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左传》人物事略18:秦罃——难以在上 -- 桥上
《文七年传》:
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其人曰:“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士季曰:“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及归,遂不见。((p 0561)(06070405))(058)
我的粗译:
我们文公七年(公元前六二〇年,周襄王三十三年,秦康公元年,晋灵公元年),士会流亡到了秦国。他在秦国三年,从没去见同时流亡在此的士伯(先蔑——桥:此士伯恐为先伯之误。),他的属下问他:“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您能和他一起流亡到这同一“国”,却不肯去见他,这么干是为什么?)”,士季(士会)告诉他们:“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一起流亡是因为我和他罪名一样,但我不赞成他的做法,那还有什么好见的?)”。直到后来士会回归晋国,到底没去见先蔑。
一些补充:
“晋”——“绛”——“故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秦”——“雍”推测位置为:东经107.39,北纬34.50(雍,凤翔南。有遗址,不规则长方形城,3480╳3130,1000万平方米,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
《文十三年传》:
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p 0594)(06130201))(058)
乃使魏寿馀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馀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既济,魏人譟而还。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p 0595)(06130202))(058)
我的粗译:
过了六年,我们的文公十三年(公元前六二〇年,周襄王三十三年,秦康公元年,晋灵公元年),因为晋人担心秦国信用士会,这年夏天,他们的六卿约在“诸浮”那里相见。会见中,排首位的卿、中军元帅赵宣子(赵盾)发言说:“随会(士会)在秦,贾季(狐射姑)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随会在秦国,贾季在狄人那里,每天都会出事,我们怎么办?)”,排第二位的卿、中军佐中行桓子(荀林父)提出:“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我希望把贾季召回来,他能处理对外事务,而且他们家过去功劳很大。)”;排第三位的卿、上军将郤成子(郤缺)则建议说:“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贾季太随便,而且犯下的罪过也大,不如随会。随会在困境时能保持身份,处事又婉转不冒失,脑子够用,而且他其实没犯什么错误。)”。
于是他们指使魏家在“魏”那个城邑的主管魏寿馀假称准备带着“魏”投奔秦国,叫他去把士会召回来。他们随后把魏寿馀住在“晋”那里的家眷都扣了起来,放魏寿馀连夜出逃,向秦国请求庇护,秦伯(秦康公)答应了,让他在秦国当了一个大夫。在秦国上朝时,魏寿馀悄悄踩士会的脚,和士会达成了默契。
随后,魏寿馀说动秦伯前去争取“魏”投向秦国,秦伯带兵驻扎在河西,大批魏人则来到了河东。寿馀(魏寿馀)说:“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请派一位也是东边的人,能和对面那几个管事交流的,跟我一起过去。)”,秦伯就派了士会。但士会不肯去,说是:“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晋人,那都是虎狼,万一他们翻脸,臣下身死,老婆孩子还会遭殃,对主上也没什么好处,后悔就来不及了。)”,秦伯就发了誓:“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要是他们翻脸,我不把你的家眷送回去,必受惩罚,有如黄河之神亲临!)”。
于是士会出发了。临行前,秦国的一位大夫绕朝送给他一支马鞭,并且对他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大人别以为我们秦国无人,只不过我的建议刚好没被采纳而已。)”。
士会渡过黄河以后,那些魏人一阵大喊大叫,就簇拥着士会走掉了。而秦人则依约把他的家眷送回晋国;不过还留下一部分,这留下的一支后来得到“刘”这个“氏”(“刘——劉”这个字与“留”字同以“卯”为声旁)。
一些补充:
士会的家族和秦国还是很有缘份的,后来他重孙子士鞅也一度流亡秦国。
杨伯峻先生注“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曰:
能字为助动词,直贯两句。邵宝《左觽》谓能字属上读,“不如随会能”句绝,能言才也,恐误。顾炎武《补正》驳之云:“以《传》上文证之,‘能外事’,两‘能’字并相比。”其说是也。俞樾《平议》又谓“能与耐古字通,能贱犹曰耐贱”云云,亦不可信。盖士会本士蔿之孙,家本贵族,非素贱者,不得云其耐贱也。
杨伯峻先生注“乃使魏寿馀伪以魏叛者”曰:
闵元年《传》云:“晋侯作二军,以灭魏。赐毕万-魏。”则魏寿馀乃毕万之后。孔《疏》云:“魏犨者,万之孙,为魏之世適。寿馀为魏邑之主,当是犨之近亲。”
杨伯峻先生于“秦伯许之”之后注云:
杜《注》:“许受其邑。”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云“晋献公欲得随会也,魏州余请召之,乃令君羊(佯)囚己,斩桎堬(踰)□□□□□□晓朝曰:‘魏州余来也台(殆)□□随会也,君弗许也。’ [禾/山][州]余果与随会出,晓朝矰(赠)之以曰□吾矰子。毋以秦□□人,吾谋实不用□□□□吏□王闻之(以下残缺甚多)二子畀亓(其)后事,必谋危之。□□会果使谍毚(讒)之曰:‘是知余事,将因我干晋。’秦大夫信之,君杀晓朝。”此段大体同于《左传》,唯此非晋献公时事。绕朝被讒杀,亦不见《传》。
下面是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部分残片的图片,出自《1978年第一版《马王堆汉墓帛书/[叁]》(一函三册 绸面线装本)含《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
下面是另一张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的图片,出自《走近马王堆》:
杨伯峻先生注此处(寿馀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云:
此即是诱士会计策之关键部分。“东人”即指晋国人,因晋在秦之东也。二三有司谓魏邑之臣吏。晋人在秦而能与魏吏之有关官吏相言语者,除士会外,恐难有他人。不明言士会者,恐启秦之疑也。与之先者,先渡黄河而去魏,即适晋也。
杨伯峻先生注“绕朝赠之以策”曰:
绕朝,秦大夫。策有二义,一位策书,即简策之策;一为马檛,即鞭策之策。服虔主前一义,杜预主后一义。刘勰《文心雕龙?书化篇》云:“春秋聘繁,书介弥盛。绕朝赠士会以策,子家与赵宣以书。”则用服义。
杨伯峻先生注此处(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云:
据《传》,则绕朝曾识破晋人之计,阻止士会之东,而秦康公不用之。《韩非子?说难篇》云:“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绕朝因此被戮,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云“君杀绕朝”,则韩非言非无据。
杨伯峻先生注“其处者为刘氏”曰:
士会之子孙有未返晋而仍居秦者,以刘为氏。所以氏刘者,士会-尧后,昭二十九年《传》称“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则为刘累之胤,故复累之姓也。《后汉书?贾逵传》载贾逵上章帝奏云:“五经家皆无以证图讖,明刘氏为尧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即指此句。范晔论之曰:“贾逵能附会文致,最差贵显。”孔颕达作《疏》,因疑“讨寻上下,其文不类。深疑此句或非本旨。盖插注此辞,将以媚于世”。此说一出,后人颇多附和。然此句必是本有,非东汉人所加,孔《疏》之说不可信也。第一,襄二十四年《传》士匄之语、昭二十九年《传》蔡墨之对,皆谓范氏为尧后,刘累之裔,不必再藉此语为佐证。第二,《汉书?眭弘传》载其说云,“汉家尧后”,亦用《左传》说。弘为武帝、昭帝时人,则西汉《左传》固有此文。第三,《汉书?高帝纪?赞》引刘向《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其“在秦作刘”即用《左传》此语,是刘向所见《左传》已有此语。第四,《汉书?高帝纪?赞》又谓“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注》引应劭云:“先人所在之国,悉致祠巫祝,博求神灵之意也。”又引文颖云:“范氏世仕于晋,故祠祀有晋巫。范会支庶留秦为刘氏,故有秦巫。”汉初即有晋、秦之巫以祀刘邦祖先,则此语尤非后人所增明矣。第五,《汉书?叙传》引班彪《王命论》云:“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乎《春秋》。”师古《注》云:“谓士会归晋,其处者为刘氏。”班彪年辈早于贾逵,而用《左传》此语,亦可证此语之本有矣。故班固《高帝赞》亦云:“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第六,定五年《传》云:“夫槩王归自立也,以与王战而败,奔楚,为堂谿氏。”堂谿氏之后不显,故无疑于此语。则“其处者为刘氏”,亦犹“奔楚为堂谿氏”也,何能疑其“讨寻上下,其文不类”哉?
桥:春秋时期至少还有一个家族是以“刘”为“氏”的,而且比“其处者为刘氏”这个“刘”更显赫,就是以“刘”那个城邑得“氏”、一度在周王室执政、家长担任卿士的“刘”家。
“诸浮”(杨注:孔《疏》:“六卿在朝,旦夕聚集,而特云‘相见于诸浮’者,将欲密谋,虑其漏泄,故出就外野,屏人私议。诸浮当是城外之近地耳。”),具体位置无从考察。
“随”(杨注:随,晋地,后为士蔿食邑,今山西省-介休县东稍南约二十五里有古随城。#文十三年孔《疏》及《赵世家?索隐》俱引《世本》,谓“蒍生成伯-缺,缺生武子-会”,则士会,士蒍之孙,成伯之子,士季-武子也。食采于随、范,故文十三年曰随会,昭二十年曰范会。季其字,武子其谥。随即隐五年《传》“翼侯奔随”之随,详彼《注》。),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0,北纬37.0(今介休市东偏南)。
“狄”——“翟”估计当在晋-秦一带。
“魏”(杨注:魏亦古国名,闵公元年晋献公灭魏者是也。据《方舆纪要》,山西省-芮城县东北七里有河北城,一名魏城,故魏国城也。魏,据《毛诗?魏谱》,“其封域南枕河曲,北涉汾水”,孔《疏》亦引《汾沮洳》“彼汾一曲”及《伐檀》“寘诸(之)河之干兮”以证之,则其地当在汾水之南,黄河之北,大概当今山西-芮城县至万荣县之间。),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0.69,北纬34.72(芮城-永乐宫周围古魏城。有遗址,近方形城,周长4500。春秋至战国早期:晋)。
“河”(杨注:秦、晋此时以黄河为界。说详顾栋高《大事表》八上。秦在黄河之西,率军将取魏。),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0.25,北纬34.65(“魏”西)。
下面是魏寿馀诱士会一些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左传》人物事略18:秦罃——难以在上 42 桥上 字7281 2016-07-19 08:03:53
🙂《左传》人物事略18附:士会归晋3/3 2 桥上 字7297 2016-07-26 08:01:11
🙂《左传》人物事略18附:士会归晋2/3 3 桥上 字15202 2016-07-25 07:51:13
🙂《左传》人物事略18附:士会归晋1/3
🙂《左传》人物事略18附:河曲之战4/4 15 桥上 字13212 2016-07-23 08:18:58
🙂《左传》人物事略18附:河曲之战3/4 9 桥上 字12305 2016-07-22 08:43:18
🙂晋对秦是不是有点老贵族对暴发户的感觉? 3 時千峰 字271 2016-07-22 00:11:08
🙂秦参加过西周灭亡后的救援活动 5 青色水 字348 2016-07-22 17: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