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假如德国统治世界 -- 淮夷
设想你回到1964年的柏林,登上一辆市内观光巴士。
巴士行驶在宽阔的中央大街上,大街由建筑师Albert Speer设计,宽123米。大街入口,矗立着一座拱门,高118米,用236万立方米的花岗岩建造,足可装下49个巴黎凯旋门。
中央大街两侧鳞次坐落政府大楼。遥望长街尽头,你能看到一座巨大的拱顶建筑 – 国家大会堂。大会堂是1964年的世界最高建筑,高250米,红色花岗岩的立柱,铜绿色的拱顶,里面可容纳18万人集会。人群呼吸水汽在拱顶上方汇合为云,造成一阵微雨,这是全球唯一能自行制造气象的建筑物。
看到这里你已经猜到了,这是一个虚拟历史的设定。我最近读的一本书《Fatherland》以柏林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发生于6天内的案件。
这部书描摹气象森严的柏林颇有空间想像力。我想中国读者对这样的景观是有熟悉感的。你徜徉在60年代新落成十大建筑的北京也同样被这座城市震慑。120米宽的长安街不逊色于柏林大街,80万红卫兵汇集天安门广场的场面也非18万人的德国大会堂所能比拟。
在进入故事之前,需要回顾一下历史大趋势。这本书设想人类历史早于1943年即已发生分岔,在另一平行世界里面,世界大势没准儿是按下面顺序演进的。
1943年:德国在东线战役击败苏联红军,占领高加索。红军失去巴库油田的供应,陷入困境。
1944年:德国知悉Enigma密码被破译,研制出新密码,借此封锁英国海上物资供应。英国休战,丘吉尔逃亡加拿大。
1945年: 美国原子弹投给日本,日本投降。
1946年:德国研制核武成功,发射远程V3火箭在纽约上空爆炸,警告美国勿动核武。
1947年:德国主导成立欧盟。美国援助苏联退守乌拉尔山,形成对欧盟包围。世界形成德美两大强权。二战结束,德美冷战拉开大幕。
主角Xavier生活在一千万人口的柏林,1964年的世界最大都市。在这个“奥威尔式”的超级大国里,Xavier是一名勤恳敬业的党卫队刑警干部。那一年,希特勒75岁,美国总统肯尼迪准备前往柏林为希特勒祝寿。两国元首将签署和平协定,结束长期的敌对状态。
Xavier在肯尼迪访问之前的关键时刻,负责首都的维稳工作。某日,在调查一起自杀案之时,意外发现了党卫军的密档,从中得悉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真相。这让他对党的执政合法性产生深深的怀疑,一个体制内的干部发生了思想转变,成为反抗者。于是他与一个美国女记者联手,试图逃过党卫军的监控,将纳粹集中营的档案送至美国公诸于世,打破德美缔约。
故事的结局,您如果读过乔治奥威尔的《1984》,大概也能猜到:在党卫军强大的情报网和专制工具面前,任何个体的抗争皆如飞蛾扑火,Xavier最终悲剧了。
其实1964年的虚拟德国没有1984年的虚拟大洋国那般强悍。大洋国通过telescreen控制每个社会成员的一举一动。党员一生都在思想警察的监视之下。无论他是睡是卧,工作或休息,浴室或床上,都可能受到监视,而他对此一无所知。1964年德国并无如此高度的技术控制,所以我说,这部书的好处不在于它的寓意深刻,而在于它的真实感,让你感受到小人物在极权社会中的麻木和压抑。
说到极权社会,此书最让人寒毛倒竖的地方,并不是讲述Xavier被捕后如何被虐,而是他的儿子,一个叫Pili的男孩。Pili在柏林读小学,最喜穿黑衬衣和蓝短裤的制服,积极申请加入一个叫Pimpfen的组织(德国少年团)。入团的考试项目包含12秒跑60米,野外拉练,还有修习党的哲学。这个组织并非书中杜撰。真实历史中,年满10岁的德国儿童均需加入“德国少年团”,年满14岁者需加入“希特勒青年团”。
话说Xavier在逃离柏林之前,潜回家中和儿子告别。10岁的Pili故意缠住父亲给他念书听,然后偷偷向党卫队告发。Xaxier因此在家中被捕。Pili对被抓的父亲说了一句心里话:“爸爸,他们会帮助你的。他们会把你改造好的。你会回来和我们重新生活在一起的!”
我看到Pili的大义灭亲不由想起《1984》里的经典段落,真理部公务员Parsons做梦,说了一句“打到老大哥”的梦话,被自己7岁女儿听到向巡警告发,送入劳改营进行思想改造。7岁小女孩在《1984》一书的出场,就是一股杀气扑面。她在家里玩抓叛徒游戏,小姑娘穿着侦察队的制服,手里拿着木棍,灰衬衫,蓝短裤,系红领巾,喊道“你这个思想犯!我要枪毙你!我要蒸了你!我送你开盐矿!”
少年儿童如此“凶恶”吗?我倒不觉着特别惊讶,如果您对此不解,可以读一下《蝇王》这部深刻的小说。我只是感叹,组织的力量太伟大了。书中那些小孩子都有很强烈的“组织感”,这种感觉体现于他们对制服的喜爱。一个身上没有制服的人是一个没有组织的人,而一个没有组织的人在社会上什么都不是。
关于“组织”这个话题,我前些天碰巧也读了一本2013年出版的书《第三帝国的语言》,作者克莱普勒是一个亲历过二战的德国语言学家。他观察德语作为一个语言在纳粹统治期间的一些重大演变,并得出很多精彩的发现。
他说德国最强大的宣传手段并不是依靠希特勒和戈培尔的演讲,也不是大量的传单、标语牌或者旗帜。纳粹的影响力其实是通过一个个被赋予新意义的常用词语实现的。在第三帝国,某些词语的在一天的使用频率比其他年代一年的使用频率还要高。这些词汇从大众语言被“收缴”上去,变成了“党话”。通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潜入人们的肉体和血液。
譬如 “组织”在德国就一直是一个倍受尊敬、轻易不用的词语。但是自1933年以来,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在德国开始前所未有的泛滥,人民发自内心的接受了“组织”,这甚至成为他们潜意识的一部分。
这方面我在书中读到一个绝好的例子。
1936年,作者的汽化器发生故障,找一个年轻的钳工修理。钳工娴熟修好,说“怎么样,我这活儿组织得棒吧?”还有一次,作者去商店买肥皂,问店员能否买到好一点的肥皂,对方回答“买是买不到的,得去组织它。”
普通德国人的脑子填满了组织的观念,认为所有的工作乃至私人生活都要加以组织,也就是说,要有一个上级分工给下级。当他自己独立完成一个事情(比如修理汽化器或采购肥皂),他竟然想不到一个与之相应的简单表达,譬如“工作”、或者“买”、或者最基本的“做”这样的单词,似乎已从他们的大脑中被清除掉了。
也许人们压根就不用纠结1964年的世界是被德国统治的还是被美国统治的,世界是被组织统治的,不论1964或是2014。
今天是五一节,组织一杯茶,休息一下。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假如德国统治世界
🙂如何保证“组织”的“善”? 贼不走空 字28 2014-05-10 23:01:33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1984突出的是组织的邪恶一面 1 夜月空山 字319 2014-05-09 22:21:21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 8 花大熊 字97 2014-05-07 09:57:24
🙂中国怎样 2 雨落幽燕x 字187 2014-05-06 19:10:20
🙂Robert Harris 没写中国在平行世界如何 淮夷 字28 2014-05-07 04:50:30
😄应该“亲亲相隐” 还是 “大义灭亲”? 29 孟词宗 字2875 2014-05-05 18:02:51
🙂根本不是大义灭亲,Pili是认为父亲做错了事情,找人帮助 1 xiaobailong 字449 2014-05-09 08: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