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142:七谈航空军------强-11 -- 本嘉明

共:💬35 🌺23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茗谈142:七谈航空军------强-11

大家过年放假闲得慌,送份年礼,给大家拜年喽。

(一)

“辽宁号”形成战斗力的速度,显然不慢。而大连国产航母的建造进度,也令人满意。这2艘航母最多大致可以携带36架各型飞机(歼-15是大型舰载战斗机,比较占机库),这里面去掉多架直升机,去掉24架歼-15,2号舰队还很可能会有2架固定翼预警机,那么剩下留给舰载攻击机的“二等舱船票”就不多了。

航母如果出低烈度任务,很多时候不需要起飞重型舰载机,这时候,10吨出头的舰载攻击机就很有用了,杀鸡用鸡刀就行了。中国的舰载攻击机,肯定在研,估计是双发双座型,滑跃起飞+尾钩降落。

为什么美军从来没有考虑把现役主力攻击机A-10搬上航母呢?首先航母都是进攻优先,前沿部署,配属飞机数量有限,所以要求飞机要尽量一机多能,起码要有一定的空战能力------这也是F-14被淘汰的原因之一,就是功能虽强大但过于单一。同样这也是A-10无法上舰的原因。另一方面,A-10是一种很廉价的低档飞机,由于缺少航电和导航系统,功能单一薄弱,在海上的作用有限。

如果有选择的话,我建议不妨考虑这两个“垂直起降机型”:

第一,俄国的雅克-141。由于苏联解体,雅克-141没有深化改进,后来虽然有“雅克-43,雅克-201”这两个后继设计,都仅仅停留在纸面。

第二,英国的鹞式改进型------大翼鹞。第一代鹞式(AV-8A)成军后,只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操控性能不佳,英国的研发资源不足以支撑后续开发,主研海鹞的英国霍克公司不得不与美国麦-道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开发第二代鹞式。美国海军陆战队认识到海鹞是陆战队独霸的玩具,很有劲道继续开发(美国空军根本看不起鹞式的飞行性能;海军有大甲板航母,不需要垂直起降;初版鹞式用做陆军的前线攻击机则非常不实用,操纵困难),就逼着麦-道动手。但卡特总统表示,只有陆战队订购不够,必须有一家国外客户也一起订购,订单数量有保障,才能立项。而这个国外客户,只能是英国。当时英国的BAE已经搞出了“大翼鹞”的纸面方案,但在美国军工集团的淫威下,被迫放弃,转而向麦-道订购下一代的AV-8B(其实气动上非常类似于“大翼鹞”,就是谁能拿到准生证的问题)。

点看全图

“海鹞”是英国自主研发的最后一款喷气战斗机,如果今天中英能联合起来,复活“大翼鹞”项目,英国应该还是很有兴趣的,毕竟事成后英国据有完全的知识产权(与中国分享),是英国航空业的荣耀所在。几年后“大翼鹞”即便能搞出来,性能指标上肯定比F-35B要低一些,但反而错开了市场,而且不依赖美国的发动机,面对买不到或买不起F-35B的小国,还是有吸引力的。台湾方面正在与美国洽商,等美国海军陆战队淘汰AV-8B改用F-35B后,于2019年接手这批二手AV-8B。可以说,“大翼鹞”在未来30年还是有相当价值的。

目前的中英关系,就是某经济适用男租个女友回家过年交差,关系绝没有好到共研军品那个份上。不过愉快相处几天后,宣布明年打算结婚,也是有一点可能的,关键是你得主动是吧。英国在冷战结束后,挣脱了美国强加给英国海军的“北大西洋反潜分队(类似于日本在北太平洋)”的定位,毅然上马2条大型航母,既然野心如此,那将来舰载机的“自主权”能否捏在自己手里,差别还是很大的。

不过我们今天说的,主要还是“陆基轻型攻击机”,就是航空军主力装备------小强。

有人驾驶(未来也可改装为无人驾驶),低空作战,强化装甲,战场遮断的低成本强击机(SABA战场飞机),嚷嚷了40多年了,没有一家搞成了,为什么?

主要原因,是小飞机低空作战,战损肯定会高,不如喷气壕机,高高在上,6000米高空往下扔炸弹/导弹,杀人就是捻蚂蚁,飞行员比较安全。但战场飞机是地面陆军的好帮手,是陆军“升华”,不是空军“下嫁”,对于中国打通陆路去欧洲的“一带”,是极为有用的。小飞机的战损率虽高一点,飞行员不一定会当场牺牲;况且即便有一些飞行员的伤亡,肯定会大大低于地面陆军部队的伤亡数。如果能以少量飞行员的流血,换来地面部队的顺利作业/伤亡大减,那还是有利的。

这里,我们先写一个有趣的“未来幻想故事”,虚拟一下: 如果中国军队抢先建立“航空军”,以这个独立军种的建制,采购强-11“武装侦察机”,到2030年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其中情节,均为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二)

自越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内部始终顽强地生存着“复活(越战中)COIN小飞机”的微弱呼声------COIN是“反小股暴动”,“反游击战”的缩写。但美国空军也有自己的难处,你不能“既是第一世界的空军,同时又是第三世界的空军”------你让一个孩纸19岁前的每一天,既是王思聪又是王宝强,是要精分的-------所以最终抛弃了COIN飞机。911后,美军攻入阿富汗长期对游击队作战,考虑采购“A-29B 超级巨嘴鸟”是个不得不为的尝试。

美国NC公司已于2014年9月底向美国空军交付了首批20架A-29B“超级巨嘴鸟”飞机,并由美国空军全部转交阿富汗空军。美国空军的第81战斗机中队在美国本土佐治亚州穆迪空军基地对阿富汗飞行员进行了培训。这些A-29B于201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替代正在阿富汗空军服役的米-35M“雌鹿”攻击直升机,执行空中支援任务。美国空军原计划从2013年起为阿富汗空军配备100架“超级巨嘴鸟”轻型攻击机,但此计划与国防预算削减政策相冲突,久经拖拉后,最后压缩至20架,勉强敷衍了一下伪军。

这项计划倒也使美军内部的“小飞机派”深受鼓舞,幻想将来A-29能真正为美军所用,从而提供多种作战选择,使某些部队在等待 F-35 批量产出前,有机可用;即便F-35到位后,也能使F-35的日常作业负担减轻,延长第四代战斗机的寿命。

另一家伪军则更惨。五角大楼在《2010 年四年防务评审报告》发布之后开始强力敦促美国空军有所改变。重重压力之下,空军司令部意识到必须对地面部队的COIN作战做出更多配合,美军打算让伊拉克重建一支防御性的空中作战力量,并制定了两步走方案:在2010年之前,伊空军重建的主要任务是(在美国/波兰帮助下)培养新飞行员和组建一支稳定可靠的运输机及侦察机部队。

重建初期的伊拉克空军,主要任务包括边境巡逻、空中侦察、反暴动。机载情报+监视+侦察(ISR)一直是美国空军执行反暴动(COIN)任务的首要能力,这对破败的伊拉克空军也同样重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伊空军目前装备了两型攻击机。6架“塞斯纳”AC-208B轻型攻击机由“塞斯纳”-208轻型客机改装而来。奥巴马政府向伊拉克出售了4000多枚“海尔法”导弹,协助他们对付ISIS分子;其实在美国宣布此计划之前,已经向伊拉克提供了400枚同类型导弹试水,都用于“塞斯纳”AC-208B。 伊拉克安全部队装备的“海尔法”导弹应该是AGM-114K和AGM-114R两种导弹。海尔法”系列导弹长约1.7米,弹径0.17米,翼展0.3米,弹重约50千克,射程超过8千米。

除了“塞斯纳”AC-208B轻型攻击机,伊空军还获得了约13架苏-25攻击机,现存约9架。

由于训练不足,飞行员能力差,飞行员数量又少,所以目前伊拉克空军最喜欢的作战模式,是用中国的CH-4无人机去轰炸ISIS,既安全又不会掉链子。

美国空军为自用而购置“多功能轻型攻击机”的计划,尚未定案,所谓A-29B,本质上是把今天的机载“情报+监视+侦察(ISR)系统”, 装在一架二战时代的P-51战斗机上,放在今天的战斗环境里看,它自卫能力差,作战持续力差,今后也没有升级的余地。由于预算压力/空军主流派抵制革新等因素,主张在美国空军编制内重建一支轻型攻击机队的“空军革新派”困难重重。

而中国军队的改革,却不声不响地赶了上来。

(三)

早在2016年,轮到参加朱日和对抗演习的东部战区某机步旅(A旅),提出为本旅配属较大数量“升级版强-5”的预案。由于当时L-15尚未解决发动机国产化问题,老强-5的电子设备不能符合A旅的合同作战要求,因此没有实机可以参战。这个“非分要求”一开始受到演习导调组的否决,台面下的原因,是无视上级的权威,敢自说自话,联合参谋部虽说没有以前的总参那么牛了,摁倒你个旅长还是容易的。摆上台面的否决理由有2个:

1)“红方”近地打击力量过度加强,对“蓝方”不公平,是“打偏架”。

2)喷气式强击机的后勤维护工作量很大,在简陋的前线小机场,敌炮火随时威胁下,不可能顺利完成,这纯是纸上谈兵的革新。

但东部战区领导护自己的犊子:对敌军事斗争的任务那么艰巨,在战术上试图创新,应该受到支持和爱护。双方争执不下,最后紧急开视频会议,军委主席一锤定音:”老谢你不要急,坐下说。先说第一条,公平不公平。要我说啊,打仗不是踢足球,你看世界杯,巴西队再牛,一次上场也只能是11个人。但打仗不是啊,抗美援朝那会子,等于美国人上场11个人,我们这边呢,会踢球的就没几个,只能找齐5个人,我们不是照样踢平了?钢少气多嘛。现在我们条件好一点了,他们还上11个人,我们上16个人怎么了?有本事你也找齐16个啊,规则可以改啊,谁冷不丁抢先改谁受益嘛。朱日和追求什么?不是追求公平,而是追求打赢,怎么打能赢,我们就怎么试,怎么练,三个打他一个也行。‘蓝军’代表美国数字化旅,它就一个挨捶滴命。大家不要笑,蓝旅有牢骚没关系,给他们也加菜。第二条,老马啊,空军和军工协调一下,看看能不能满足一线指战员的具体要求,把下一代强击机的火线地勤作业,简化下来。反正先是电脑推演,你们先虚拟着对抗,值得搞,我们就立项。”

于是,2016年的部分演习科目改为用超级电脑进行室内兵棋推演。对抗演练开始后,模拟美军数字化斯崔克旅的“蓝军195旅”对A旅这种地/空紧密协同,以空中打击为主,空中一打开突破口地面紧紧跟上的新战法不熟悉,因此吃了亏,被判负。此后双方憋足了劲儿,一直在准备真正的实兵对抗。

2016年的虚拟推演一结束,洪都就根据军方的要求,开始紧锣密鼓筹备“新小强”。这时空军的现状是: 形成了以苏-27/30系列(包括歼-11及其后继款)和歼-10为主干、部分歼-8II系列为补充的空战力量。强-5飞机没有安排后继机型,如有对地攻击任务,将由战斗机、歼-轰7空军型和新型廉价多用途战斗机(歼-7的各种改型)以及无人机来各自分担。已有这些歼-7改型,达不到军委主席归纳的“小强上刺刀”的要求。

根据苏军在阿富汗战争中的教训,在打击“游击队式”的COIN作战中,武装直升机Mi-24比强击机苏-25更灵活、威胁性更大(米-24能够搭载数名武装士兵,落地参战,也是原因之一),损失率也相对低一些。但在攻击敌正规部队的面状目标,如坚固阵地、坦克集群、集结部队等,特别是在长途奔袭的情况下,强击机比武装直升机有用得多,因为强击机的巡航速度要比武装直升机高(强击机一般为700千米/小时左右,而武装直升机则不足300千米/小时)。但强击机所需的起降跑道长度至少要1000米,这确实是个很大的弱点。从表面看,武装直升机能靠近前线随意起降,与地面部队的协调程度、对战场变化的反应理当快一些。但由于武装直升机(如直-10)的载弹量、作战半径等都远不及大型强击机(直-19就更不谈了),它在靠近前线的机场起降作战,反而对后勤提出了苛刻要求。特别是在作战目标地域超过直升机作战半径的三分之二时,还需要专门在距前沿20~30千米处开辟临时补给基地(例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建立的“眼镜蛇”、“蝰蛇”前方作战基地)。开辟前进基地的难度非常大,需要多军种、兵种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武装直升机每增加一点“反应敏捷性”,是以很多地面辅助部队失去“机动性”,被牢牢钉死在某处为代价的。强击机起降基地在后方较远位置,弹药补给和维修保障基础好,而且组织基地防护也比较容易。但把强击机的指挥权“下派”到旅级地面部队,有时不得不抵近火线起降,矛盾还是很尖锐,尤其是强-5的后勤保障作业量较大,技术高度密集,要求在火线简易机场完成维护,区区一个陆军旅承担不了。美军的做法,是只考虑用维护作业量相对较小的螺旋桨推进动力,绕过这道坎,这就是美国-巴西合作研制的A-29B,但这个动力系统严重限制了A-29B的战斗力。仔细权衡后,洪都决定以研制强-5,L-15,K-8的经验为依托,借鉴A-10和苏-25,研制一种比强-5略小,维护作业较简单的涡扇动力“简易强击机”------ 强-11。

类似的轻攻击机,在美国已经问世,就是德事隆-雅兰公司(Textron AirLand)的“蝎子”(Scorpion)攻击机,最大起飞重量9.6吨,

点看全图

单架成本不到2000万美元(正好介于瑞典的“鹰狮”5000万美元,和A-29系列的600--1400万美元之间),每飞行小时成本为3000美元。而正规轻型战斗机F-16C/D(类似于中国的歼-10A)每飞行小时总成本为2.5万美元,其中燃料费就1.8万。雅兰公司由退役军官和航空航天工程师组成,领头的是前美国空军部长维特?彼得斯(Whit Peters),一群愤青转业后,摆脱了空军僵化思想的束缚,满怀激情地工作,“蝎子”从图板设计到完成首飞只用了不到24个月。德事隆集团冒险投资了数亿美元造出样机,一心希望能以2000万美元的单价,销出2000架“蝎子”攻击机,主要想卖给非洲、南美和中东。“蝎子”的卖点其实不在于“攻击”,它采用复合材料蒙皮就暗示了这一点(对地攻击机很容易被来自步兵的小口径弹丸击穿蒙皮,复合材料不容易修补);它是一种价格低廉的“情报、监视与侦察平台”,但美国空军日益成熟的无人机系统正在执行此类任务。而且无人机除了价格低廉,还没有损失飞行员的风险。由于美国空军完全无视这个产品,“蝎子”自2014年友情参加了一次美军演习以来,没有卖出一架,很可能彻底失败。

包括洪都公司在内的中国飞机制造商们都看得很清楚,德事隆-雅兰公司的野心其实是对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确实需要2000架廉价的“轻型伪战斗机(实际是攻击机)”。德事隆-雅兰公司的失败,只是做产品的思路错了。成飞的“枭龙”已经在一点一点撬开这座金山,既然中央军委有令,洪都当然积极投入,来抢一杯羹。

洪都原先的思路,是搞个“L15大改”方案,把L-15的LIFT(战斗入门款)简化,做个“猴版”,这样比较保险。但厂里一批年轻人主动揭榜,提出全新的方案,就是按美国A-10的气动,缩小设计。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上三图:强-11A与A-10,蝎子,L-15,A-29B的尺寸比较

他们认为,如果说L-15是专业摄像记者用的“大炮”的话,那么“强-11”就必须是随便哪个路人甲都能用的“傻瓜数字相机”,强调“简易好用皮实”,航空技术上应该比L-15要退步,要重装甲化,数字化航电则要优化------L15已经定型,不能满足这几点,况且L15的外形不利于低速。

选用A-10的气动布局,就是为了“简化火线维护”,发动机一旦有问题,可以连同发动机短舱(外壳)一起拆下来,整体后送,同时把一个新发动机(连同外壳)再装上,即插即用。由于岷江发动机本来就是为无人机准备的,应用很广泛------后来实战中,前线战斗激烈时,地勤兵确实把无人机上的发动机拆换过来,照样起飞强-11继续作战。这样一来,维护作业其实并没有减少,而是把“麻烦”整体打包后送,由后方基地解决,前方小机场只负责拆/装发动机,丢开”修发动机”这个重活,纯粹的”锯箭杆”。你什么意思?就是打印机换油墨盒的意思。

点看全图

所谓“简易”,就是操作界面简单。设计师们把A-29B细细分析,找出其20%的主要功能(A组功能),这些功能在一架轻攻击机的全寿命里,占80%以上的作业量,是“最常用功能”。强-11就是在“A组功能”上,全面比A-29B要优秀可靠;其他80%功能,科学分析后,能减去就减去。这样,不但制造成本低,而且一旦必要,容易大批制造。

“好用”,就是强调低空飞行性能和辅助操控手段。我们看一个战例: 2002年8月16日,阿富汗某峡谷的上空,美军两架A10在半空盘旋,随时准备接应地面部队。在地面上,22名特种兵正在执行任务,并预感情况不妙。天上的两位飞行员当中,有一位代号约翰尼-布拉沃。他从收听地面无线电通讯中感到了地面上的紧张情绪,于是决定穿过云层飞下去看一看。他让僚机守在天上,自己飞了下去。还没穿过云层,约翰尼就通过无线电得知敌我两方已经交火了,当他穿过云层之后,距离地面只有300米高度,而且两侧都是山崖峭壁。2002年的A-10尚未装备贴地雷达,更糟糕的是当时他们只能依靠以前俄国人绘制的地图。无论是在训练当中还是在电影里,他都从没见过眼前的景象:曳光弹从四面八方喷射而出,全都指向峡谷正当中22名特种兵的阵地,显然是中了埋伏。他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火力点,开始进行火力压制。当时他正在飞行,随时可能撞上山崖。不过他知道自己的飞行速度,并且对照地图估算出了自己与山崖之间的距离,一边飞一边大声报数:一个一千,两个一千,三个一千。即将飞到头的时候他猛地拉起机头飞回云层上方,再次俯冲下来并且继续报数:一个一千,两个一千,三个一千。“命中了!命中了!”无线电里传来兴奋的呼叫声。他俯冲了一遍又一遍,燃料虽然还有富余,弹药却打完了。于是这一次他飞回云层上方的时候告诉僚机,“你也得下去。”僚机不了解地面情况,于是他就在一旁护航。两架飞机并肩俯冲下来,机翼间距只有1米。“一个一千,两个一千,三个一千”,那天晚上22名美军士兵无一伤亡。

从这个战例里,我们看到A-10可改进的地方:第一当然是加装贴地雷达,第二是当初设计来打穿苏联坦克的7管30mm炮和贫铀炮弹,这里打步兵,显得太奢侈了,口径大炮弹就重,一次只能带1200发。7管的射速又高,几个回合就打完了。所以“强-11”的标准款,是装6管速射14.5MM机枪(另一消息来源说是在两侧装2挺4管转膛机枪),射程1500米,带弹2800发,在俯冲攻击的短短几秒里,倾泻瓢泼大雨。

“超级巨嘴鸟”飞机带1吨外挂时,最大起飞重量也只有3.2吨,身板太单薄;”蝎子”的最大起飞重量倒有9.6吨,但推力不够,跑起来太面。强-11最大起飞重量12吨,一般起飞重量在10吨出头,总推力却是“蝎子”的两倍,是A-10的75%,大马拉小车,能覆盖的任务多样性当然好得多,这也就是“好用“。

“皮实”,就是基本以铝材和合金钢为主要材料,不易坏,打坏也容易修。正好2017年全国产能过剩,精炼铝是重灾区,洪都当然政治正确地多多用铝材。

仿A-10,也是有道理的。如上例所见,在阿富汗,美国的A-10攻击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美军及盟军的地面部队提供伴随掩护,或应地面上的“联合战术空中控制员(JTAC)”的无线电召唤,提供近距空中支援。A-10在攻击中通常使用其GAU-8七管30毫米机炮、外挂的火箭弹和航空炸弹。该机有11个外挂点,最大外挂载荷可达7.2吨,在阿富汗目前的Coin战斗中往往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016年1月底,五角大楼向国会递交2017年财政预算时,美国空军再次试图说服国会,把全部A-10淘汰,换用F-35,但国会继续驳回,A-10战机的服役时间将进一步延长。在《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里,国会命令空军不得在没有找到替代战机的情况下淘汰A-10。替代战机必须“能够出现在友军和攻击目标的可视范围内,从而提高对地面部队的响应能力,(打击效果好)减少再攻击次数......能够在低云幕下低速飞行,能够在敌军机动部队的典型防空系统范围内来去自由......可提供多变的射击线路,保持低速飞行从而支持友军完成整个地面战斗。”------这些正是A-10的长处,可见大领导们想骂F-35,也是不带脏字儿的。

强-11比A-10要小,但总体布局不变。中国没有研制过紧凑型7管30MM航炮,因此直射火力改为重庆研发的6管14.5MM机枪,射程2000米,机枪子弹2800发。外挂弹药也有3吨,由于精确打击弹药已经普及,强-11的战力基本达到A-10的70%左右,“舔地”的本领算是很不错了。

当然,对“A-10布局方案”不满的意见,在专家们当中也很流行。A-10这种气动布局,在战斗用飞机里仅此一家,低速性能倒是好,但不能跨音速,因此A-10在当代战斗机面前,几乎没有自卫能力,我军必须有绝对制空权,才敢出动,所以说它执行任务的能力比较单一。况且这么赤裸裸地“山寨”A-10,恐怕在国际上给人笑话,空军也未必拉得下这个脸来。毕竟在方案论证阶段,未来买家的一票是决定票。

当时航空军尚未成立,这个项目还是归空军管,空军出人意料地支持了“强-11”方案。原来,当时已经开始酝酿“空军分家”,风声传出来,空军觉得这个项目最后肯定分出去。由于空军已经认可了L-15, 自己准备大批列装,因此不愿意将来的航空军也分享L-15,不要“在一个锅里吃饭”。所以为了独占L-15,划清界限,空军支持了“强-11”方案。至于山寨不山寨的名声,空军不介意,歼-16不也像苏-27嘛。

事实上,航空军由于下辖“第15空降军”,有一定数量的陆军部队,本质上是“插上翅膀的野战军”,所有大件装备(包括强击机,直升机,小艇和战车等)全部可以用运-20装运甚至空投,因此其定位非常接近于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有翅膀的美式海军陆战队”,只不过飞行员总是在聚光灯下显眼罢了;航空军的总部不固定在某处,而是在全国五大战区里的自用基地里轮流驻扎,哪个方向的工作量大,就“迁移”到就近战区去。航空军整体规模虽然不大,由于中央军委直管,任何境外突发事件时,可以第一时间出动;而不像其他部队,必须再经过战区指挥部来调动。这要求航空军部队战备等级高,能随时前出到域外环境工作,对后勤的依赖小,万一冲突升级,自有重装部队赶来支援/替换,因此“强-11”方案歪打正着,反而是最适合航空军的。

通宝推:桥上,故乡在喀什,四条,mezhan,舞动人生,驿寄梅花,青颍路,盲人摸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