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新中国粮食生产(1949-2013) -- 老老狐狸
共:💬316 🌺3471 🌵30
从表面现象看,确实如此,我在十几年前对此一直不持怀疑。
然而随着年龄阅历增长,却怎么也想不通这种表象背后的逻辑。
仅仅是积极性的问题么?所谓积极性从经济角度看,是劳动力的投入,对现代农业来说,劳动力的投入对于农业的发展远不是重要因素,粮食增产,技术的因素起了主导作用,这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发展中看的很清楚。
那么还有体制问题,所谓体制,一是生产的主导权比如种什么作物,另一个是分配,对于温饱线下的农业生产,作物的选择极其有限,就是几种主粮,而分配,农民多留一些,必然是城市人口少分一些。这与全国性的温饱问题解决并不相符合。
九十年代,是农村衰退的年代,大批青壮年进城,劳动力减少,各种费用摊派多如牛毛,社会矛盾激化。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
然而粮食总产量仍然稳定增长,吃饭问题并无反复。
原因只能从技术进步中寻找。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毛主席的《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是永恒的 3 不远攸高 字204 2014-03-25 03:28:56
🙂是这本吧一 2 freesong 字66 2014-03-25 05:27:54
🙂谢谢不远兄分享好书。 老老狐狸 字0 2014-03-25 04:31:20
🙂为什么大包干就解决了粮食问题?
🙂大包干为主的制度创新因素的贡献度占40% 2 无所事事 字532 2014-04-29 23:21:38
🙂下面还有: 5 桥上 字674 2014-04-30 12:57:31
🙂大包干解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无疑的。 4 njyd 字509 2014-04-16 09:54:25
🙂包产到户无疑是原因之一 6 赵美成 字654 2014-03-17 21: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