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渡过欲望的河流 -- 米高扬

共:💬91 🌺514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 1.3 这张纸就是黄金

世间万物,纷繁复杂,凡事皆有例外,我们只从我们的主线分析下去,在第一次革命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在十八世纪之前,一些和金匠们相熟的商家手上有一定数量的金子,他们把自己的金子存在一些大的有信誉的金匠的仓库里求得安全.这是要交保管费的。金匠们开始也是只收一些数量比较大的金子,太小的数量是不接受的,因为管起来麻烦。当金匠家里的金子多了,金匠们也不再满足只赚一点保管费了,于是就开始打这些金子的主意。他们首先是把这些金子用在自己的生产周转上,而不是去放贷。比方说他们接到了一宗定单,不再是先去买金子进行生产而是直接使用仓库中的金子进行生产,交货后有了收入,再去买金子来补回仓库中的亏空,这样赚钱就不用本钱了,他们就可以做更多的生意。

???? 开始一边做着他们的主业----金匠,一边做着这种无本生利的好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富的积累,他们也不再满足于利用别人的金子为自己周转,而要用它赚更多的钱。他们的存户不再局限在少数的几个人,也不再局限于数量的多少。他们把部分金子转换成金币在社会流通,并向存款人不收保管费甚至发利息,向贷款人收利息。这时候,银行家就出现了,因为这些人很多是出身金匠,所以后人把那一时期的这一类人叫金匠银行家。这一时期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可以说是银行业的奠基时期。

?  金匠银行家最有利可图的就是发行银行券,这些银行券其实就是储户存放在金匠那里保管的金币的收据。由于携带大量金币非常不便,大家就开始用金币的收据进行交易,然后再从金匠那里兑换相应的金币。时间长了,人们觉得没必要总是到金匠那里存取金币,后来这些收据逐渐成了货币。聪明的金匠银行家们渐渐发现每天只有很少的人来取金币,他们就开始悄悄地增发一些收据来放贷给需要钱的人并收取利息,当借债的人连本带息地还清借据上的欠款,金匠银行家们就收回借据再悄悄地销毁,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但利息却稳稳地装进了自己的钱袋。一个金匠银行的收据流通范围越广,接受程度越高,利润就越大。

???? 在那个时期,从理论上来讲金匠开具的货币收据的总额与所存有的金币是等值的,但事实上因为利益的诱惑,不少金匠们总是私下增印货币收据。 这里纸币发行借用的是黄金的信用,只要在人类的意识中这一张纸是黄金,它就是黄金可以流通。

经济慢慢发展这样,规模大的金匠就发展成为后来的银行,而货币收据则发展为后来的银行券。由于银行券是以银行自身的财产为担保而发行的,银行具有很雄厚的财力,因而在兑付方面具有较好的信誉,这就使得银行券能得到较广泛的认同,在货物交易方面能起到代替实物货币的作用。使用银行券进一步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但由于早期银行券兑换范围、鉴定技术等多方面的使用限制,特别是单家私人银行信誉有限,而其发行的银行券的数量往往都大于实际货币的数量,任何意外都可能导致储户挤兑而造成其破产。因此,单家发行的银行券并没有成为普遍使用的信用货币。但银行券的出现标志着信用货币的萌芽。为了解决信用不足问题,逐渐出现了多家银行联合起来,共同发行银行券,或由政府组建银行,由国家发行银行券,这样就产生国家发行的纸币。

这时的国家货币,还都是金本位,二战后金本位发展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