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明史杂谈(2)--糊涂的崇祯 -- 温相

共:💬453 🌺2240 🌵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明军没有野战能力这话说不过去。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瓦剌乘机扩大战果,刚刚遭受重创的明军确实要依赖城防进行紧急防御战。但是明军随后也逐渐恢复了过来。

简略的说,在土木堡之变以后,明军比较有名的野战行动就有明武宗与鞑靼首领小王子决战的记录,武宗之后的明世宗期间还有马芳这样的名将。明军只是没有类似于明太祖明成祖重兵横扫漠北的超大规模军事行动,而不是没有野战能力。

包括李成梁父子,他们也不是窝在城防里面建立的功勋。李如松的作战风格比较喜欢冒进突袭。由于情报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易于为敌所乘。

然而,李如松这一战术风格不正好说明,明军在野战中具有较大把握、所以养成了轻视风险的坏毛病吗?

不要只看见不好的一面。这里面透漏出来的信息,其实是明军拥有不错的野战能力。

首先第一点,我们必须明白,土木堡事件的衰落期过后,明军是有野战能力的。

虽然如此,我并不是说明军的野战能力在明朝中期以后始终能够应付大规模高烈度战争。我只是想澄清一下所谓明军无野战军的误解。

明军不是没有野战能力,是野战能力不足。

一个现实的情况是,需要决定投入。

平时状态下的军队,训练水平和指挥水平都达不到战时状态下的水准。

所以,即便拥有野战军,在遇到大战的时候,也要进行临战动员。

如果情况特殊,所要参与的战争的烈度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那么,旧有的野战军还要进行一定时期的适应性训练,以及小规模战事的锤炼。然后才能适应新的战争。

在明金战争时期,在天启特别是崇祯时期,辽东战事已经发展到较为激烈的程度。后金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自己比较成熟的人才体系。明军的野战力量已经不适应辽东战事需求,需要强化训练。

明军的问题是,他们没有投入资源进行强化训练,而是将有限的资源拿走,去做了固定资产投资。

两家企业拼产品的时候,不投资新项目,不升级生产线,不开发新产品,不打开销路,却去搞楼堂馆所,然后资金链断裂,引发企业员工出走潮,最后企业崩掉。事后解释说,我们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新产品、产品不给力!

是,最后失败是因为产品不给力,但是产品为什么不给力?

明朝是因为野战能力不足失败的,但是为什么没有野战能力?因为天生不能发展野战能力?还是因为后天不发展野战能力?

明朝是有野战能力的,只是因为投入不足,所以发展也不足,因此无力应对明金战争。

你提到不建立防御就无法抵御后金的严重破坏。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我不反对建立防御。有力的防御是积累力量的必要手段。然而建立防御是为积累力量服务的。守卫辽西,不但无法积累力量,反而会大幅度消耗力量,此举不可取。

你反对后退山海关,理由是便于后金推进。你的担心出自于一点:后金以辽西为基地,出击距离更短。

这个担忧,忽略了一个基本的要素,和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一个基本的要素是,迂回作战的前进基地不可以直接放在敌军主力前面。正面攻击时才可以不顾后方,因为后方已经在攻击线保护下。如果你不打算攻击当面的敌军,那么你就必须留下来保护自己的后方。只要敌军主力还具有一定得野战能力,那么自己就不能空巢而出的迂回,这会对自己的后方造成巨大的威胁。

还有一个动态变化。弃守辽西,形势会剧变。

一,明军关内防御力量的密度会大幅度提升,突破难度直线上升。六百万的投资,用于加强而不是新建,堡垒密度会提高到什么程度?如果每年六百万可以使辽西稳固,那么只用一半的资金就可以使关内固若金汤。

二,后金如果控制辽西。那么,如果后金在辽西投入力量大,则损害后金自己的后方防御,有助于东江扩大攻击规模;如果后金在辽西投入力量小,则山海关明军可以借机以战代练。这是遛狗的两颗树。

三,如果后金不控制辽西,那么明军就获得了一个数百里的战略缓冲区,正好可以积累力量,从容练兵。而后金的迂回距离会更长、所要面对的防御更严密。毕竟,只花90多万建山海关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山海关内的长城防线,和抽走长城防线的资金花六百万丢去山海关外,防御密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如果要灭后金,那么辽西一地,放弃比不放弃好。在天启崇祯时代,谁拿到辽西,谁就背上了包袱。

通宝推:笑任平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