观令许多人具有温和、积极进取的日常生活态度
宗教回应了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渴望
科学和宗教并非不可兼容
我同意在一个没有宗教的世界里可能不会有宗教狂热分子。但是我想请问诸位,狂热主义会消失吗
我认为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世界,人们将会在精神、道德和感情上变得渺小。
这是我从布莱尔的开场发言中截取的七句话,我觉得这七句话就代表了布莱尔的观点,也是现代人们常用的为宗教辩护的理由。
然而,这七个理由毫无疑问地显出了基督教相对于中世纪的虚弱,基督教不再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世俗化(英文:Secularization)是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理论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跟深远影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
席纳尔在题为《经验研究中的世俗化概念》一文中,认为世俗化具有六种含义:
第一,表示宗教的衰退,即指宗教思想、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失去其社会意义。
第二,表示宗教团体的价值取向从彼世向此世的变化,即宗教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适合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
第三,表示宗教与社会的分离,宗教失去其公共性与社会职能,变成纯私人的事务。
第四,表示信仰和行为的转变,即在世俗化过程中,各种主义发挥了过去由宗教团体承担的职能,扮演了宗教代理人的角色。
第五,表示世界渐渐摆脱其神圣特征,即社会的超自然成分减少,神秘性减退。
第六,表示“神圣”社会向“世俗”社会的变化。
基督教在欧美社会的演变显然是符合这几点的,或者反过来说,这几点就是从基督教的演变中总结出来的。布莱尔为之辩护的基督教是世俗化的基督教了。
然而伊斯兰教并不是如此。
三、今天的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并没有衰退,而是越来越强盛,社会意义越来越强。
伊斯兰教在整个世界上,还处于扩张时期,越来越多的人群和地区信仰穆斯林,在亚洲是中亚、印度、东南亚;在非洲也逐渐向南部扩张。在欧洲的表现形式颇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穆斯林人口。
伊斯兰教越来越强调宗教思想,强调阅读阿拉伯语文本的古兰经;为此,越来越多的阿拉伯语学校在各地建立。
伊斯兰教越来越强调行为、服装上的正统,对女性的要求(压迫)越来越高,穿罩服逐渐变得普遍,从可以露脸到只能露眼,现在甚至要连眼睛都遮上。女人只能透过眼前的薄纱观察这个世界。
礼拜、斋月等等行为并没有褪去宗教色彩,依然是强迫性而非自愿性的要求。基督徒可以不去教堂,穆斯林每天五次的礼拜必不可少;圣诞节和古尔邦节的现状也是一个对比。
2、伊斯兰教的价值取向还是彼世的
无论是盛行的72个处女的传说,还是发展迅速的圣战组织,都表明了伊斯兰教——至少是伊斯兰教中的一部分——还是在以彼世的价值为终极的人生价值,不追求此生的幸福,而寄望于来生、彼世和天堂。
驱动某些人发动自杀式袭击的,必然是彼世,是宗教精神。
3、中东国家,至今还可以称为“宗教国家”、“宗教政权”
这是当今世界很罕见的。有些国家信教,有些国家不信;然而维持国家存在的不是宗教,统治国家的也不是教法。
教法依然在中东盛行。
世界有五大法系,其中中华法系、印度法系诞生于封建社会,随着中国印度社会性质的转变,这两个法系烟消云散。然而诞生于7世纪、十足十反映封建社会特点的伊斯兰法系至今在中东国家发挥着作用。
男人依然可以娶四个老婆;女人依然要戴面纱;沙特的女人不能开车;石刑依然存在。。。我想无需列举太多,大家都知道很多例子。
4、伊斯兰教依然神秘,所以才有解密伊斯兰。在此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今日的伊斯兰:穆斯林世界导论》
穆罕默德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个人是十分期待穆斯林能拍一部穆斯林自己的《耶稣受难记》的。
穆斯林世界依然是“神圣社会”,沙特国王兼有宗教领袖身份,伊朗政局变幻的背后是宗教领袖在牵引。
四、伊斯兰教困境的根本:农业社会的宗教无法适应工业社会
这一条,似乎不证自明,然而,强调的人总是不多。
记得鲁迅写过这样广为人知的句子:移动一张桌子都是要死人的。
这是鲁迅在描绘、在控诉中国封建礼教时所写下的句子;然而我想问问那些虔诚的穆斯林:你们移动一张桌子会死人吗?
回望风云变幻的十九世纪后半叶和二十世纪前半叶,当欧洲倚靠其坚船利炮打趴了奥斯曼帝国和大清帝国时,两国走上了同一个方向:学习西方。
在中国,历经洋务运动、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国人学习西方,完成了从中体西用到全面学习西方的转变,这一转变突出表现在五四运动中的口号“打倒孔家店”上。而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行了从表层到灵魂的拷打、质疑和扬弃。
这一过程痛苦不堪,中国人在这一过程中迷惘。有的人自暴自弃,要彻底废弃中华文化,连汉字亦当改换为罗马字母、拼音文字;余韵至今未绝。有的人妄自尊大,穿凿附会出各种西洋文明中华起源说,老子出关,教化希腊,泰西文明实乃我中华文明之别传。又有商人东渡美洲说、郑和发现美洲说,都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
幸运的是,中国人终于渐渐的从这一过程中走了出来。从洋务运动到文革,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质疑、否定,完成了批判这一过程。现在,国学渐热,又到了继承这一阶段。这是对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在对整个传统文化运用拿来主义。
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
很显然,伊斯兰教没有完成这个过程;而且至今也看不到完成的希望。
奥斯曼帝国是西欧的东方,然而却没有跟上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落后了。当凯末尔站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重建土耳其时,他选择了最正确的道路:全面学习西方。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1924年3月,凯末尔废除了源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后人的哈里发制度,将奥斯曼王室成员全部驱逐出境,并进行政治改革。他废除了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长(Shaykh al Islam)制、撤消沙里亚(Seriat)(即伊斯兰法)部、停办独立的宗教学校和经院、关闭宗教法庭(特别沙里亚法庭)以及废除被奉为神圣法典的沙里亚法、制订和采用依据西欧国家法律为摹本的新民法等等,从而为土耳其的世俗化扫清了障碍,这使得保守的伊斯兰教徒认为他是伊斯兰信仰的背叛者。
服饰革命
凯末尔利用1925年大国民议会授与政府的特别权力,以激烈的手段完成了颇具象征意义的土耳其服饰革命。他颁布命令,强制所有政府人员必须穿戴西装与礼帽,同时颁布一项禁令,禁止非神职人员穿着宗教袍服或宗教徽记;11月25日,又颁布新的法律,强制所有男子必须戴礼帽,凡戴土耳其帽者将依律治罪。他带头脱下军服,换上西服,以为国民表率。
解放妇女
凯末尔推动了一系列提高土耳其妇女地位的改革。包括在法律中明文强制不准妇女戴面纱、废除一夫多妻、确立离婚制度、保障妇女在教育、就业、参政以及财产继承等方面的权利。
1934年修改宪法,妇女21岁拥有选举权,30岁则拥有被选举权,这项举措甚至比许多欧洲国家更早,如法国和瑞士。
文字改革
1928年5月24日大国民议会立法通过以“国际”拉丁字母取代以前使用的阿拉伯字母。8月9日在共和人民党举行的一个有党的许多重要人物参加的游园会上,凯末尔宣布实行文字改革。他号召“把这件事(指推广新字母)看成是一种爱国行为和国民义务”,要求土耳其人民把“自己从多少世纪以来像铁箍似的束缚着我们思想的那些令人无法理解的符号中解放出来”。而只有这样,土耳其民族才能“以它的文字和它的思想,表明自己在文明世界中的地位”。他前往全国各地,亲自教人们学习新字母。11月3日,大国民议会通过一项立法,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确定了土耳其新字母,并规定翌年起不再公开使用旧的阿拉伯字母。
多么熟悉的改革,拿中国为参照,宗教革命对应于中国的打倒孔教,服饰革命对应于新生活运动(和建国后各种除陋俗运动),解放妇女是一样的,中国的文字改革由于汉语不同于拼音文字的根本特点而没有成功。
然而凯末尔毕竟只是土耳其的国父,不是穆斯林世界的国父,他的影响不能及于其他地方。于是,沙特的妇女,直到2011年,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至于这个权利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那我就不知道了。
五、为伊斯兰教辩护,是在拯救它还是在它身上又踩了一只脚?
伊斯兰教本身是没错的,这我同意。然而我想问:孔子有错吗?我们挖了孔子的坟。
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无法矫枉。孔子没有错误,孔子在他的时代,是先进的。然而,既然孔子成了后世之人供奉的灵牌、是后世之人借以维护旧制度的幌子,那么,我们就要毫不留情的打倒他。当旧制度被彻底扫灭之后,我们再给孔子上柱香就是了。想来以孔子之博大,也不会因此怨恨。
这个道理有些人是不懂的,他们蛮横的维护着伊斯兰教,不能容忍任何的批评和建议。当有人说,伊斯兰男人能娶四个女人,是对女权和女性尊严的践踏,他们反驳说,伊斯兰的男人对女人很好,女性作为老婆之一的权利受到充分保护。当有人说女人不应该戴面纱,他们说,这是为了保护女性免受强奸。当有人建议,每天的五次礼拜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他们说,不这样做就无法体现穆斯林的虔诚。当有人询问,古兰经上是不是写有卡菲勒都要下地狱的话,他们说,不是的,上面没有;他们不会说,这是错的,我们不会遵循。
他们真的不知道他们对伊斯兰教的每一次维护,都在把伊斯兰教推向更深的地狱吗?女人戴上了面纱、穿上了罩袍,就把自己扮成了他人眼中的异类和妖魔,没有人喜欢和“没有脸”的人说话。一个男人能娶四个女人,女人不能开车,不能投票,你让其他国家的女性怎么看?当你礼拜的时候,你让旁边的非穆斯林怎么动作?当否认古兰经上有“卡菲勒下地狱”之类的话时,非穆斯林真的不知道事实吗?
这样的行为都让普通人离伊斯兰教教徒越来越远,越来越视其为妖魔。
上面说的还是轻的,更严重的是,伊斯兰教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为其辩护就是自绝于工业社会。
工业社会是生产力的提高,也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解放。工业社会解放了妇女,让劳动力瞬间增倍;工业社会加强了社会生产,让每天五次的礼拜变得不合时宜;工业社会加强了人的权利,发动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人从旧有的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发挥了更大的能力,创造了更多的产出。这些都是和伊斯兰教格格不入的。正如,这和孔教格格不入一样。
这才是伊斯兰教面临的最大问题,而这个问题,中国已经给出了答案。伊斯兰教再不改革,恐怕就没有机会改革了。
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农业社会是打不过工业社会的,后者对前者,只会是碾压。
六、国内的穆斯林
我要说,国内的穆斯林不是中东的穆斯林。他们生在中国,是已经适应了中国这个工业社会的穆斯林。我甚至想说,中国的穆斯林才是世界穆斯林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代表着先进生产力。
国内的穆斯林也礼拜,但很少一天五次礼拜。而一天五次礼拜显然是不能为工业社会所容的。
国内的穆斯林不吃猪肉,但不介意别人吃猪肉,他们能在一张桌子上看着同桌的人吃猪肉。但说到底吃不吃猪肉只是个人习惯问题,无伤大雅。国内穆斯林先进的地方在于,他们不强迫和他们一起吃饭的人不吃猪肉,这叫包容。
国内的穆斯林没有一夫多妻,国内的穆斯林没有要求另一半必须入教,国内的穆斯林没有割礼这一显著分别我和非我的仪式,国内的穆斯林知道如何和非穆斯林相处。
国内的穆斯林甚至都和欧美的基督徒差不多了——不一定完整读过圣经,很少礼拜,信仰止于口头,能和非信徒和睦相处。
这才是工业社会和当代社会里一个合格的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
实际上,我还是有点悲哀的。仔细数数,历史上可以称之为“文明”的地方,也许只有四个,中国、印度、欧洲和伊斯兰。而到了今天,欧洲进入了工业社会,中国跟随欧洲也进入了,印度踏入了半只脚,就剩伊斯兰大半个身子还在门外。
如今穆斯林世界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而一旦核聚变技术突破,石油价值大减,那此时的穆斯林世界和非洲还有什么区别?能达到拉美的水平吗?
有些悲哀。
执笔于2014年3月2日,结束于4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超简单的说点工业社会和伊斯兰教
🙂自己顶一个 月下 字0 2015-01-12 20:51:00
🙂写得真好,帮忙顶一下。 1 jent 字3 2015-01-13 04:09:00
🙂伊斯兰教之所以兴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气 8 okcgb 字187 2014-03-07 03:30:18
🙂一是石油,导致中东的王子们被需要。二是美英的支持和保护 2 uphere 字134 2014-03-07 22:22:23
🙂世俗化是条好路,另外政策要致力淡化宗教认同感,而不是相反 1 Bmlf 字0 2014-03-07 03:29:11
🙂伊斯兰教成为问题是因为中国放弃了毛泽东思想 105 达雅 字573 2014-03-07 02:59:38
🙂你不是玩中帝吗? 偶卖糕的 字14 2014-03-14 10: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