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堕落与辉煌齐飞——秦汉时代的一个诡异现象(1) -- 江南水
在君主问题上主要依靠自律,而如何维持自律又缺乏足够合理的制度形势设计,这是最大的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也是随着形势变化才出现的。
这个问题在战国时代并不突出,在统一时代才充分暴露。
在战国时代,由于春秋时代形成的政治传统以及战国时代的生存竞争,使得君主受到了足够多的学校教育和形势教育,迫使他们变得比较明智。
在统一时代,外在的约束消失了。以秦始皇为例,在战国末期,他需要努力战胜敌人,重大错误会带来重大失败,因此虽然有得意忘形的事情发生,还不是特别离谱。等到战国结束,秦始皇指挥下的秦军北逐匈奴南吞百越,根本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这个时候的秦始皇就完全可以用好大喜功来评价了。好大喜功不就是骄狂不可一世的表现吗?和他攻楚失败不是一回事吗?
在法家建立制度的时候,君主存在外在的约束。当君主不存在外在约束的时候,法家说什么其实没有多大用……
一直到了后来,一个又一个新王朝建立的时候,王朝的建立者们逐渐认识到民众对自己的约束作用。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尝试新的路线。而这个时候已经不存在强有力的法家,统治集团只是单纯地表示支持依法办事,但是一旦及身,就要求拥有各种特别的待遇。
最致命说的一击应该说来源于汉代自身。当汉元帝确立舞文弄墨强于实事求是这一原则之后,路就走死了。汉元帝真是一个奇葩,大臣们呈阅的奏章,无论多么切于实际,他都要痛斥,而且还要亲自修改,修改到什么地步呢?能够恰当地引用诗经等儒家经典做论据,才算是好的奏章。务虚不务实,这一原则确立之后,国家就算完了。
无论是法治精神,还是约束君主,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西汉灭亡就是元成哀平三代人的事。汉元帝确立一个亡国道路导致危机,汉成帝坚持这条道路放大危机,汉哀帝不知道离开这条道路无力挽救危机,汉平帝只剩下坐以待毙,然后王莽企图将这条路走到极致以解决危机,最后崩盘。在重新洗牌以后,有了重新变革的机会,然而东汉统治者已经无法离开这个路径,只能在王莽失败的基础上,以汉元帝的大方向为总的方向,“另辟蹊径”进行变化。东汉的变化就是将儒学进一步强化,形成各种家学,连皇帝自己都作为儒学宗师出现。人文学科有个结论说,所谓世代相传的传统,只需要三代人就可以形成了。西汉后期就是这样形成了一个恶劣的传统。
在东汉时代,统治者也尝试过一定程度的突破。最重大的举措应该是汉灵帝(156年出生-168年即位-189年去世)于光和元年(178年)举办的鸿都门学。据说学生多达千人,学习内容完全回避儒家经典,学生也大多出任州郡高官,也有很多中央高官。后来三国时代的很多人才其实就与此关联紧密。有趣的是,黄巾起义就爆发于六年后的光和七年(184年)——这让我想起了2001年的邪教自焚事件。
三国时代,竞争激烈,一度有突破约束的迹象。但是,璀璨的人才高峰几乎是昙花一现就结束了。随后玄学兴起,更加务虚。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解决君主问题更加遥遥无期。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讨论】儒家的治国成本低于法家 5 時千峰 字970 2012-07-12 04:24:29
🙂或者说,法家思想容易产生朝着一个方向的集体共力。 2 铁手 字30 2012-07-10 02:22:39
🙂法家的真正问题是统治者最终都自己破坏了法 57 益者三友 字1133 2012-07-09 00:11:35
🙂法家的问题是无法制约君主
🙂这是中国文化的痼疾之一 燕人 字150 2013-04-24 06:45:31
🙂得钱吱声 假设 字237 2012-08-01 02:45:04
🙂指到了本质问题 柴门夜归 字0 2012-07-11 23:14:06
🙂送花! 雪域骑兵 字48 2012-07-11 10: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