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茗谈114》:天坪工程 -- 本嘉明
“南水北调”这项预计耗资万亿的宏大工程,自动工12年来进展一直不顺。因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移民安置问题导致项目多次延期,成本大大超出计划。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山东线正式开工建设,东线被认为是施工条件最好的一条线路,主要利用现有河道作为输水线路,然后用沿途各大湖泊蓄水,一级一级往北送。
东线途经苏北和鲁西南的湖泊污染严重,"一江污水向北流"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面临的主要威胁。东线建设转变成"中国东部地区河湖污染治理"问题。中国水污染治理的行政体制不顺畅,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的利益难以协调,治污遭遇困境。原计划开工5年建成通水的东线工程直至2013年12月8日才正式通水,延迟了6年。
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从位于长江支流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中线工程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大的节点,一是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二是穿黄工程。
上图:隧道穿黄模型
丹江水库是亚洲第一大水库,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为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需要,水库正常蓄水位将从现在的157米提高到170米,淹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对湖北省的直接影响是丹江口库区提坝后的淹没损失(移民费用至少是240亿)和汉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区的水量损失。中线直至2014年9月29日,工程才通过验收,具备通水条件。
上2图:河南省南阳的巨大引水渠开始过水
西线工程目标是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尽管西线的建设能够为黄河流域的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但是整条线路须穿过西藏高原,建在平均海拔3000M至4000M的地区上,工程技术复杂,耗资巨大,仍处于可行性研究中。
2014年10月底,北京的自来水或许会用上1400多公里远的南方水源(调水中线)。“南水北调”是世界最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耗资620亿美元。中国北方有3亿居民和无数耗水型企业,北方部分省份的年用人均淡水量甚至比中东干旱沙漠国家还少。中国所有产业中,制衣和电子产品制造等高耗水型行业占水资源消耗的1/4,预计此比例会在2030年前上升至1/3。
政府或许只能通过牺牲农业来保证工业用水,但牺牲农业会带来严重后果。通过南水北调,政府可以避免作出这种“杀一留一”的选择。
"南水北调"的第一阶段将水资源引向以重工业为主的华北和东北,但东线水在抵达天津时就基本上无法利用了,因为调水沿线经过工业重污染区,水中携带了大量污染物和沉积物,而且终端水价过高。
“南水北调”的不成功,是由于当初只考虑了土木工程量,没有考虑清楚“移民/沿途污染”等软性和不断加重的指标。
但这么浩大的工程并非完全是坏事。如果能从贝加尔湖取水,在夏季送到北京北郊(冬季上冻后必须停运),可以一部分供大首都圈,并补足水库库容供冬季取用;一部分向西送,供西北荒地开发;一部分向南,经竣工的“南水北调两线”回补南方。贝加尔湖的水体体积为23600立方公里,以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加中线的设计调水总和(280亿立方米/年)计,即便每年从湖里抽取280亿立方,也只占湖体总水量的0.12%,更何况根据中国南方每年旱涝(降水)情况,南方水多时,“南水北调”;南方水少时,才从贝加尔湖酌量取水,北水南济。这样摊下来,算他一年抽0.1%,得抽1000年才会抽干。
我们现在有个认识误区,就是中国“南方水多”,其实由于耗水型工业的发展,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等等原因,南方也“守着(污)水而无水可用”。贝加尔湖水的水质好,输水线沿途是未开发地区,就算明渠送水,也没有污染之虞。既然世界原油价格大跌,向俄国购买淡水,使俄国有足够现金可以按期开展“莫斯科--喀山高铁工程”,早建成早受益,是中俄双赢的工程。
目前中国有多个5万吨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在建。据天津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薛渤透露,如果用当地钢厂的余热发电,电价较低,用这个电能淡化海水,得到每吨淡水的成本是3.6元(如果用市场电价,会上升到5.8元),曹妃甸到北京东四环的地理距离220公里,落差45米,沿途设二级泵站提水,运费每吨1元。这样到京价是近5元。西班牙的同类工程,淡水成本是每吨0.45欧元,也在5元人民币以内。就是说,如果从贝加尔湖取水到京,总成本(包括输水管道的成本分摊)在4元人民币以内,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部分水回灌地下,无法卖钱收回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