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课堂上的《静夜思》 -- 慧诚
我看了你写的字,忽然想起小时候上学的事情。大约小学初中的时候,有段时间我不喜欢学校,有希望离开学校这样一种心理,离开去哪里呢,潜意识应该是想回家,只有家里最熟悉嘛。
于是有时候,我注视一个合适的窗户,这窗不大也不小,要和家里的差不多大。注视的过程中,心理开始对自己的意识展开欺骗,让自己认为我就是坐在家里,看着墙上的窗,和透过窗的斑驳阳光,惬意而默默地看着,不做什么,只是感受时光的流逝。很快就能体会到意识开始认为这就是在家里,身体变得放松,意识不再紧张,心理开始轻松。一刻仿佛很久。这时候心理时刻把握着平衡,注意保持状态,一旦目光移动,看到窗户周边的物体,意识会迅速进入迷茫,继而清醒,清醒的过程能感受到一个非常快的切换,这个过程很快,但还是能体会到。这个切换不是意识发现了真实世界,而是意识一下又重新创造了真实世界。
做自我欺骗,为的就是体会一下轻松,不过是自己能有意识控制,用来调整自己。
我想象这诗的场景。诗人看到清光,顺着光看到月色地面,身体感到一种渗出来的冷,这冷让人放弃了杂念,升腾起一种纯粹的情感。逆光望去,明月在天,望着这月,凝视这月,诗人看到这就是家乡的月,仿佛已经身在家中,周围是熟悉的老事物,仿佛家人便在身后床上,他的嘴脸泛起一点幸福的微笑…这时诗人一定凝视而不敢动,生怕破坏这久违难得的一丝快乐与轻松。
直到眼睛再也受不了,一眨之下回到现实。此时落寞与孤独袭来,混合着乍得即失的悲伤,从诗人的眼中缓缓流出,随他去吧,除了自己,还有谁会安慰我。
该诗通过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情感与意识互动能力。通过极其简略的场景描述,传递了大量的信息,这种信息有类似经历者可以迅速推导出诗人在家,离家,当前和作诗事中事后的大致经历和心理路径。从神经网络的角度来看,这诗能够通过有限的输入,通过网络过程导出大量信息,暴露了一种超级存储方式和数据压缩方式。这数据量起码得好多块硬盘。
注视,换景移情。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3
🙂课堂上的《静夜思》 14 慧诚 字7680 2015-06-03 21:18:06
🙂注视,换景移情
🙂看得稀里糊涂的,两个明月好 1 天地人和万事兴 字407 2015-06-03 22: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