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未列入元勋名册外一篇——从抗日儿童团到种地的导弹兵 -- 黄河故人

共:💬5 🌺27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未列入元勋名册外一篇——从抗日儿童团到种地的导弹兵

有个笑话,叫“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东风种地,包您满意。”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位老爷子。他这一辈子,上一代是红军,家里是抗日堡垒户,自己是抗日儿童团、县大队,抗美援朝在志司总政治部做干事直到1958年回国,然后到五院工作和钱学森住在同一个大院。从在山西拿着破枪抗日,到在朝鲜拿着步枪打美国兵,老来在北京看看东风。我是挺感动,不过老爷子倒是很平静。

他不懂科研,也不会研究导弹,甚至识字也不多,他管的是种地的导弹兵。真正的种地导弹兵,曾经他的战场就在北大荒,因为他要给那些科研人员搞好营养。

在朋友的引路下,我有幸拜访了他。老爷子1929年生人,今年86岁,身患肺癌好长时间了,但是老爷子特别豁达,对生死看得好淡,乐乐呵呵。老两口子平时就窝头稀饭,老爷子的儿子打趣道,这么个吃法,癌细胞都快被饿死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他一辈子挺传奇的,比如十几岁就扛枪了,比如一个识字不多的人却在志司政治部做了多年的干事,比如得了肺癌之后还在和癌症打持久战并乐此不疲。但是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在五院的时候当了好几年的种地导弹兵,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觉得比特种炊事兵还传奇。

当然他那时候是政委,已经不是兵了。有关中国导弹的影视剧里,有过这么一个情节,某个士兵为导弹站岗,但是直到牺牲,都不知道自己在守护什么;某个士兵在导弹仓库外面站岗直到退伍,也没见过导弹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不过和这几个连的种地导弹兵相比,他们至少还扛过枪,这批种地兵,参军前在家里种地,参军后在部队种地,种地完了也就退伍回家种地了。虽然名义上他们的部队在北京,实际上他们一直在东北。

为什么种地?因为三年困难时期必须得活下去,必须保证那些科研人员的营养。当时除了种地导弹兵,还有打猎导弹兵,打鱼导弹兵。打猎导弹兵的战场在内蒙,战果是黄羊等;打鱼导弹兵的战场在渤海,战果是带鱼;种地导弹兵的战场是黑龙江,战果是大豆和小麦。

现在看回忆录,往往会提到1960年的日子特别难过,比如没有粮食吃要疏散技术人员,科研单位好一点,窝头还勉强够,大家也喜欢吃窝头,因为抗饿一点。饿到了什么程度呢?邓稼先和一群年轻人加班,深夜了突然有人拿出来几个火烧,登时欢声雷动。邓稼先比他们大好多,职位也高得多,但是还忍不住跟年轻人说“你们吃,也给我留一小块吧……”

到第二年,从东北来了一些黄豆,还有一些黄羊,拿到黄豆的科研人员高兴得不行。这些黄豆,就是我们这天去访问的老爷子的部队的成果。

这位老爷子回国后就到了五院,没有去过下面的基地。1960年,正是困难时期,国家解决不了这么多单位的吃饭问题,人饿得一塌糊涂。经过聂荣臻向黑龙江省政府争取,黑龙江划给五院一块荒地,到东北去自己开荒种地,尽量养活自己,老爷子作为这支部队的政委,也去了东北,那时候是冬天。

东北的黑土地极其肥沃,但并不是第一次种庄稼就可以有好收成,因为当时这块地是生地,就是从来没有耕种过任何庄稼一直长着野生植物的地,必须要开荒。在此之前第一件事就是在这一大片地上找哪儿可以种庄稼,最后找到的地方几个连的驻地相距很远,骑马要走一天,整个部队只有两个军医和几个卫生员,一旦生病那是个很麻烦的问题。

那一年的东北是很冷的,他们刚去也没有房子,住的是帐篷。我问过老爷子当时和在朝鲜比,哪个更冷一些?答案是在东北要好得不少,所以他谈得不太多。根据我查资料,当时在他们附近还有一支地质勘探队,勘探队的回忆录更丰满一些。地质队的回忆里谈的最大麻烦之一是尿桶,因为太冷了晚上不可能出去方便,所以只能在帐篷里面的尿桶里解决,但是帐篷内温度很低,第二天早上就成了冰尿桶,必须有人把这个给弄开了,否则第二天晚上就不能用了。

这种条件,和他在朝鲜的时候已经是好的没法再好了。老爷子两次进朝鲜,第一次被美国人的手榴弹炸成重伤,当时他们被美军飞机压在山头下,美军爬上山头往下扔手榴弹,手榴弹在他背后爆炸,弹片飞进了后背和后脑,扔手榴弹那个美国兵被他当场给打死了(用的还是美国枪,老头喜欢美国枪,自己的手枪都给了通讯员),他被送回辽宁兴城才做手术取出来。不知道是不是外科医生的恶趣味,医生把他的弹片取出来之后装了个玻璃瓶子,送给他留作纪念。他在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当时同在一个医院里还有他一个连的战士。他住干部病房,战士住普通病房,这个战士是冻伤截肢,四肢都被截肢了,这个战士知道指导员也在同一所医院之后,让卫生员把他背到干部病房,两个人抱着哭。这个战士后来被送到了河北保定养了起来,他回国之后还去探望过。

老爷子负伤比较早,住院的时候又有他下面的一个排长被送了进来。这个排长负伤的时候他们连队的仗基本打完了。据这个排长说,去时整个加强连286人,一路减员下来,到撤下来的时候全胳膊全腿还能战斗的剩下五个。他们是在鸭绿江边上换了人民军的衣服提前入朝的,那天是10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入朝官方是10月25日),入朝第二天就打仗了。入朝以后为了保密,买粮食什么的都是联络员出面去买,他们平时隐蔽在野外。

最多的减员来自冻伤。北朝鲜的雪非常厉害,有的地方雪有两米多厚,雪上面被太阳晒化了成了一层冰壳,不知道的人走在上面不小心一用力,冰壳破了人就掉下去了,下面的雪是松的,人一掉进去就下去老深,自己爬不出来,别人也很难救。听他的讲述,我觉得比过草地还要危险得多,时间稍长,就会死于体温过低,而且就算救上来了,厚厚的棉衣浸满了雪水,在外面零下几十度的环境里让寒风一吹,也很危险。救不上来的,也只能留在那里,部队要完成任务。

老爷子养好伤回朝鲜之前在丹东招待所里遇到了杨成武,杨成武见到了这几个胳膊腿都完好的,很高兴,给了他们一个任务,让他们到东北的医院调查兵团伤病员情况,然后动员还能打仗的回来做骨干。他们去了四个人,每次都能把一百多骨干送到志愿军总部。送到后来,人没有可以搜罗的了,找杨成武交令,杨成武就没让他们再回原部队,留在了兵团司令部,后来兵团司令部合并到志愿军司令部,他就到了志司,一直在朝鲜呆到了1958年志愿军回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他第二次入朝。这次就没有去前线了,志司政治部在距离毛岸英墓不远的山沟里。第二次入朝没有太多的惊心动魄的事情。

回国后老爷子就到了五院,60年困难时期,聂荣臻出面协调黑龙江省,在北安附近弄了一块地,东北的交通当时是全国最好的,但是他们三百多人下了火车也得坐马拉爬犁走一天。那是生地,用好听的话说是处女地,第一年开荒,第二年种地,第三年才能有像样的收成。黑土地是肥沃,但是没有这些前期工作也不行,因为那地方几百年上千年都是长满了草。

他们种的主要是大豆和小麦,小麦是“种在冰上,收在河里”。种时是春季,还冻着;收时是雨季,田里就是河,很不容易。

刚去那一年,条件非常艰苦。冬天夏天都是睡帐篷,冬天帐篷里冷啊,战士们干完活睡觉都不愿意脱衣服和鞋,第二天早上,鞋就冻上了,必须在帐篷里缓开了,才能出去干活,然后周而复始,直到第二年盖了房子,盖的房子别说砖房了,连土坯都不是,就是那种在野外生存节目中看到的泥掺上草垒起来的房子,还砌了火墙,睡觉还是在地上,第三年才有床。

这个农场种的东西,自己是不能吃的,除了必要的小麦和自己种点菜养的猪,所有的大豆和绝大部分粮食都是送到北京然后分别下发到各个分院。大豆算营养品了,不光他们不能吃,北京的机关里也不能吃,全部给一线科研人员。

他们去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时期,但是种地不像工厂,周期很长的。等他们能够大丰收的时候,国家已经不是那么困难了。但是做大事不是搞键盘政治,一件武器,一支部队没有被派上战场并不意味着这支部队可以不需要。

通宝推:康维,五峰,kk,宅羊驼,阿笨,一行,乡下大西瓜,人间重晚晴,苏仙岭,nettman,霹雳焦蛙,jellobean,坚持到底,dashanji,暗香疏影月黄昏,驿寄梅花,楚庄王,盲人摸象,mooncarxy,西电鲁丁,舒拔,旧时月色,witten1,阴霾信仰,唐家山,回旋镖,mezhan,kiyohide,p3p2p1,珊珊一何迟,老调重弹,关中农民,侧翼,迷途笨狼,桃源客,鳕鱼邪恶,云中飞,柏林墙,不远攸高,和平共处,不系之舟,可爱的中国,等明天,老老狐狸,光年,XemK,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