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一个人和一个完整世界 -- 郭十一

共:💬32 🌺2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一个人和一个完整世界

一个人和一个完整世界

一 一个人和一个完整世界

有一则广为流传的心灵鸡汤说

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理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

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

说道:“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一个上午的时间,这样自己就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了。

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就敲开了他的房门。手中拿着那份完完整整的地图。

牧师对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地图感到十分惊奇,他问道:“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

我想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是正确的。

人和世界地图出现在一页纸的正反面只是一个巧合,一个任意的人和整个世界也没有多大关系。

但是如果在世界地图背面出现的是这个人的面容,我们有理由充满敬意地说一句:

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世界才是完整的。

点看全图

他就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天文学家,大陆漂移说创立者。

在我们中文里,要形容完整,统一的反面,最常用的词应该是"四分五裂"。

要给这个词赋予一个直观的形象,

最合适的莫过于一幅世界地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张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

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等七块大陆,按一般的习惯,北美南美合并为一块,南极洲无人居住而忽略之,这样就有了五块大陆,即所谓的五大洲,

再请自行脑补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等四大洋,这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四分五裂"。

今天世界的分裂境象,是从来就如此的吗?

魏格纳说,不,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只有一片统一的大陆,被一座大洋环绕。后来大陆破碎,不同部分各自漂移开去,才形成今天的境象。

二 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魏格纳1880年出生于柏林,大学学的是气象学和天文学。1905年博士毕业,在天文台担任助理工作。

1906年和比他年长两岁的哥哥一起以52小时的成绩打破当时最长的耐空纪录(35小时)——这只是从事气象观测的副产品。

按说世界地图对一个气象学和天文学的学生来说,应该不会陌生。比起芸芸众生来,魏格纳也没看出更多的东西,直到1910年,他偶然注意到,地图上南美州和非州的轮廓可以拼合在一起。

其实这也不是一个破天荒的发现,很多学者都曾注意到这一点,包括魏格纳的同胞,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冯·洪堡,在其1808年的著作《自然的面貌》中提到了这一点。

注意到这个现象,仅仅是一个出发点,站在这个出发点上,能不能走下去,该往什么方向走,都是五里雾中。

魏格纳也觉得太不可能,就把这个发现扔到了一边。据他自述,一年后他读到一篇论文,了解到一些关于巴西和非州之间的大陆连接的古生物知识,才开始认真考虑,远隔重洋的南美洲和非洲曾经

紧连在一起的可能性。

在此之后,终其一生,他都在为自己创立的大陆漂移学说奋斗,直到1930死于最后一次极地探险。

他对自己学说的正确性毫不怀疑,一开始,他的岳父,也是著名的气象学家柯本,曾劝告他不要越界讨论地理学问题。他回答说,如果可以推翻旧的观念,为什么要迟疑?

1915年他写道,我不相信,旧理论还能再活十年。

然而旧理论一直到他辞世后的三十年都活得好好的,倒是他的新理论,应者寥寥,嘲笑和讽刺无数。

究其原因,首先,沉重的大陆在漂移这个概念似乎太过宏大,完全违背日常生活体验,平庸之辈的第一个反应大概是"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因为惊怖而无法平静地面对。

第二,他的本行是气象学和天文学,在地理学这个领域是个外来户,当时的学术权威对一个外来户有着混杂着轻视和嫉妒的微妙情感,如果魏格纳是错的,那他就是个可笑的童话讲述者,而如果他对了,这个领域的学者都应该

向这个外来户脱帽致敬,这一点让权威们心态失衡。

第三, 魏格纳对大陆漂移的理解处于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他列举种种证据,证明大陆曾经相连,但他却不能正确说出大陆漂移的动力。他提出的日月引力,潮汐力,很快就被物理学计算否定了,因为这些力太小了,不足以

使大陆进行漂移。

对于这一点,魏格纳是承认的,但是,大陆漂移是个现象,是个关于"什么"的问题。而其动力,是个关于"怎么"的问题。对于"怎么"的答案无知或错误,并不证明对于"什么"的答案错误。

据说,魏格纳曾对此愤怒地反驳道,如果这样说,宇宙也不存在,因为谁也说不清楚,宇宙是怎么来的。

三 万年石头会说话

俗话说,千年文字会说话,在大陆漂移学说的接受史上,我们应该说,万年石头会说话,更是石头的证言,才证明了魏格纳的正确,并使得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在他死后获得重生。

要理解这个,需要掌握几个知识点。

1 基于同位素衰减,我们可以求得岩石的年龄,即距今的年代。

2 地球只有一对磁极,其位置与地理北极和南极接近。

3 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其磁性特征由当时的地球磁场决定。

4 把条形磁石挂起来,会形成一个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倾角。磁倾角与纬度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如图中的a所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 根据年代确定的岩石,可确定当时的磁倾角,进而求得当时的纬度,即古纬度。古文纬度的差别就暗示着岩石位置的移动。如图中的b所示。

6 现在,在地球各地可以用磁针测出现在各地的磁子午线,磁子午线汇集起来,将交汇于南北磁极。

而将同一地质年代,地球各地的岩石进行这样的操作,也应得到当时的子午线集。它们应该交汇于当时的南北磁极。

然而观测结果表明,这些子午线汇集不到一起。所以,要么放弃2,认为当时地球有不同的磁极对。

要么承认,当时这些岩石不在现在的位置。

7 同一地点不同年代的岩石,表现出不同的磁化特征,据此可以确定磁力方向和磁极位置。

(假如岩石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磁力方向和磁极位置应该是固定

原来写的这句话是错的,磁极位置是不固定的,但如果大陆没有发生过相对移动,根据各大陆的岩石测量,只能绘出一条统一的磁极变动曲线)

但实测结果表明,磁极位置在变动,我们可以绘出磁极变动的轨迹,在现在的各个大陆可以绘出不同磁极变动曲线,向后回溯,变动曲线重合之时,就是大陆相连之时。

四 所以我才飞好远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很多,最后我们本着娱乐精神再举一个例子以作收尾。

有种海鸟叫洋鹱,生活南极洲一带,每年都要飞北极圈内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去,但它们从来不直来直往,而是沿着一条曲折的

Z字线行进,这很难让人猜出是为什么。如果把目光投向魏格纳设想中的原始大陆,你就会发现,洋鹱的行进路线在那里几乎是一条直线。

也就是说,洋鹱的祖先早在原始大陆尚未分裂的时期就已沿着这条路线往飞。而其导航是凭借沿途的地貌特征,当原始大陆分裂之后,原来在一条直线的特征地貌就分布在Z字线了,

可怜的洋鹱们就这样飞了好远。

通宝推:strain2,旧时月色,宏寺,山高与水长,桥上,来路,石头布,韩信点兵,龙驹坝,老老狐狸,芷蘅,钓者任公子,bayerno,niuph,辣椒,江南水,秦波仁者,陈王奋起,史文恭,胡一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