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32:南宫万——始吾敬子 -- 桥上

共:💬10 🌺10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32附:宋督弑炀3/5

《隐十年经》:

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p 0066)(01100001))(009)

《隐十年传》:

十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p 0067)(01100101))(009)

《隐十年经》:

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p 0067)(01100002))(009)

《隐十年传》:

夏五月,羽父先会齐侯、郑伯伐宋。((p 0068)(01100201))(009)

我的粗译:

转过年来,到我们隐公十年(公元前七一三年,周桓王七年,宋殇公七年,齐僖公十八年,郑庄公三十一年,卫宣公六年,蔡桓侯二年),春王正月,我们“公”(鲁隐公)在“中丘”会见了齐侯(齐侯-禄父,齐僖公)和郑伯(郑伯-寤生,郑庄公)。癸丑那天(杨先生以为即二月二十五日),在“邓”盟誓,同时定下出兵日期。

这年夏五月,我们的卿羽父(翚,公子翚)带兵先出发与齐侯和郑伯会合去进攻宋国。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十年春王二月”曰:

冬至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庚戌,故实建丑。本年应有闰月。

杨伯峻先生注“癸丑,盟于邓,为师期”曰:

注:癸丑,以《经》证之,当是丑正二月(寅月)癸丑日,即二月二十五日。《传》作正月,岂《经》用丑正,《传》用寅正耶?邓,鲁地。九年为防之会,郑伯未与,故重为此盟会。《经》仅书会而未书盟,杜《注》以为鲁公还国告祖庙时,告会而不告盟;刘师培《春秋左氏传答问》以为“盟邓之役《传》文为师期,下言羽父先会齐、郑,则出师之期不与盟符,《经》为内讳,故不书盟”,皆是臆测。《春秋》全《经》盟会异地而并书者,仅襄公二十五年夏会于夷仪,秋同盟于重丘一次。此是大会,且会在夏而盟在秋,相距两三月,其间又有郑师入陈一事,故不能不分别书之。其余则或以盟包会,如八年会于温盟于瓦屋,《经》只书盟;或以会包盟,如此《经》只书会于中丘,未必有深意。

杨伯峻先生注“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曰:

以《传》文证之,齐人、郑人实指齐僖公、郑庄公。盖鲁僖公以前,多称某国君为某人;僖公而后,惟秦、楚两国之君间称秦人、楚人;宣公五年而后,即秦、楚之君亦不称人。此自是时代不同,称谓有异,无关所谓大义微言。

杨伯峻先生注“夏五月,羽父先会齐侯、郑伯伐宋”曰:

先会者,先公而行以会师也,杜《注》以为非邓盟所约之本期,恐非。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郑”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中丘”——“邓”(杨注:中丘古城,当在今山东省-临沂县东北。),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8.44,北纬35.20;或东经118.48,北纬35.35,我倾向后者(葛沟镇)。

“宋”——“商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0,北纬34.38(宋国,商丘-老南关。有遗址,西3050,南1100以上,北1400。东周)。

《隐十年经》:

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p 0067)(01100003))(009)

《隐十年传》:

六月戊申,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壬戌,公败宋师于菅。庚午,郑师入郜。辛未,归于我。庚辰,郑师入防。辛巳,归于我。((p 0068)(01100301))(010、009)

我的粗译:

六月戊申那天(杨注:六月无戊申。如是戊午,则为三日。),我们“公”(鲁隐公)在“老桃”与齐侯(齐侯-禄父,齐僖公)和郑伯(郑伯-寤生,郑庄公)会见。壬戌那天(杨注:壬戌,七日。),我们“公”率兵在“菅”击败了宋国部队。庚午那天(杨注:庚午,十五日。),郑国部队打下“郜”;辛未那天(杨注:辛未,十六日。),移交给我们。庚辰那天(杨注:庚辰,二十五日。),郑国部队又打下“防”;辛巳那天(杨注:辛巳,二十六日。),也移交给我们。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曰:

此非盟会之会,盖羽父已率师先公而行,公后至也。

杨伯峻先生注“郑师入郜”曰:

郜本国名,为周文王之子所封,春秋以前,为宋所灭,其鼎自为宋所取,鲁故能得郜鼎,余详《经?注》。——桥:《经?注》中所云“郜”之所在见下。

“菅”(杨注:菅本音姦,地名音关。宋国地名,疑当在今山东省-单县之北。),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6.13,北纬34.92(单县北刘土城村)。

“郜”(杨注:郜,在今山东省-城武县东南十八里。#据隐十年、桓二年《经》、《传》,郜已亡于宋,今犹有郜子来朝,《公羊》以为“失地之君也”。然郜灭于隐十年以前,距此已七、八十年,其君纵寿考,亦未必能来。俞樾《俞楼杂纂》卷二十八谓“郜子以耄耋大年来朝兄弟之国”,不知亡国多年之君,《春秋》例不书爵,故不能信。或以为灭而复封,亦无据。沈钦韩《补注》谓郜有二城,高士奇《地名考略》谓桓二年郜大鼎之郜为国,是为北郜城;隐十年鲁取郜之郜为宋邑,是为南郜城。齐召南《公羊注疏考证》且谓郜未尝被灭,宋有郜鼎,安知非郜以赂乎?众说纷纭,皆无确证,录以备考。),推测位置为:东经115.87,北纬34.96(成武县-城湖故城)。

“防”(杨注:防,据《方舆纪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六十里。从此鲁有二防邑,此为西防,近齐国者为东防。),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6.1,北纬34.9(单县北)。

“老桃”(杨注:杜《注》:“老桃,宋地。”或云今山东省-济宁市东北有桃聚乡即老桃,则地在鲁、齐境上,恐非。此非盟会之会,盖羽父已率师先公而行,公后至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16.60,北纬35.89(汶上县-军屯乡-南陶村)。

下面是公败宋师于菅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隐十年经》:

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p 0067)(01100004))(009)

《隐十年传》:

秋七月庚寅,郑师入郊,犹在郊。宋人、卫人入郑,蔡人从之伐戴。八月壬戌,郑伯围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p 0069)(01100402))(009)

宋、卫既入郑,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败。((p 0069)(01100403))(009)

九月戊寅,郑伯入宋。((p 0069)(01100501))(009)

我的粗译:

秋七月庚寅那天(杨注:庚寅,五日。),郑国部队已撤回到他们“国”(“郑”)的近郊,停下休息。此时,宋人和卫人趁机打进“郑”,然后,召来蔡人和他们一起攻入“戴”。八月壬戌那天(杨注:壬戌,八日。),郑伯(郑伯-寤生,郑庄公)率兵包围“戴”。癸亥那天(杨注:癸亥,九日。),打下了“戴”,全歼三国的部队。

宋人和卫人已经打进“郑”之后,才召蔡人来和他们一起进攻“戴”,蔡人生了气。因此,他们是因为不团结才招致失败的。

九月戊寅那天(杨注:九月无戊寅日。),郑伯打进了“宋”。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郑师入郊,犹在郊”曰:

郑师自郜、自防还国入于本国远郊,停而未续进。

杨伯峻先生注“克之,取三师焉”曰:

金泽文库本“取”下有“其”字。三国已入戴,郑伯围而克之,故能取三国之师。

杨伯峻先生注“宋、卫既入郑,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败”曰:

此数语补充说明郑师围戴,第二日即克之故。

“卫”——“殷虚”——“朝歌”推测位置为:东经114.19,北纬35.61(淇县-摘星台周围,闵二年——前660,狄入卫)。

“蔡”——“上蔡”推测位置为:东经114.25,北纬33.25(上蔡西南卢岗乡-翟村东二郎台周围。蔡国故城遗址,长方形城,东2490,西3187,南2700,北2113。西周至昭十三年(前529),蔡;昭十四年(前528)至战国,楚。昭十一年蔡灭,昭十三年复封于新蔡,哀元年因楚围请迁,哀二年迁于下蔡——州来)。

“戴”(杨注:戴音再,《公》、《谷》作载,《释文》及《正义》亦作载,今河南省-民权县东而稍北四十五里,离宋都六十余里,当即古载国之地。戴旧为殷商时国,或周封以同姓。戴,姬姓国也。),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4.98,北纬34.75(奉外黄故城遗址,或即外黄或黄)。

通宝推:楚庄王,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