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转:从苏联灭亡我们能够看到什么 -- wqnsihs

共:💬1001 🌺6757 🌵5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不会以为灌溉设施是一次性投入劳力就行了吧,还要维护呢

当年没那么多水泥,沟渠每年都要重新疏通。又不是建好了就能一直用下去的。每年光维护都是要消耗巨大的劳动力。倒是僵化的人民公社一解散,整个8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736万亩。

57年前虽然灌溉面积增长速度很快,但是也存在片面追求数量的问题,有些水库质量不过关,造成跨塌,导致其后61年-63年的灌溉面积呈下降趋势。

年份 有效灌溉面积(亿亩)

1957 4.0

1958 4.92

1959 5.25

1960 5.26

1961 4.81

1962 4.58

1963 4.51

1964 4.73

1965 4.96

文革十年基本是人民公社稳定运行的十年,灌溉面积增加了1.7亿亩,占五十年总量的32%。

49年时候新中国的2.4亿亩灌溉耕地基本上就集中在江南水乡,稍微北一点的淮河流域因为花园口黄河夺淮入海那么多年下来是水灾重灾区。著名的“都江堰”是平原灌区,经过2200多年历代王朝的扩建,到1950年它的灌溉面积只有288万亩,经扩建到1979年灌溉面积为1000万亩。另一处著名灌区“河套灌区”,1950年的灌溉面积是290万亩,经扩建到1979年灌溉面积为700万亩。

至于人民公社和统购统销的关系又有什么难理解的,统购统销就是彻底的余粮征集制,目的就是通过剪刀差征集农村剩余。如果按照建国初自愿合作的制度下允许分户自主经营,那么是很难实现彻底的余粮收购制度的,结果还是发展出粮价的双轨制,那农民就可能还是要把粮食卖给出价高的私商。要杜绝这一点就必须将农民严密地组织起来,剥夺部分的经营权,使其只能把粮食卖给指定机构。日本农协就是这么干的。建国以来我们干得更彻底,除了自留地以外的经营权和私人粮商全部取消了。而要消灭私商,实现一个销售区域只能有一家销售企业垄断销售,这就需要行政权力干涉到农民从生产到销售的个个环节,所以发展出管头管脚的人民公社是必然的。

人民公社有管得过多,过度平均的问题,但是这个体系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了低水平的但却相对稳定和齐全的公共产品,如公共医疗保健体系和乡村基础教育,为农民提供了价廉物美甚至免费的公共服务,利用了能够动员和组织农民的制度优势,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其体制运行的经验值得借鉴。

改开以来,农业调控从计划体制极快地变成了不承认计划的体制,带来了严重的不稳定和波动。现在农村的劳动力流失,土地抛荒和粮食成本倒挂等等问题已经在动摇国本,大家都看到了。不过短期内无能为力。萎缩的乡政府根本没有足够的统筹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