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关于科学为何更值得信赖谈谈我的看法 -- 不爱吱声
不知道是汉语的问题还是“非黑即白”的思想在作祟,我们小的时候接受的教育总是将科学与正确联系在一起。
比如说,我记得中学时候政治课上有什么“科学的人生观”的说法(好像是说共产主义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这个实在对“科学”词语的滥用。科学本质是可证伪性,或者如火焰兄所说“科学只有怀疑”,这个科学的人生观的说法是指的“这种人生观值得怀疑”?
我们一方面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主张具有科学精神,但同时也要反对科学主义的泛滥,滥用科学实际上就是缺乏科学精神。
费曼关于科学的演讲中特别提到几点:
1。“观测”是终极大法官
2。“彻底”不等於“科学化”
3。理论愈明确,愈有趣
4。不据理猜测,才是不科学
5。我们活著,而且无知
6。不要害怕疑惑
它是从一场挣扎、一场斗争中诞生。这是为了争取被准许存疑、被容许对事情不
确定而发生的斗争,我不想大家忘记这些挣扎的重要,不先尝试一下力挽狂澜,
而自动弃权。
作为一个知道“无知哲学”的伟大价值、更知道这套哲学可以带来巨大进步
的科学家,我觉得我肩负著一种责任。这些进步乃是思想自由的果实。我觉得我
有责任大声疾呼,宣扬这种自由,教导大家不要害怕疑惑,而是要欢迎它,因为
它是人类新潜能的可能来源。如果你知道你不很确定,你就有改进现状的机会。
我要替未来的世代争取这自由。
存疑很明显是科学的一项价值。在另一个领域中是否如此则是个可供辩论的
问题,是些不确定的事情。存疑是很重要的,而疑惑并不是什麽可怕的东西,而
是具有极大的价值的!--节选自费曼的《关于科学的演讲》
存疑使得我们有了改进现状的机会的动力,这何尝不是科学更值得信赖的原因之一呢。
=======================================
我们已经承认是否具有“可证伪性”才是科学和非科学的本质区别。这个提法是由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在我们的幼年所接受的教育中很少提及卡尔?波普尔的思想著作,也导致我们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科学的真正含义,经常讲科学论述误解为正确的论述。
卡尔?波普尔在其著作中,曾经明确指出:
这里,我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说明到底如何根据“可证伪性”这个标尺判断何种论述方式比较符合“科学”:
“一些鸟会飞”和“所有的鸟会飞"这两种说法,前一种很正确却非科学的,后一种我们知道是不正确的却比较接近科学地描述。
前一种,我们无法证伪,“一些”这个词很含糊,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且更要紧的是,我们无法通过“一些鸟会飞”这个论述来进行逻辑推理预测未知!
而后一种,“所有”这个词明确了论述的适用范围,可以指导我们去“证伪”这个论述,只要我们发现某种鸟(比如企鹅)不会飞,这个论述就不正确,我们就需要对“所有”这个描述“适用范围”的前提进行修正,比如说简单的变成“除了企鹅以外的所有鸟”。而使用这种描述的好处是,由于适用范围的明确性,我们可以凭此论述进行推论,再比如说我们知道麻雀是鸟,那么即使我们没有见过麻雀飞行(就是一个例子,假装一下活活),我们也可以知道麻雀会飞的可能性很大,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麻雀飞行情况,来进一步“证伪”这个论述。所有的科学理论全是如此!
在上面的例子中,比较“科学”的论述并不是正确的论述,反倒“非科学”的论述是正确的,但“非科学”的论述是无助于预言未知的。无论如何,将科学与正确等同起来是违背科学本意的!
另外,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符合科学的描述一定要明确给出论述的适用范围,这样才使得论述具有可证伪性。在做科学研究中,任何细节不要错过,因为科学论述就是摆出来让大家来“证伪的”,与其让别人“证伪”你的论述,不如自己定义适用范围的时候更谨慎一些。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科学的论述与非科学的论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科学的论述往往对未知的预测具有某种程度上正确性!这也是我前文所阐述的"为什么科学更值得依赖"。
一种“实用的”论述(或者理论)往往具有现有现象的解释功能,但真正成为科学的论述则要求其必须具有可预知未来的功能。相比较佛罗伊德的心理分析学只具有解释功能却无预测功能就不能成为科学论述。“一个人为了淹死一个小孩而把他推入水中;另一个人为了救这个孩子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按照弗洛伊德,第一个人受到了压抑(比如他的恋母情绪的某种成分),而第二个人则已达到升华。”但是你无法凭借“心理分析学”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前推测出这个人是推小孩入水还是救小孩。那么这种理论(或者论述)当然就不是科学。
另外,相对论让科学家倾倒的地方还在于他的简洁普适,正如“所有的鸟都会飞”地论述如果是真理的话,那可真比“所有的鸟除了企鹅都会飞”要让人兴奋得多了。
科学的论述最终追求的还是简洁普适,那意味着这种论述更易于预料未知,而预料未知是科学的目的,这也是科学与信仰的不同。
另外还想补充一点,一种新的理论的形成往往带有某位伟人的某种“伟大猜想”成分在里面(几乎可以称为“神话”)。比如说,相对论将物理世界使用几何语言进行描述,这在相对论形成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使用几何语言不见得是唯一可能的对时空的科学描述,但却是最简洁的,这也是科学所追求的简洁之美。
科学并不回避“猜想”,但只有那些包含“可以检验真伪的预言”的“猜想”才是“科学猜想”。比若说,相对论预言了光线在重力场作用下可以弯曲,这个就是一个“可以检验真伪的预言”,当一个“科学理论”中越来越多的“可以检验真伪的预言”得到证实,那么这个“科学理论”就越来越值得信赖。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有几分赞贴,几分怀念? 1 自以为是 字0 2024-12-07 16:38:52
😄十分赞贴,十分怀念! 懒厨 字117 2024-12-08 04:28:14
科学没有信仰,只有怀疑 3 森林的火焰 字874 2005-06-05 19:24:21
【原创】再探讨何种论述比较符合“科学”
忍不住抬个杠 2 衲子 字1547 2005-06-11 01:35:39
😅纳兄过谦,何来抬杠之说 不爱吱声 字348 2005-06-11 01:44:00
"我们小的时候接受的教育总是将科学与正确联系在一起。" 三丰子 字214 2005-06-05 20:14:51
即便现在,中学课程里还有“科学社会主义”这一项 睡虫 字270 2005-06-05 20: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