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明史杂谈(2)--糊涂的崇祯 -- 温相

共:💬453 🌺2240 🌵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自秦之后无三百年不亡之国

你说的无非是王朝末年昏君论。

一个王朝的兴衰固然和领导人的素质有关,但更多的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领导人素质差,执政不力会造成王朝短命。但领导人素质高,执政再有力也顶多把王朝维持到三百年左右。

中国自秦之后无论君主贤明与否,王朝寿命最长的也就三百年左右。何以如此?到王朝末年,各种矛盾积累到了顶点,已经无法通过改良来重新分配利益。而生产力水平一直在原地踏步,不能突破到下一个阶段来养活更多的人口。但王朝的统治阶级本身无法做出对损害自己根本利益的事,于是就只好革命了。

具体到明朝。明朝的财政破产其实源自几个主要原因:明朝一直无法消灭北元,因此必须维持巨大的国防开支。而自土木堡之后,明朝处于守势,国防开支更为巨大。汉朝以文景之治的积累尚且被武帝挥霍一空,明朝还没有文景之治,要负担九边的消极防御又谈何容易。

明朝本身的收税能力极为差劲。前比不过宋朝,后比不过清朝。在历朝历代属于垫底的。到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后,赋税更为吃紧。明朝的财政破产不是从万历开始的,而是从嘉靖就开始了。到万历的张居正改革好不容易让财政有了一定的恢复。但要看到的是张居正改革其实并没有触动土地兼并的实质,反而是加剧了对平民的搜刮,造成自耕农的进一步减少。这类财政改革,历朝历代中期都有,都能在一段时间里起到“充盈府库”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不过是饮鸩止渴。

万历的三大征能够成功,主要是三娘子事件后与北元处于相对和平时期,能够腾出手来进行军事行动。但要看到的是这三次大军事行动基本都是平定叛乱,抗击侵略,而不是领土扩张。消耗了巨大的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所以到北方出现新的敌人,而军事镇压惨败后,明朝脆弱的财政立刻破产,不得不开征辽饷520万填补财政窟窿。但这520万和其后的加派全部压在小民身上,进一步压迫自耕农破产,加剧土地兼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把皇太极和天启、崇祯换个位置来做,皇太极也无力回天。这和君主是不是年幼无知根本无关。

通宝推:梓童,何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