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再说朝鲜半岛 -- jent
好在,众多哗众取宠不思进取的中医,武术小丑中,中国还是有更多实实在在地进步与骄傲。
原标题:传统武术太极高手迎战散打,20秒被干趴,中国功夫怎么不灵了?
仅仅20秒,散打选手徐晓冬把太极拳师雷雷打得倒地不起、满脸是血,雷雷没有招架之力,更无还手的机会,干净利落的战斗仿佛让人听到一代经典街机《拳皇游戏》中熟悉的“KO”声响起。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这场比武中,“太极雷公”失利的原因是没有建立“同态防御”。
张付是国内著名战术格斗体系训练专家,著有实战《以色列防身术》等多部教材,同时也教授过省队搏击运动员MMA技术。他在看完上述视频后告诉《凤凰周刊》记者,搏击讲求“同态防御”,也就是对方用拳法,那么我也要有拳法及防御拳法的方法。对方用腿法,我至少要有防御腿法的方法。即:形成格斗技术上的一种对称关系。
所以,一方面,太极拳本身对于拳法防御的专项练习较少,另一方面太极拳长处在于各种关节技、摆脱技以及摔法等,而这些技能都需要在对手近身缠斗或者互相抓牢衣服的前提下使用。练习MMA的徐晓冬用连续快拳直接击倒对方,根本没有给太极拳发挥优势的机会。
不过,对于许多网友认为,这个视频证明了中国武术不如西方武术。张付认为这种观点属于以偏概全。首先,太极拳仅仅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并不能代表中国所有武术,甚至也不能代表中国古流武术。其次,视频中的“太极雷公”也代表不了整个太极拳。
在张付看来,没有必要纠结于中国武术和西方武术谁强谁弱,各种武术都是在相互借鉴,比如MMA中就吸收了泰拳的腿法,柔术的地面降服技等技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武术的定义应该是“只要是中国人使用的武技,都可以称为中国武技,中国人使用了MMA技术,那MMA技术也就融合到了中国武技之中”。
“中国人用的武技就是中国武技,我们要扬长避短,积极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别人拳法好就学他的拳法,别人地面技好就学习他的地面技,别人体能训练科学就学他的体能训练;同时改良自身不足的东西,去除舶来技术实用性不强的东西,以更全面的格斗体系重塑中国武术。”张付说。
职业对业余
39岁的徐晓冬散打出身,从拳坛退役后做直播、培训、建设行业组织。他很嚣张,在公共空间里直言不讳,像许多人否定中医一样来否定传统武术,高举“武术打假”旗帜,丝毫不顾及门派、宗师之间错综复杂的辈分关系,反正不是武术圈的人。
当徐晓冬对太极拳开炮,称“传统(武术),太极为首,都是骗子”。一语既出,满座哗然,因为这属于砸人饭碗的行为,你把人家的招牌全扔地上踩,人家不跟你急才怪。果然,许多太极拳师在网上与嚣张的徐晓冬打起嘴仗,骂不如干,有人同意跟徐晓冬单挑,正中徐下怀。43岁的太极拳师雷雷接招了,他练的是大名鼎鼎的杨氏太极,深信太极之厉害。至于网上的观众们,无论是站在散打还是太极一边,一看两个高手要真正过招了,那个激动啊,中国人素来喜欢看人打架,更别说两大门派的高手打架了。
徐晓冬飞到了雷雷所在的城市成都,他只穿着短裤和拖鞋,神情很轻松自然,一点都不把即将一对一过招的太极高手放在眼里,因为他深信太极拳不堪一击,这是信仰。雷雷则穿戴得很有传统逼格,手里揉着核桃,喝着功夫茶。徐晓冬内心肯定鄙夷太极的这些繁文缛节,摸核桃对练拳有鸟用?远不如一对哑铃。至于程序繁琐的功夫茶,远不如从冰箱里拿出一罐红牛,又便宜又有效。比赛规则很简单,不插眼睛、不踢命根子,其他怎么打都行。没有护具,也没有拳套,不过太极拳本来就不需要这些舶来品。
结果,就是两边实力差距悬殊,徐晓冬轻松结束战斗。这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徐晓冬这种格斗选手是经过多年实战磨练出来的,而雷雷从未有过类似的针对性训练。
不过,对于传统武术“死忠粉”来说,这一场面并不能说明传统武术不行,而是雷雷根本不是传统武术的高手,高手们一出招就能干倒徐晓冬,但高手根本不屑于跟徐晓冬这种没文化、没档次的人过招,那是自掉身份。这就是传统武术的套路,几十年来屡试不爽,自己给自己颁奖和封神。
高手总是“隐藏”在民间
如何打败对手,其实道理很简单,力量、速度和耐揍。但要做到这三点,则不是容易的事,它跟任何体育赛事一样,需要专业的现代化训练,这一路上要烧钱,也耗时间。可以不夸张的说,拜师学传统武术,远不如去健身房花钱,同时再买蛋白粉和肉吃,浑身长满肌肉,力量必然上涨,因为发力全靠肌肉。当然传统武术不认同基于生理学、解剖学的道理,他们的理论一套一轮,发力来自气啊脉啊,什么丹田啊,总之是虚头巴脑的一套东西,堪比法左的后现代理论。当然也有人事后指点雷公该如何防御和反击,但按照他们的办法,雷公使用的就是现代搏击术了,那么代表太极出征还有什么意义,按行规说这是欺师灭祖的行为。
人们相信,在中国民间,隐藏着大批盖世功夫高手。但是,在曾与民间各种门派高手交流过的当代体育家们看来,这些人实战时几乎不堪一击,而CCTV等电视台举办的“武林大会”中,各种听上去名称甚响的门派掌门人对决,在公众面前,最后都变成了推操拉扯比赛。而历次中方作为主场、冠以“中X”名号的比武,有人揭露真相:这种邀请外国业余或退役拳手来中国,然后让职业散打运动员与之对阵,只是一种阿Q式的胜利。
武术在民间有着深厚的信任土壤,《搏击》、《拳击与格斗》之类武术杂志的体校广告,比如:“100天打通大小周天和全身经络;丹田内气外放,掌劈12公分厚石碑;铁拳砸穿12公厚石碑;铁布衫抗大力士铁棍暴打,大客车直接重轧无损;轻功踏雪无痕;内功可达龟息的境界;力战群敌如无人之境......”就为民间许多“武痴”深信不疑。
真相是,民间不会有武林高手,就像民间不可能找出一个110米栏比刘翔快的人一样。曾任《武魂》杂志主编的魏瑉(蓝石)先生,他从1989年到1993年期间曾走遍名山古刹寻找传说中的高人,“我走访了山西、广东、江西、湖北、甘肃、河南、山东、四川……武当、青城、崂山都去过了,甚至还到日本拜会了少林拳法联盟,但结果令人失望。”魏瑉说:“我拜访到的很多武术家都是一些著名门派的掌门人,论名气、理论在民间可谓一流,但多为‘说故事’——讲述自己或者祖师爷如何如何厉害,哪年曾经打败过某人。他们多是手捧祖宗拳谱讲道,少有常人想像中的实战能力。”
1953年,吴式太极宗师吴鉴泉的长子吴公仪(鉴泉太极拳社社长)与白鹤派拳师陈克夫的一场生死比武,在港澳官民和新闻界引起震动。比武原因是吴公仪号称“南北无敌手”,陈克夫遂发起挑战,各大报纸还为此引发了激烈的口水战。到底如何定输赢,在各方面的挑唆怂恿下,双方签下生死状,决定由实战来“话事”。但香港法律严禁决斗,双方最后移师澳门,并向总督保证决不搞出人命,终获批准。
若只看作家与记者当时的描述,读者脑海中所显现的比武场景必定像经典功夫片一样精彩绝伦,—“兔起鹘落”、“快如闪电”、“腿起生风”是当时文字描述中常用的词。很不幸,这场比武留下了影像,并且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武术留下的最早实战影像。这个影像被挖掘出来后,无论是那些把武侠影视中的打斗当武术的观众, 还是对世界搏击运动已颇为熟悉的人,都发出了一面倒的耻笑。“还不如两个妇人打斗”,“这是高手在较量吗,连小孩玩闹都不如”…… 这种刻薄的评论是看过这个比赛影像的人最常见的评价,“惨不忍睹”已算是非常公正的点评。(ID:phoenixweekly)
民间武术大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不管练习什么拳,最后都成了王八拳”。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而在1980年和1981年,北京搞过散手试点,当时来自民间的参赛拳手有上百人,包含了八卦、太极、大成等等拳种。“但比赛刚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是练习散打的了。”梅惠志说。“有一位练习八卦掌的,比赛开始了,他还在那转圈子,被我们的队员追上去,踢了两脚,就不打了。”梅惠志说。那一次,最后冠军都被体校队员拿下。 1987年,梅惠志带队参加武当山全国武术擂台赛,这一次的场面比北京的散手试点更加热闹,赛场上有扮成武松模样的,还有和尚、老道……比赛前的表演架势挺吓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铁钉子拍了出来,可一上台打擂,那人只挨了一脚,自己就跳下擂台了。还有一位神秘人物,自己爬上擂台要求比赛,当地组织者要求他先报名,但遭到拒绝,理由是“不敢留名,打完了再说”,并自称已经“毫无欲念,不吃荤腥”。看到这种情形,梅惠志专门交代队员不要踢第二脚,因为第一脚把人踢倒,第二脚必然会踢头,这样会导致这些没有任何对抗训练的对手直接休克。
民国时期的武术“神奇”在哪里?
在民国时代,武术一度被称之为国术。1909年,陈其美、宋教仁等即委托陈公哲组织“精武体操会”,训练人才,此为后来闻名的“精武会”的前身。19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不到一年,就在南京西华门头条巷6号设立了中央国术馆,此后将它发展成一套从中央到县级的武术推广体系。国术馆的宗旨是培养师资、推广武术、审编教材。当年10月,国术馆举办了第一场全国武术国考。以打倒对方为胜,规则较为开放。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经济萧条,国民政府内忧外患,没有闲暇顾及武术的发展,武术就只能自谋出路了。国民党对武术的态度,与对中医的态度颇为相似,一开始当作国粹大力弘扬极力推广,后来理性逐渐占据上风,遂逐渐让其退出官方体制,回归民间生存。武术在台湾,传统的国术实战比赛也是逐渐被现代搏击术的散手(即散打)替代。(ID:phoenixweekly)
就像中国有中医,印度有印度医,阿拉伯有天方医一样,武术也并非中国独有,几乎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格斗类传统。但是,多数民族的传统武术都存在着漠视技击,较注重仪式与文化,表演特色较为突出的特点。如印度传统武术“卡拉瑞帕雅图”,巴西的“卡波拉”,锡克人的“盖塔卡”,拉美黑人武术“踢瑞瑞卡”。相对而言,由于日本古代有武士制度,欧洲有骑士制度(更早的希腊罗马有尚武好勇传统,其拳击和斗兽极其残酷),有着一个长期以习武、作战为生的阶层,制度也提供了合法的定期比武机会,其武术的技击色彩更为突出,所以,欧洲和日本成为现代各种格斗术的发源地和推动力。
近现代,泰拳在官方的有力支持下,经过多年改良,去除奇怪无效的招式,大力引进西方拳击的技法、规则和训练方式,再加以泰化,成为世界上最盛行的武术之一,被各种流派所借鉴模仿,也对自由搏击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而中国武术,则由于在中国独特历史中演进出各种复杂神秘的门派,使得民间武术家们花在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招牌性动作和仪式的心思更多,其表演特征更为强烈—或许这是中国功夫片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
若把中国民间各门派的宣传资料浏览一下,可发现不少共同特色:
1、一般都具有辉煌悠久的历史,有些门派的祖师爷还是古代著名的皇帝,但在正史中无法证实;
2、有着像超人一样无敌的师祖或师父的传奇故事,如曾击败过诸多来历不可考的外国拳王、元首保镖;
3、都号称从未遇到对手,从未输过;
4、都缺乏实战的影像资料和权威报道;
5、现实生活中的掌门或高人,几乎从不出手实战;
6、越是古代越有高手,绝技越多,越厉害。
而这些恰恰又与现代的常识相悖,现代观念认为,总体而言,人类是越来越先进,而非今不如古;只有经过专业化体系下产生的事物,才能是最优秀的;一种事物要不断经过竞争交流,才能日益提升其质量,闭门造车的结果正好相反;一种事物要使人相信,得拿出经得起质疑检验的证据。
怀着对中国文化热爱的情结,民间层面,对传统武术实战价值的追寻一直没有终止。单迄今,追寻者到最后都饱含着失望与沮丧退去。1980年代之后,对传统武术反思最猛烈也最知名的人物是天津传统武术家赵道新。这位生于1908年的老人自幼习武,一生与很多武术名家有渊源。正在全国习武热高峰期,接受《精武》杂志访谈时,他直言传统武术基本不存在技击性,陈诸多武术界弊端,指责谈玄论道、门户之争,曾引起极大震动。
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刘普雷副主任,自小习武,多年来从事武术研究工作,亲身参与了散打运动的建设发展过程。他说:“民间那些所谓高人,甭管之前招式多花哨,一上擂台就是王八拳、窝心腿。”早些年,一位富商心有不甘,就是想亲眼看见符合自己想像的传统武术实战,花费巨资打造人才,招收了很多小孩秘密训练。他找刘普雷咨询时,刘劝他还是放弃得了,但对方很执着。在训练完毕,内部进行演练拍摄时,对方看了录像,痛心地表示:“算了,别拿出去了,丢不起这个人。”这个计划最后作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太祖肯定把反帝反霸每天喊,并清理国内带路党 8 年青是福 字424 2017-04-27 22:45:38
🙂你这人说这话毫无意义与价值可言 jent 字44 2017-04-27 16:14:12
🙂祖宗留下的拳谱还在,就看你练不练罗。 10 达雅 字0 2017-04-27 16:53:00
🙂对于你的这些说法,倒是非常典型的古是今非
🙂中国功夫和这些散打不是一回事 1 pattern 字131 2017-05-01 05:05:25
🙂又来了。。。真的中医,真的功夫,真的祖宗一切 jent 字1529 2017-05-01 05:39:16
🙂你自己不了解而已 8 pattern 字326 2017-05-01 05:51:12
🙂这是追求时髦抛弃祖师爷的结果。 32 五磊山 字782 2017-04-28 08: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