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第5版《威虎山》与解放战争研究的五重境界 -- 马前卒

共:💬19 🌺402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续完

前文见这里

https://www.ccthere.net/article/4083630

链接出处

5 狠挖思想根源

a有人不算穷

“组织论”的主张者往往认定共产党组织严密的原因是列宁式体制。即作为共产国际支部的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十月革命传统,以“革命先锋队”体制管理全党,自上而下地强调党的组织原则。但这和“谋略论”有同样的问题——为何国民党和其他军阀不能采取类似的方案?为何国民党不能抄袭共产党的结构?

从史实看,孙中山重组国民党,本身就是靠苏联顾问指导;蒋介石曾任共产国际主席团常委,是共产国际中级别最高的中国人;1925年胡汉民代表国民党要求成为共产国际支部,高呼:“第三国际是革命的司令部,总参谋部”,只是因为共产国际担心过早引发帝国主义干涉才未成功。从“列宁式”组织的传承来说,国民党即便不能说比共产党继承了更多的遗产,起码也算是拥有共同的起跑线。绝不能说共产党垄断了独门的“组织秘籍”。

既然设计图是共享的。那么问题的核心还是还是出在构成组织的材料——人。什么样的人会加入一个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政治组织并充当忠诚的骨干?

首先,他必须理解什么是“全国”和“世界”。上千年来,大多数农民一辈子没去过县城,顺从地在乡下服从士绅的管理,直到帝国主义带着工业化的力量进入中国社会,这个格局才被打破。到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中国有上千万人接受了新式小学教育,还有好几千万人离开了传统的小农经济或者庄园经济,集中到城市和交通要道附近,参与或至少见识了近代化的工商业生产——比如三次闯关东的杨子荣。对于这批人来说,世界再也不是一个村子或者一条山谷,而是几亿同胞共同生活的一片广大领域。他们开始发现几亿人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不可能独立于这个大世界改变自己的家乡。

其次,他必须有一定的理想主义,希望自己作一个好人,希望大多数人也能在一个“好”制度下做一个好人。理想主义往往来自于现实主义。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入了百年动荡时期、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渐渐拉开、农村的士绅土豪因为购买西洋商品而逐渐加强了剥削。类似的因素结合在一起破坏了中国人的农业社会,却未能提供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做替代。这逼迫考虑现实问题的人转向理想主义,转向寻求社会革命这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满足这两个因素的人有几千万。由于农业社会秩序解体,通过教育可以成为潜在组织力量的人还有上亿。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谁能提出一个可行方案来解决问题?”

b 时来天地皆同力

共产党做到了这一点。共产党明确地指出,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但梦想成真的方式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结构下继续努力,而是努力打破现有结构,消灭浪费希望的少数人。

为何说少数人浪费了希望?因为少数人占有了大多数剩余产品。几亿人在糊口穿衣之余,积攒起来的少数剩余财富被统治者拿走了。农村地主(不论好坏)都占有地租,城市买办垄断了大多数商业利润,这些地租和利润没有被用来投资现代经济,而是用来消费西洋商品,用来投机获利,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储存起来。所以说旧社会的统治集团既落后(通过传统方式聚敛财富)又反动(拒绝把财富投资于社会转型),只有打倒他们,中国人才有机会通过努力改变这个绝望的社会。

共产党的逻辑很简单,但很有力——阶级分析符合普通人的观感;夺回剩余财富用于全社会现代化投资的方案超越了传统农民起义的老套路,提供了20世纪视角下的希望;所以迅速得到普遍认同。在已经被近代化浪潮冲击的地区,知识分子和近代人口迅速接受了新方案;在近代化浪潮还不明显的地区,共产党努力搞教育,做科普,让封闭的农业人口认识到今夕何年,认识到自己的命运和整个国家挂钩。所以共产党获得了足够的追随者,能够从中挑选最忠诚、最能干的人搭建组织架构。

相反,国民党虽然也继承了列宁主义的架构,却始终企图在原有社会架构上搭建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基础,然后逐步提出改良方案。国民党强调自己是上千年来中国旧结构的继承者,把农村士绅和城市买办当做盟友,通过旧的税收结构和投机市场来收集军政资源,也继承了旧体制的反动。国民党的方案或许也可以收买一定的知识分子和近代人口,但考虑到旧体制的低效,大多数知识分子和近代人口无法被全部收买,也无法在这个体制下实现“做好人”的愿望,自然宁可站到共产党的一边。国共的组织基础因此出现了数量级的差异。

从20年代到40年代,共产党的控制区虽然一直比国民党小,但如果不计算那些“全省人民加入国民党”、“到操场坐2小时,大家就都是三青团成员”的荒谬事件,只比较县区党部(党委)踏踏实实发展出来的、能掌握的党员,共产党的党员数量一直要比国民党多。所以共产党有足够的力量改造农村,接管城市现代化企业,最后打翻国民党统治。国民党则遇到了死结:组织薄弱—→无法改良基层—→资源获取效率停滞—→组织发展停滞—→组织劣势进一步加强。即便中间出现了日本入侵、美国援助这些极有利于国民党蒋介石派系的事件,陷入死循环的国民党反动派还是在40年代末被彻底赶出大陆,依靠从整个大陆撤退的组织力量到台湾去搞土改了。

总而言之,解放战争的胜负,根源不在49年渡江,不在于48年发起的三大战役,甚至也不在于46年抢占东北应该快一步还是慢一步。从20年代北洋政权解体开始,共产党的胜利已经是必然趋势:正确的革命思想带来先进的组织—→先进的组织令更多高级策略和先进战术成为可能—→战场胜利保证了解放区土改成果—→最后共产党打败了买办和地主,在4亿人口面前树立了无可置疑的“解放者”和“好人”形象,自然事无不成。

这个过程就是样板戏时代几亿中国人可以背诵的一个寓言:

“大会闭幕以后,很多同志将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将要分赴各个战场。同志们到各地去,要宣传大会的路线,并经过全党同志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 ,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把20世纪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拿来当背景,才能在这个平常故事中读出排山倒海的力量。

6 返璞归真 大道至简

说了这么多,和徐克的电影有什么关系?

还真有点关系。徐克的电影是第5版《智取威虎山》,我也推演了解放战争胜败的5重理由。其中最初、最简单、最直观的解释和这一版电影的逻辑一样:【好人会赢、坏人会输】。经过一轮轮的推演,最后的结论是:【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正确的思想,让有想法的中国人争相选择当共产党,选择为所有同胞做一个好人】。转了一大圈,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好人论”。当然我们知道两者的内涵完全不同。前者是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期望,后者是基于社会现实,结合国内外经验作出的宏大战略。

然而,两个解释之间的相似绝不是偶然。孙子兵法明确指出:“上下同欲者胜!”。最高战略部署和普通士兵的行为达成一致,国家命运和普通人的生活不谋而合,正是伟大变革的必要条件。士兵行军一天,进门就帮房东打水扫地;艰苦的战斗后解放军严肃执行俘虏纪律,给俘虏治伤换药;辽沈战役八十万大军过后,锦州的苹果一个没少(见毛选)……无数个“好人”最后汇成洪流,扑向不让普通人做人的旧社会,这就是杨子荣、少剑波为了新中国而奋不顾身的年代,就是为今天的繁荣富强奠基的解放战争

不知道徐克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智取威虎山》的内容正好利用了一、五重解释之间的相似之处。影片的前2个小时是红色侠客团保护夹皮沟的神奇战史,最后几分钟战士们坦然走上21世纪新中国的春节宴席,硬生生地把一部武侠片扭回红色经典的“主旋律”。正是因为徐克略过了战术、大兵团的组织、土改等复杂问题,直接从普通人对战争的第一观感跳到了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这个转折才没有显得突兀。基于这个理由,虽然这一版的《智取威虎山》尽管有很多问题,但我还是认为它是近年来最好的贺岁片,推荐各位元旦去看。

四 后记 宣传什么样的历史观?

1981年生人。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革命战争电影、小说是我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读《林海雪原》已经是25年前的事情了。我当年也曾羡慕解放军的神勇,也曾相信牺牲是罕见事件。我还认定当年的共产党站在穷人一边,打土豪分田地,是正义之师所以战无不胜。但是随着我的成长,对历史的思考越来越深,读到的资料也越来越多,我开始质疑那些“红色经典”,进而质疑教科书的论断。前面列举对解放战争的五种解释,大致上也是按年龄描述了我对中国革命史的认识过程。时隔20多年,我又重新捡起了了10岁时的立场和观点,同时意识到到当年的政治教科书在逻辑上不完整,至少要补上组织→谋略这两个环节,才能完整地介绍一场革命,才能让人信服,这这也算是“认识的螺旋上升”吧。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转了完整的一个圈。今天许多中国人,尤其是网民的历史观处于第二、第三种层次,而且立场往往是站在反对解放军的一方。这其中固然有对今天的社会不满,借古讽今的原因;但共产党自身的政治教育、宣传工作落后于时代,跟不上普通人的认识水平和思考深度,这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教科书自身就有逻辑缺陷,怎么能指望读者在深入了解后还相信你呢?

回头看这五个理解层次。第一个层次和第五个层次都是谈梦想,谈做人,是比较感性的认识;中间的三个层次谈策略,谈利益,谈组织,比较偏理性。徐克拍的是商业电影,只求票房不求宣传效果,所以他可以随便跳跃,从一开始的感性宣传直接跳到最后的美好生活,不至于引起观众反感。但如果共产党也这么“跳跃”地描述自己的历史,指望听众只有感性没有理性,结果必然是越宣传越起反作用。

遗憾的是,现实中的文宣、教育、广电系统的确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往往是倒过来——先谈今天的建设成就,再说当年解放军顺应了历史规律,胜利是历史的必然,顺手插几句土改-胜利的生硬推理就算完事。当政治教科书里找不到完整的逻辑环,当历史剧只剩下跳跃的煽情和经不起质疑的逻辑,又有谁会相信当年的共产党真的发动过一场得人心的革命?又如何能抱怨网民宁可传谣也不相信党的宣传?以偷懒的心态搞宣传,必然没有好下场。

平心而论,许多宣传人员的问题甚至不是偷懒,而是真的不懂历史,不相信当年解放军的立场,再卖力也讲不出真实的历史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然难以服众。

这个问题的产生要回溯到建国初期的宣传策略。当时把宣传工作视为战场,战场上阵线分明,非敌即友,所以搞正面宣传就是一味地套光环,对敌人的批判就是一味地抹黑,理性的分析往往会被视为反动言论的伪装,踢到一边。好在当时经历过革命时代的人还在,宣传再偏激也不会太离谱。等到新一代人接班,宣传工作就迅速地经历了【历史变成传说 传说变成神话】的过程,再也不去考虑受众的智商了。

现代人大多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生活在资讯发达的社会,对这一代人来说,神话可以拿来娱乐(比如拍贺岁片),但绝不能拿来相信。今天的宣传机构如果真的想把政权的法统、道统说清楚,就得先抛弃那些已经成为负担的神话遗产,认真地研究历史,用理性来重塑革命史。尤其是要讲清楚从思想到组织,从组织到策略,从策略到利益,从利益到胜利的细节。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宣传工作只要真的用心去做,投入一分力气,就会有一百倍的回报。否则的话,一清策划的泥塑再便宜,色彩鲜亮的展板布置的再多,也只能让人闻到僵尸的味道。

2014年 12月 31日

任冲昊

通宝推:南宫长万,梓童,石头布,走在河边的驴,穷贱忙人,老阿,拿不准,kk,四夕乐,pulque,石狼,滴滴涕,五峰,我们的田野,唐斩非,白玉老虎,joomla,四四方方,HiJohns,rentg,ErgoSum,李根,花大熊,和平共处,jent,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