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27 🌺340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要求退出这个高人名单

另外两位留着我看很好,我就算了吧。大多用的维基,这不是好例子。崇拜那当受崇的人,才谓有福。

饶是我上网10年,平均每天2~3小时研究政经和历史,但你们仍能道出许多原先一无所知的外国史,让我大开眼界。话说你们这日子是怎么过的,这些知识是怎么得来的?

历史,特别是华语圈的历史研究。本来处女地就很多。如果做一个拟人。你可以称作是一位自耕农,对已有的,已经开垦的土地进行深耕。所以你一天用2-3个小时研究。而我就是一个破产农民,被招募去一片几百年都没人去的野地里进行开垦。而王子殿下和环宇那就是向西部推进的大农场主了。那么我这个垦荒者垦荒的时候挖出来一点你没见过的植物那不是很正常吗?。所以生活就是这么忙忙碌碌的过的,你能花2-3个小时研究而不影响你过日子。那么我也一样。我只不过是在耕作一片从来没人去过的野地而已,挖出一点没见过的植物,惊奇太正常了。跟第一个把番薯和土豆介绍给中国人的情况是一个道理。

我觉得历史研究呢,深耕和开荒都是正常的,都是好的。不能说开荒有点新鲜感所以深耕就不好。毕竟开完荒了,到最后还是得深耕。但是人呢精力有限。而我觉得开垦新的处女地。不是在已有的题目上继续深耕,对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反而好一些。很多传统题目,深耕来深耕去,一挖几百上千年,开垦过度了。一个农法整了几百上千年,自然体系都变了,还会衰退呢。何况历史学,帝王将相到最后没啥可挖的,就成了各种指责,各派之间口水战,认为其他人都该拉出去集体枪毙。有些人是该枪毙没错,但是枪毙之后如何,这个问题不回答好,都枪毙了还是跟韭菜一样往外生。

所以这时候不如去开荒,说不得就挖出来新植物了。以前中国农业养不了那许多人,新植物进来了,土豆番薯也会种了,就能养活更多人了。既然农学的道理如此,历史学的道理也应该如此。而且我觉得其实开荒呢也没有那么难。尤其在现在的中国。方方面面都是有蛛丝马迹的,缺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比如我写的这个成4的文章,就是游戏延伸出来的。维基上都有,所以只要发现了题目坚持写下去就是了,抄抄是个苦活不是个难活。

方法论也有问题,人物重要,事业就不重要了?吹帝王将相英明神武不是错误,毕竟人是活动主体。但只吹帝王将相英明神武,食货志什么的既不写也不研究,那就是错误了。再者还有一个阿奎那式的问题。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在现代中国,如果要找一个什么东西,不管写的正式不正式,还是有研究的。比如王子殿下研究中世绿教社会史,写的又好又透彻,殿下再往上,就是谭其骧这样的宗师了。但是呢你反观绝大部分人,对这个还是不了解。如果人人有谭其骧的水准,也就没那么多暴徒去火车站斩人去了。但现实是人人没有谭其骧的水准,所以说一般人和谭其骧之间,就应该有一可填充的空间,王子殿下和环宇的工作的伟大性就在这里。所以王子殿下和环宇就是当代的阿奎那,因为阿奎那当年写《神学大全》,就是看到了这个问题。他发现学生连神学理论皮毛都不明白,进教会学校纯是来混饭吃的。但是学校上来就教特晦涩的理论,他看都要睡着了。这让学生怎么学?所以他不满意,写个浅显易懂的大全,先让学生看,大全明白了再详细学。结果经院哲学就建立起来了。他位列圣师。一个道理。所以很多手法都可以说是“开荒”的,比如把原有的写一个大全。简单些也好,只要没太大错误。简单点就简单点。这也算开荒。所以知识怎么得来的,在我看来就是第一我用了一种开荒的手法,第二我对一些提到的只言片语感兴趣,然后开始挖而已。这两种手法都不难,我都能行,你也可以。

通宝推:晴空一鹤,联储主席,strain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