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韦应物名篇鉴赏 -- 九霄环珮

共:💬67 🌺45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韦应物名篇鉴赏:续一:春草鸣禽

上文说到黄鹂不过是韦应物笔下经常出现的“幽禽”,是他喜爱的一则事物,并非特别喻某种居高媚时的小人。那么有人或许会说,单独说“鸟”则未必有喻指,和“草”一起写就不同了,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一个是小人,一个是君子。其实韦应物不只在《滁州西涧》中同时写到幽草和鸟儿,类似搭配还有多处。比如这首悼亡诗:

《过昭国里故第》韦应物   

不复见故人,一来过故宅。物变知景暄,心伤觉时寂。   

池荒野筠合,庭绿幽草积。风散花意谢,鸟还山光夕。   

宿昔方同赏,讵知今念昔。缄室在东厢,遗器不忍觌。   

柔翰全分意,芳巾尚染泽。残工委筐箧,馀素经刀尺。   

收此还我家,将还复愁惕。永绝携手欢,空存旧行迹。

冥冥独无语,杳杳将何适。唯思今古同,时缓伤与戚。

韦应物中年丧妻,有一天重访故宅,写下这首诗怀念他和妻子当年在此一起度过的时光。推开宅门,有人如此解释诗人所见:“庭院深深、杂草遍地、野竹丛生、池塘荒芜、风吹花谢、日落鸟还。” 这里的写景就是同时写到了幽草和归鸟。这首悼亡诗真切感人,特别后半段写到睹物思人,令人读来不禁为之唏嘘。这首诗于我的论题并不具特别有力的支撑作用,这里只算是途中一景吧,有利于全方位理解韦应物,但限于篇幅,就不详谈了。

韦应物还有一首寄给弟兄的诗也比较有名: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四句也是同时讲到鸣禽(流莺)和青草,这个总不会也是什么君子小人那一套吧。这首诗用意落在“想诸弟”三字上,是一首“思归”之作。这首诗除了调用青草和鸣禽意象,还有“雨”与“冷”二字值得留意,这也是在韦诗中重复出现的。虽说“雨”字在所有诗人笔下都可能是一个常见意象,但在韦诗中出现尤为频繁,四百多篇也出现了约120处,从这种浓厚的雨意之中渗透出的是诗人的那种人间凄冷的情怀。韦诗歌另外一个常见的意象就是钟声,特别是暮钟,和冷雨连用,简直是他在凄冷人间的一个心理寄托。所谓钟声,乃是寺里所发,韦应物一首《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说到“鸣钟生道心……多累终见牵。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诗人心中所思所想已非常地清晰可辨了。总的来讲,韦应物的心理世界在诗中并不晦涩难辨,只是一般人未曾特别留心罢了。

其它同时出现草与鸟的诗句还有不少,但有两篇尤为突出,值得一说,一篇是《寄职方刘郎中》,一篇是《京师叛乱寄诸弟》:

《寄职方刘郎中》韦应物

相闻二十载,不得展平生。一夕南宫遇,聊用写中情。

端服光朝次,群烈慕英声。归来坐粉闱,挥笔乃纵横。   

始陪文翰游,欢燕难久并。予因谬忝出,君为沉疾婴。   

别离寒暑过,荏苒春草生。故园兹日隔,新禽池上鸣。   

郡中永无事,归思徒自盈。

《京师叛乱寄诸弟》韦应物   

弱冠遭世难,二纪犹未平。

羁离官远郡,虎豹满西京。   

上怀犬马恋,下有骨肉情。

归去在何时,流泪忽沾缨。   

忧来上北楼,左右但军营。

函谷行人绝,淮南春草生。   

鸟鸣野田间,思忆故园行。

何当四海晏,甘与齐民耕。

这两首诗本身貌似并不突出,我们只需注意最后几句出现的这些熟悉的字词:“春草”、“新禽”、“池上鸣”、“鸟鸣”]“故园”、“归思”、“思忆”。以上几个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当韦应物来到故园(如昭国里故第),或者想到故园时,他就往往同时写到“春草”和“鸣禽”这两个标志性的事物。以上三例,第一例还不太明显,第二、第三例就非常明显了。一个诗人的诗集中,经常出现类似的意象和类似的套路,但有些地方用意隐晦一些,有些地方则更显豁一些,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那些显豁处来帮助理解那些隐晦处。就象这里,我们就可以通过《寒食寄京师诸弟》和《寄职方刘郎中》这两篇来帮助理解《滁州西涧》,三者都出现春草鸣禽,这不是偶然的,其必然性就肇始于谢灵运著名的那两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此诗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篇目,而谢对后世诗人影响又极大,因此我们要详细地读一读他的这首《登池上楼》:

登池上楼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1]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2]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3]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4]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5]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6]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7]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8]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9]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10]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11]

[1]媚:喜爱。幽姿:幽雅的姿态。

[2]薄:迫近,如“日薄西山”。云浮:代指飞鸿。

怍:惭愧。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渊沉:代指潜龙。

[3]进:增进,“进德”有“仕途进取”之义。

[4]徇:谋求,如“徇私”。疴:病。

[5]昧:不清楚。褰:音千,揭, 褰开,即揭开。

窥临:即登楼眺望,考虑上下文应该是从窗户上眺望。

[6]岖嵚:音区钦,形容山势峻险。

[7]景:阳光。初景,即初春的阳光。绪,残余,绪风,即残余的冬风。

[8]变:变换。

[9]祁祁伤豳歌:豳,音宾。 指《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传统解释,此诗乃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东都以避谗害时作。”

萋萋感楚吟:指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王孙即隐士。

[10]处心:这里有“安心”的意思。

[11]无闷:语出《易经·乾卦》:“遁世无闷。”意谓贤人能避世而没有烦恼。

征:证明,验证,这里谢灵运表示要行“遁世无闷”之路了。

以下乃是古诗文网提供的译文,作者佚名,这里有一定的改动。

“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幽闲、多么美妙啊!

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响亮、传得多远啊!

我想要停留在天空(仕进功名),却愧对天上的飞鸿;

我想要栖息川谷(隐退沉潜),也愧对深渊的潜龙。

我仕进修德,却智慧拙劣;

我退隐耕田,又感力量无法胜任。

为了谋求俸禄,我来到这偏远的海边做官,

兼又卧病在床,(整日)面对着光秃秃的树林。

蒙著被子,睡著枕头,浑不知季节气候的变化。

偶然间揭开窗帷,暂且登楼眺望。

倾耳细听,有那流水波动的声音,

举目眺望,有那巍峨高峻的山岭。

初春的阳光已经代替了残余的冬风,

新来的阳气也更替了去冬的阴冷。

(不知不觉)池塘已经长满了春草,

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

想起《七月》这首豳诗,真使我伤悲,

想到《招隐士》这首楚歌,更是让我感慨。

唉!独居的生活真容易让人觉得时间难捱、特别长久,

而离开群体的处境也真是让人难以安心。

(尽管如此,)坚持节操哪里仅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

所谓的“遁世无闷”今天要在我的身上验证、实践了。”

我们这里谈的是韦应物,谢诗在此只起佐证作用,所以对谢诗不作鉴赏上的详谈,现只指出其中最关键的四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前两句和后两句又是彼此相关的。池塘生春草,此句本身就暗示着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之间的关系。后文又明确引用到《招隐士》中的“萋萋”一词。最后全诗终结在“遁世无闷”的这一决定之上。此诗一出, 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也就和“归隐遁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当然,没有谢诗,《招隐士》本身已造就了“王孙春草”这一典型意象,王孙一般喻指隐士或者游子,春草则带有盼归之意。后世于此追溯极多,如崔颢《黄鹤楼》“芳草萋萋鹦鹉洲”就和尾联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乡关”联系紧密,诗中隐隐表达出一个游子的思乡和思归之情;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又是一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从起句“离离原上草”到末尾“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进一步往“送别”方向转移了。

对于《滁州西涧》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我们至此已经完全摈弃了古人的“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说,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句的意义就仅限于对风景的描写。诗言志,一切景语都是情语。这里韦应物的情语,还是应当着落在“遁世无闷”之上。但是韦应物两句和谢灵运两句到底有所不同。“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的还是园内景,而“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则远远地置于野外;谢灵运的遁世体现在称疾归乡,而韦应物的遁世则有一个有别于谢灵运的表达,那就是做官之余的“幽居”,而韦应物恰好有诗一首,题为《幽居》……

(待续)

通宝推: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