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地球瓶颈中的达尔文主义 (一) -- 楚无邪
如我们刚刚讨论的,生命的主角是基因。基因生命出生卑微,却因为具有了独特的进化能力而在亿万年中不断战胜死亡的追击,达成伟大的不朽之身。
与之相比,个体是渺小的,其存在的一切都是生命为了永续生存所做的独特设计。个体的速度力量、智慧狡猾、愤怒怯懦,都是为了生存而做的设计。不是个体的生存,是属于这个个体的基因生命的生存!为了达到基因生命生存的目的,即使个体的死亡也都是这个设计的一部分。比如个体的衰老与短寿其实是进化机制造就的,并非生命体受到什么不可抗的物理化学限制。寿命的问题这里暂且不提,先说些更直接的,对习惯了“珍爱生命”的人类来说更具冲击力的,关于“活着还是死去”的问题。
个体的生存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除非它能帮助基因传承。所以对莎士比亚这个著名的“活着还是死去”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当然就是:那要看怎样对基因繁衍传承有利。当生物体的存在对繁衍后代这个工作而言失去利用价值时,它的生命也随时可以被大自然的进化之手所抛弃。这种情形在生物界其实是常规而非例外。
泰坦尼克号上为了让妇女和儿童优先登上救生艇而放弃了自己生存权利的绅士固然体现了人类所独有的足可引以自豪的崇高道德感,但也从某种角度反映了自然对生命价值的衡量标准:哪些人的生存对基因的延续更有价值呢?当然是妇女和儿童啦。只是在人类身上,大自然这次用道德为武器来执行了这个判断而已。在道德无法起作用的其它生物上,大自然通过更直接的方式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对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采用这种低效率的方式繁殖后代固然有其不得已的苦衷,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再详细讨论,但无庸置疑的是,让占总数一半的雄性个体不生育后代,真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当然,雄性提供精子,但许多雌性生物只需一次交配,即可供一生所有的卵子受精之用,如果雄性再不能使自己在抚养后代方面有所作为的话,它生命的价值也就很难体现出来了。雄蚁的生命就是这样走到尽头的。它所能享受的生命的终点预设在它浪漫爱情的顶点处。邂逅雌蚁的初夜也是它葬礼的开始。在完成交配后,雌蚁获得了足够一生使用的精子,将独自开始它生儿育女的工作;而在自然眼中失去了生存价值的雄蚁则选择了悄然坠落尘埃,死去。
和雄蚂蚁看来像是自我牺牲的感人故事比起来,雄螳螂的悲惨命运就更加让人同情了。它将在交配的过程中被它的新娘残忍的杀害,然后被吃掉。事实上,雌螳螂杀夫的唯一目的的确是为了填饱肚子。不是每次交配都有类似场景发生,只有当雌螳螂饥饿时才会如此。(要是雌螳螂实在太饿了,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交配,上来就把准新郎吃了。)交配中的雌螳螂首先把雄螳螂的头咬掉。但脑袋的丢失,似乎并不会打乱雄螳螂身体其余部分进行交配的进程。相反,由于某些神经抑制中心位于昆虫的头部,失去头部的雄性的性活动反而更加激烈。不过如果比照雄蚂蚁的结局,如果反正要死的话,对雄螳螂来说,也许把生命和肉体交给自己未来孩子的母亲也算是死得其所。至少让孩子它妈饱餐了一顿。但就死去的雄蚁来说,雌蚂蚁终生也只交配一次,双方的生殖机会是平等的。而螳螂则不然。雄螳螂可以多次交媾,没有必要做一锤子买卖。从野外观察的情形看,雄螳螂很显然不是心甘情愿地被吃的。他们在交配前,小心翼翼地悄悄接近雌螳螂,避免被发觉。交配时从雌螳螂背后跃上,交配完了之后迅速地逃离,没有为了后代主动牺牲自己的迹象。从自然选择的角度看,雄螳螂应该与尽可能多的雌螳螂交配,在最后一次交配中再被吃掉;而雌螳螂也应该与尽可能多的雄螳螂交配,而且应该每次都把雄螳螂吃掉。只是在这个游戏里,雌螳螂恰好是胜利者,而螳螂们背后的主宰,基因,则自然是永远的赢家。
除了螳螂,你听说过著名的“黑寡妇”蜘蛛吗?光听这个恐怖的名字你就知道,它对新郎的爱情是怎样用它的牙齿和胃来表达的啦。不过被研究得比较透彻的是它的表亲:澳大利亚红背蛛(学名哈氏寇蛛,与黑寡妇同属)。这项工作,主要是加拿大生物学家安德拉德(M.Andrade)在近年来做的。 与螳螂相似,红背蛛的吃夫现象也与雌蜘蛛的饥饿状态有关,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吃夫现象并不总是发生的。安德拉德在1998年报告说,在实验室条件下,多达50%的交配没有发生吃夫,而在野外,也有35%的交配没有吃夫。在交配前,个头比雌蜘蛛小的雄蜘蛛要小心翼翼地与雌蜘蛛进行交流,确信她有意交配,避免被当成猎物。然而,一旦交配开始,与雄螳螂截然不同的是,雄蜘蛛不仅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而且简直就是在引诱雌蜘蛛吃自己:这种雄蜘蛛有两根交配器,交配时,先插入一根,倒转身体,把腹部送到了雌蜘蛛的嘴巴前面邀请她吃他!雌蜘蛛如果有食欲,就会喷上消化液开始吃。在被吃的时候,雄蜘蛛如果不是太虚弱的话,会设法拔出第一根交配器,插入第二根交配器,进行第二轮交配,而雌蜘蛛会继续享受她的美餐。雄蜘蛛做出牺牲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与雄螳螂不同,很难再有第二次交配的机会。在寻找配偶的过程中,80%以上的雄蜘蛛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死亡。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雌蜘蛛,就不要指望还有第二次机会,而应该倾其所有,孤注一掷。在被吃时,雄蜘蛛因此延长了交配时间,可以注入更多的精液,让更多的卵被自己的精子受精。而且,雌蜘蛛在吃了雄蜘蛛后,就较不愿意再接受第二只雄蜘蛛的求偶。这样,被吃的雄蜘蛛就有可能留下更多的后代。研究表明,他们的后代,比那些没有被吃掉的雄蜘蛛的后代,大约多了40%。
从以上对雄蜘蛛被杀的合理性分析来看,如果沿用此一逻辑,我们该怎样看待雄蚂蚁的“自杀”,或者说,主动放弃生命的行为呢?比起“他杀”,自杀可是更极端的一种放弃行为。我猜,雄蚁在一生中能遇到雌蚁的几率一定非常低,恐怕比雄蜘蛛更低,因此,即使雄蚁拒绝死亡,也不大可能在余生中有第二次交配的机会。所以它的继续生存已基本不可能为它带来利益。考虑到一个蚁群很少生产雌蚁,且雌蚁也常常在内部彼此的争斗中死去,这样的猜测该不会离事实太远。
结论:不论是雄蚂蚁的默默无闻的葬礼,或是雄螳螂与雄蜘蛛看似血腥的牺牲,这一切都是基因为达到其利益最大化目的而操纵的游戏而已。个体的生与死没有任何价值,除非它能有利于基因的延续。或者说,活着的是被称为“基因”的永恒的生命,死去的是被称为“个体”的基因的马甲。
我们作为人类,情感上就很难认同这样的生死价值观。泰坦尼克号上发生的事是非常极端情况下的例外,这个故事能感动一代代的人们,也正是因为我们对生死有着深切的感受,对生命的价值极端重视。不过这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的基因繁殖的策略与蚂蚁和螳螂不同。对我们人类,也包括大多数哺乳动物而言,相对更长的寿命代表着更多的繁殖后代的机会,因此对基因的复制而言,往往是更有利的;同时,尤其对于人类来说,由于社会性的家族成员互助,使得即使不直接生育的祖父母能通过照看孙儿也拥有相当可观的“生殖价值”(事实上,长寿老人的存在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动能之一),因此绝对无法接受任何“无价值生命个体”的想法。我们拥有这样的生死观,说到底,也是基因的设定,进化的结果,如是而已。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不是抬杠 花怒 字114 2015-05-17 10:04:59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beech 字0 2015-01-07 05:54:02
🙂六、人生之根本 22 楚无邪 字2698 2015-01-06 13:21:08
🙂五、你死,我活
🙂四、不死的秘密 40 楚无邪 字5575 2015-01-06 13:16:54
🙂有个现象是遇到扩张瓶颈不知内敛的文明都快速灭亡了 25 脑袋 字1449 2015-01-06 10:54:39
🙂地球一直接受太阳的能源输入吧 qdst2008 字0 2015-05-09 20:26:41
🙂一个纯技术细节哦 2 tojinge 字285 2015-01-09 02: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