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0) -- changshou
习惯于应用现有的理论,而不是直接从自然观察和实验中去总结;习惯于把理论当真理,而没有意识到理论本身只是人类现有的为人类所理解的最接近真理的模型。应该说应用型思维对于绝大多数人是足够了,但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开拓创新、有所突破是绝对不够的;应用型思维对于简化的理解世界和宇宙的可能的运行方式是够的,但是要更深的理解和探究世界和宇宙的更深层次的运作方式,那是不够的。
参照系问题,请祥见本楼相关讨论,并百度之。
关于G,好吧,我们是可以规定一定的单位比例而把G变成1,例如:把质量单位作一定的比例变换,从而使G变成1. 但这不是本质的,理由如下:
首先,我们所有的物理公式都是在观察、实验和测量基础上的总结,而且是最简、最可能模型的总结。比如引力公式就是F=G*(M*m/R2),就是人们在大量天体观察和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于F、M、m 和R 之间关系的最简模型总结。 但是由于观测和实验误差,我们并不清楚是否在G或者1的后面,是否还会有另外两个或多个物理量同时也在影响引力,是否会在当前条件下的总影响不大,而在某一种情况下却影响显著。 比如,另外有两个物理量 s、z 也影响F, 但是 s*z 的值非常接近1. 如存在可能: F=s*z*G(M*m/R2) 其中 s*z 非常接近于1;或者F=s*z*G'(M*m/R2) 其中 s*z*G'非常接近于或等于G.
这种情况其实就类似f=mg 和完整引力公式F=G*(M*m/R2)的情况。人类如果不去探究g数值后面潜藏的机理,而简单的改变单位的比值,规定m' = m/g 从而把常数g变成1的话,我们就不会有更准确深入的引力公式了。您说对吧?
所以,要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首先要习惯一手思维(直接面向自然和宇宙,直接在自然观测的数据上进行归纳,同时在考虑最简可能的情况下,根据蛛丝马迹,也考虑另外一些可能)而不要受限于书本的二手思维(简单的拿已有公式去应用)。要加深印象,建议阅读楼里提到的费曼的几本书。
今日有点时间,再加一个例子吧:
用一个幼儿园儿童级的例子: 桌子上已有一块积木,老师把另一块一样的积木搭在前一块上,问小朋友有几块积木。 答案当然是两块。 1+1 = 2 嘛。
但是,如果我们摒弃我们日常的观念,非常精细的去观察两块积木的接触面,就会发现其细微接触面的锯齿部分可能已经有部分咬在一起了。同时,由于第二块积木的接近,第一块积木周围的引力场已经发生了改变;另外,如果第一块积木下面本来就有一台非常精确的称的话,那么当第二块积木搭上后,由于空气浮力的差异(上一块积木的海拔高,呵呵)和引力差异(上一块积木距离地心远),1块积木加上1块同样的积木的重量并不完全等于第一块的两倍。同时,由于位置引起的引力场的改变,两块积木间的相互关系加强了,所以不再是原来那样的相对独立的两块积木了,而在某种程度的物理学意义上形成了一个关系更加紧密的体系,所以说从一定意义上看,1+1=1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上面例子想要说明的就是:如果真切、细致的直面和考察世界和宇宙本身,而不是书本二手知识,您会发现很多精彩(当然,脑筋也会累一些,呵呵)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他说的是科学上的创造力 四处张望 字64 2013-06-26 00:03:08
🙂只有最后一点提到限定是”理工科方面的“ 8 山海马甲 字1527 2013-06-26 00:14:49
🙂汗 兰州人 字121 2014-03-25 17:42:53
🙂您这还是典型的应用型思维啊
🙂牛顿不是看见了苹果下落想到了万有引力 2 tojinge 字476 2014-03-08 10:55:34
🙂本来就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啊 山海马甲 字812 2014-03-08 13:45:25
🙂科学上的创造有点类似数学题的解难题 8 tojinge 字948 2014-03-08 20:19:24
🙂有道理,题海战术其实和乔丹练篮球一样 3 土泡泡 字312 2014-08-19 05: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