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正山小种怎么品? -- 天河行

共:💬131 🌺4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白色指的是茶汤的泡沫,而非茶汤本身。茶里面有茶皂素,一种表面活性剂,所以茶汤往往有泡沫。如果把茶研细,加少许白开水先搅成糊,再用80度左右的水冲泡,茶汤的泡沫就会多而细小。唐宋之人就这么冲茶。如果配合上合适的茶,估计是茶皂素比较多,其他成分比如类脂类比较配合,再加上适当的敲打搅拌等手法,能让茶汤上的泡沫经久不散,看起来就是白色的。唐宋之人认为这是上品,他们斗茶主要就是斗这个,当年没电视手机互联网,他们就靠这些打发时间。其实这个泡沫和茶的关系不大,和茶汤的味道关系也不大,主要是冲泡手法的问题。而且理论上采摘时间越晚这个茶皂素含量越高,茶汤泡沫就越明显,所以对绿茶而言这茶汤越明显这茶的价值就越低。

茶叶白毫多它就贵是对的,但是白毫多就好这就是大错特错。白毫密说明这茶采得早采得靠近芽尖,稀罕,值得炫耀,但是好不好喝是另外一码事。我本人不喜欢喝茶,主要是讨厌茶的苦味,所以我以前学会做茶以后,有一次突发奇想,自己明前跑去山上采了一下午茶,只取芽尖,这样不就只取其鲜味不取其苦味了么。结果一下午的劳动成果炒制以后就一把茶,采下来的芽尖远看就是白的,因为上面覆盖了一层绒毛,炒制以后芽尖收缩,装在玻璃瓶里整体就是银色的。这茶我炫耀了好久,看起来就名贵么,二十年前市面上都没这等货色的。但是茶汤寡而无味,连鲜味也欠奉。而且那些白毫不会像你说的那样散入水,它会漂在汤上,也不是什么乳白色,在汤的衬托下看不出来什么颜色,但是一点也不雅观。而"白茶"据说不杀青,毫毛不脱落的,更不会有米汤色。我后来也喝过商业化的"银针",感觉问题类似,个人评价相当一般,绝对对不起它的价格。后来想想也是,我们那里传下来的都是两叶一尖,清明谷雨之间为宜,历史上肯定有别的傻蛋和我一样试过别的方案,其他方案有欠缺才留下这通行的做法。

在这上面碰了壁,所以就想到了另外一个方案,就是在茶叶采摘前遮光,这样应该可以降低单宁含量。可惜光有想法,我自己没有试过。但这法子是可行的,后来我看到日本人就这么做他们的抹茶粉,当然他们也是很早之前从中国学的。我尝过几次日本的抹茶粉,的确很鲜而没有苦涩味。所以不需要追求白毫,顶尖的白毫的效果还不如日本的抹茶粉。

通宝推:李根,hardpack,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