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如今的经济形势的想法 -- 本嘉明
(一)
北京有个高级智库叫均衡博弈(北京)研究院,在2015年12月初发表了一篇“重量级”报告,报告里说:
1)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过于巨大的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犹如一颗体积硕大的毒瘤,侵蚀着中国经济体,这让央行的货币政策“束手无策”。随着美国经济明显好转和美联储加息,2016年人民币汇率可能下行。(这一段我基本赞同,人民币兑美元,下行到1:7以内,每个点位都是可能的)。
2)人民币纳入SDR,虽然为国内外市场预期带来一针“强心剂”,但中国经济的宏观环境不好转,无法从根本上逆转市场资本的预期。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此次中央经济会议的重点,并以稳增长为基点,提出“五大歼灭战”。其中,去产能、去库存构成“战役”的核心。
3)“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的阶段。通过过剩产能的出清,推动行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形成实质性的行业卡特尔联盟,提高其对行业产品价格及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力,引导资金回归实体;并借机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形成跨国企业集团,反哺国内,夯实资产泡沫。”------这一段有点“书生谈兵”,美国的经济,本质上也有计划经济的成分,就是几大大佬协调,避免过于自由而失控,这在大约100年前摩根协调各大佬应对金融危机时,就赤裸裸地显现过了。但在任何经济领域,卡特尔一旦形成,将没有任何制约,会肆无忌惮地鱼肉百姓,而且扼杀创新。这是野蛮和过时的经济管理体制,克林顿政府一度试图分拆微软,是正确的。
按照这些智囊美好的设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国企大规模兼并重组,将成为中国经济2016年的主旋律。在产能过剩领域,众多效率低下的民企和地方国企,在这轮重组过程中将被淘汰掉。而具有规模型和生产效率的国企,将在中央战略统筹下,组建成庞大的国内跨国企业集群,成为掌控未来传统产业领域的载体。而“一路一带和亚投行”战略施行顺利的话,可有效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的格局,也兼顾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利益。中国经济也将由此步入跨国国企卡特尔与民企资本并存的“新型国家资本主义”时代。”
在上述的路线图里,智囊们没有考虑到地方经济活动的高度复杂性。由于官商不分,政企钩联,条子贷款,想要淘汰地方国企和低效益民企,恐怕比裁军还难。
今天,我们说一个简单的现象,就是”县级央企”。
我不相信我们的智囊们,经济学大师们,拿了国家那么多经费做项目,到今天还不知道有”县级央企”,但真的从没有人提到过。我是因为做实务的,多少接触到这一现象。
(二)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虽然不是”too young”,不过一直是比较naive。一个例子,就是坚信“经济学概念里的‘经济人’,绝对是理智的”。好比说,你一个民企的老板,开个厂那就是为了赚大钱,养几房老婆,数吃饭的小嘴巴比张艺谋还要牛,是吧?
错了,就我所知,大概有1/4的私企老板,他开厂啊,不是为了赚钱。他们开办企业的目的,是快速扩张,为了扩张可以不赚甚至倒贴钱。他并没有诈骗,产品也老老实实在做,产能不断扩大,年产值很高,(尤其是出口型制造企业)东西都卖掉了,没有坏账,但净利润少得可怜。我们一般会认为,他做假账,把利润藏起来了。但确实有些企业,光账面上这些利润,都还是“做”出来的。
怎么回事?因为中国经济环境太古怪。一个民营企业只要能高速发展,必然会受到当地政府(镇,县,地级市,省这四级地方政府)的青睐,因为你既增加就业,增加交税,又增加GDP。所以这类企业,能得到政治荣誉(政协委员的头衔),银行特殊关照(贷款额度和优惠利率),以及同书记市长们的私人交情(一对一的帮扶对象)。得到这些“赏穿黄马褂”的面子,虽然一时看不到经济效益,但很可能明年会掉下座金山砸到你。比如说,中央搞什么新政了,市长会暗示你先行一步,或给你一个包赚的项目。再不济,你拿了优惠贷款,炒楼炒股出借高利贷,来钱也容易。
而且这类企业主,跟领导走得近,倒不是说一定会年年去上门行贿(年节送土特产是一定的,不见得很贵),但领导真有急用钱的时候(比如要向上进步,孩子留学,照顾领导的红颜知己等等吧),人家也放心问你“借”,老弟算是自家人嘛。
所以,这类企业,就是“县级央企”,它是私企,没有红帽子,交税很老实,对当地社会的贡献大,跟领导的金钱关系也够清白,就算中央派下来黑面包公巡视,也没有任何理由为难人家。但本质上,它就是县委书记的“央企”,呼之即来,得心应手,私底下是必保的。
“县级央企”有几个隐患:
一,它的经营方式,是扭曲的,不求效益只求规模,因此正常经营活动中的抗风险能力差。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时,外贸厂倒了一大批,你去数数看,其中有名气上规模的,哪个老板不是政协委员?厂子平时就是“赔本赚吆喝”,没有过冬资金积累,怎么面对海啸?这在客观上,企业家没有”避险”的本钱。
二,经营理念,极为浮躁急进。工业企业,在研发/环保/持续经营等方面,都需要静下心沉住气耐得寂寞;但这类企业不是,它们不能停止高速扩张,停止即死亡。非常规扩张可以引起领导注意和关心,也可以掩盖经营中的深层问题。而新办金融企业,比如“险资投资”领域,情况也一样。这在主观上,企业家没有”避险”的意愿------一股蛮勇,反正已经搞大了,大到不能倒了,弄坏了自有地方政府出面兜底。
三,一旦大势已去(这是很可能的,比如山头倒了;经营中某次赌错了),就一走了之。这部分企业家,遇事出逃的心态很严重,也早有准备,心虚嘛。
四,即便当前还风调雨顺,由于根本无心练内功抓管理,企业管理也是松松垮垮,主要靠“请吃请成银上银,喝酒喝出糖尿病”来维持经营。
五,这类企业在当地企业总数量里,比例不算高,但带来的攀比效应很不好,令老老实实经营的企业感到很丧气寒心。
说白了,“县级央企”能存在,就是领导们各怀私心,公器私用,给私人老板们钻了空子。
“县级央企”最大的问题,就是极度依赖银行贷款,工厂搞得光鲜不已,红红火火,就是靠“还旧借新”,反正只要书记关照一句,你中央再严令银行抽紧贷款,也不关我鸟事。所以,事实上中国的“僵尸企业”有两类,一类是智囊们都深恶痛绝的,明面上的僵尸国企,还有一类就是隐藏很深的“县级央企”。
这两类僵尸企业,都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解决部分就业),但都是定时炸弹,自己已经没希望搞好了,银行也无力摆脱这些包袱。而且由于这些僵尸企业无力在本业经营中盈利还贷,往往捞偏门,拿贷款去买房保值的情况很普遍,一旦房价大跌,又会引火烧身,意外引爆这批炸弹。
只要这两类僵尸企业仍然大批存在,无处不在,中央的经济学家们照抄西方书本的那些“天条”,很多都是微效甚至于无效的,哈佛教授们眼里简单的经济学原理都被干扰得面目全非了。企业家------还是被寄予厚望的私营企业家------根本不想赚钱,你算得到吗?等两年后你拍着桌子骂他们是神经病,把你好好一锅汤给毁了,有用吗?
“县级央企”能风行20来年,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外部环境太适合它们生存了。这20几年里,敢“搞搞大”的企业,就像是挖地铁隧道,你再怎么挖,前面还是有泥土,还是有“野蛮生长”的空间,不会有塌方/漏水,尽管挖好了。但在今天,情况完全不同,激进企业的经营风险极大。而各地的地方领导,为了一己之私,或者已经有把柄落在人家手里,所以“去产能”宁可把有潜力的创新企业杀掉,也断不会动到自己家的奶酪。但你再保,多数“县级央企”很可能熬不过“新常态”的漫长冬天了(这个冬天刚刚开始呢),这是不得不未雨绸缪的。这个问题难解,因为“县级央企”潜伏得很深,很难分辨出来。这种情况,在日本/韩国,也很多。
最后归总说,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上面写的都是好经,下面的和尚往往念歪了”,你把“往往”换成“一定”,或许更加靠谱。
所以也不必急着刊出新的“顶层经”,先俯首看看下面,才是正经。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县级央企”
🙂县央企的本质 17 本嘉明 字3383 2015-12-31 19:16:14
🙂我和本大对县级乡企现象的认识是有共同点的 55 审度 字2781 2016-01-01 13:34:31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投资价值的愿意。 薄荷糖家族 字134 2016-01-02 06:16:16
🙂宝推一线人员多讲话,你才是真正接触事实的。 关中农民 字0 2016-01-01 1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