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推荐一个帖子----毛泽东和文革大起底 -- 不要胡说

共:💬141 🌺382 🌵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5.4 海瑞罢官迷案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2)/ 点评:探究《海瑞罢官》迷案(1)

  

  【接前】一般认为,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对于这件事,现在的主流观点是:书生气十足的历史专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遵照毛泽东“学海瑞”的号召,单纯地写了一个学术性的剧本《海瑞罢官》,之后被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一场巨大政治斗争,最后悲惨地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

  然而这种主流的说法,经得起历史的考证吗?对于这种主流说法,有几个基本的疑问。

  疑问之一:吴晗是无辜地被卷入政治斗争的学者,还是主动投身于政治斗争的政治家?

  疑问之二:吴晗写《海瑞罢官》,是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写的,还是他本人自发写的?

  疑问之三:吴晗写的《海瑞罢官》,是反映真实历史的学术性作品,还是虚构历史的文艺性作品?

  疑问之四:吴晗写的《海瑞罢官》,真的没有替彭德怀鸣冤叫屈的意思吗?

  疑问之五:姚文元批《海瑞罢官》,是完全无理取闹?还是有一定道理?

  

  下面我们就来逐个分析这些疑问。先看第一个疑问:吴晗学者是无辜卷入政治斗争的学者吗?

  吴晗,1909年生,比毛泽东小16岁。1931年,22岁的吴晗考入清华大学史学系,专攻明史研究,曾受到当时文坛巨人胡适的青睐和关照.吴晗毕业后,28岁就当上大学教授,可谓少年得志。这段时期,吴晗毫无疑问是纯粹的学者。1943年,34岁的吴晗加入政党“中国民主同盟”,开始从事反对蒋介石政权的政治活动。此后的吴晗,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而是政治家兼学者了。中国民主同盟是当时中国的第三大政党,仅次于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40岁的吴晗以“民盟中央委员”的身份参政,出任北京市副市长和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当时所谓的“学部委员”,就是现在的“院士”。此后,吴晗把主要精力放在北京市副市长的工作上,他在北京市政府工作期间,没有搞过专门的学术研究,基本上完全离开了学术研究行列。此时吴晗的身份,应该说是具有“院士”头衔的政治家。

  1957年,吴晗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外的公开身份仍然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中央委员。这时,吴晗就成为中共的地下党员,不同的是,他不是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而是打入民主同盟内部的地下党。民盟的党员们,不知道吴晗的底细,依然把吴晗看成是“自己人”,敢没有顾虑地对他讲心里话,吴晗再把这些情况汇报给中共,有利于中共了解和掌控民盟内部的情况。【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3)》*****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3)/ 点评:探究《海瑞罢官》迷案(2)

  

  【接前】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后,吴晗以民盟中央委员的身份反戈一击,积极揭发批判自己的两位上司:民盟中央副主席章伯钧和罗隆基,还把罗隆基的一封秘密信件公开出来,这确实是置人死地之举。在反右运动中,吴晗做了《我愤恨,我控诉!》的长篇发言,用“上纲上线”的语气声讨说:“章伯钧、罗隆基的反党、反社会主义活动是一贯的,有组织、有部署、有计划、有策略、有最终目的,并且还与各方面的反动分子配合,异曲同工,互相呼应,他们一伙是人民凶恶的敌人!”批倒了章伯钧和罗隆基之后,吴晗从民盟中央委员,上升成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1958年“大跃进”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中共党内出现一股“亩产十万斤”之类的,说大话、说假话的浮夸风。对此,毛泽东在1959年4月的上海会议上,建议党员干部学习“海瑞”精神,敢讲真话,敢给领导提意见。“海瑞”是四百多年前明朝的一位大臣,以敢于大胆批评皇帝而著称。之后,吴晗开始发表赞颂海瑞的系列文章,1959年6月发表《海瑞骂皇帝》,1959年7月发表《海瑞的故事》,1959年9月发表《论海瑞》,而出问题的《海瑞罢官》,则是发表于一年多之后的1961年1月。

  这里引出第二个疑问:吴晗写《海瑞》系列文章,是毛泽东指示他写的吗

  有两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声称是毛泽东指示吴晗写《海瑞罢官》,但这两个传说都是假的。传说之一:“1960年底公演,毛泽东在家里接见海瑞的扮演者,著名京剧表演家马连良,同他一起吃饭,请他当场清唱海瑞。毛还说:戏好,海瑞是好人,《海瑞罢官》的文字也写得不错,吴晗头一回写戏,就成功了。”

  事实上,毛泽东从未在“家里”接见过马连良,也没有同他一起吃饭,更没有表扬《海瑞罢官》写得不错。了解毛泽东生活习惯的人都知道,毛泽东对待党内人士和党外人士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他可以在家里穿着睡衣召集党员干部开会,但从来不会在家里接见党外人士。如果毛泽东要接见马连良这样的党外人士,应该是换上一身体面的衣服,在正式的会客大厅里接见,而不会“在家里接见”。详细介绍马连良生平的《马连良传》中,也没有提到毛泽东曾经接见过马连良。

  传说之二:“据吴晗的夫人袁震说,有一次毛泽东请吴晗去吃狗肉,江青在座,毛泽东在跟吴晗交谈历史问题时,江青插话,吴晗当即指出江青说得不对,弄得江青很不高兴。袁震说:吴晗因此得罪了江青。”这个传说似乎是想要证明毛泽东曾经与吴晗的私交很好,又证明江青批吴晗是泄私愤。【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4)》*****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4)/点评:探究《海瑞罢官》迷案(3)

  

  【接前】事实上,毛泽东从未请吴晗吃过饭,当然也就谈不上江青插话了。首先,吴晗夫人袁震早在1969年就去世,而在这个传说中,袁震说话的语境显然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1969年之前的人,不会这么评论江青。再者,毛泽东极少请人吃饭,那些极少被邀请过的人,也是柳亚子那样的老朋友、老前辈。而吴晗比毛泽东小16岁,是晚一辈的人,又不是郭沫若那样的著名文化人,有什么资格被毛泽东请去吃饭?更不要说是吃狗肉了。

  把这两则传说排除后,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毛泽东与吴晗并没有朋友式的私人关系,江青与吴晗也没有个人恩怨。据说1960年9月28日,毛泽东曾将当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赠送给吴晗,并在书上签字:“吴晗同志审阅。毛泽东 九月廿八日”。但1960年的毛泽东,还不是神圣的毛泽东,当时很多人都得到过来自毛泽东签名的《毛选》第四卷赠书,那时候并算不上至高无上的荣誉。所以毛泽东的赠书,并不能成为毛泽东与吴晗有亲密私交的证据,更不能认为毛泽东赠书是为了表扬吴晗写《海瑞罢官》,这两件事并无关联性。

  那么毛泽东是否指示过吴晗写《海瑞》的文章呢?后来张春桥在文革时的讲话中提到:毛泽东亲口说,他本人没有提倡过写海瑞。而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则说,写海瑞是他个人向吴晗建议的,并不是来自毛泽东的指示。胡乔木说:“我找了吴晗同志来我家,商请他给《人民日报》写一篇关于海瑞的文章,他愿意写点文章。”胡乔木只是说:“宣传海瑞是毛主席提倡的”,并没有说这是毛泽东的指示。所以可以肯定,毛泽东本人并没有指示过吴晗写《海瑞》系列文章。事实上,吴晗的《海瑞》系列文章发表之后,也从来没有得到毛泽东的任何称赞

  胡乔木建议吴晗写《海瑞》的时间是1959年,此时吴晗已经当了十年的北京副市长,应该完全明白官场的常识。胡乔木建议吴晗写海瑞,这仅仅是胡乔木的个人意见,既不是毛泽东的指示,也不是来自中宣部的指令。吴晗对胡乔木的建议,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这完全取决与吴晗个人的意志。在这样的情况下,吴晗写《海瑞》系列文章,并不是“奉旨”行事,而是个人的自发行为。那么吴晗自发写《海瑞》系列文章的动机是什么呢?很显然,是为了响应毛泽东的号召,用俗气一些的话说,就是想迎合和想讨好毛泽东。

  吴晗是善于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迎合毛泽东的。毛泽东赞扬曹操,吴晗就写文章赞捧曹操。1958年11月的郑州会议上,毛泽东说:“把曹操看作坏人,这是不正确的。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是错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两千年也要翻。说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冤案要翻。”【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5)》*****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5)/ 点评:探究《海瑞罢官》迷案(4)

  

  【接前】1959年3月,吴晗很快写了《谈曹操》的系列文章,吴晗在文章中迎合毛泽东的意图,歌颂曹操说:“曹操喜欢音乐,善草书,是个艺术家;又喜欢打猎,有武艺,是一个好运动员。他是中国的第一流的政治家、第一流的军事家、第一流的文学家、第一流的诗人。”毛泽东称赞武则天,吴晗又撰文《谈武则天》,歌颂武则天说:“当时唐朝的文化、生产发展,其关键主要是武则天统治的这五十年。我们应该说,武则天不止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时她还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妇女!她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接下来我们再看疑问之三:吴晗写的《海瑞罢官》,是反映真实历史的学术性作品吗?

  读一下吴晗的《海瑞》系列文章就知道,吴晗在文章中写的海瑞,并不是历史上的真人海瑞,而是一个虚构出来的假海瑞。吴晗在文章中改动大量历史事实,把海瑞虚构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与江青《样板戏》中的“高、大、全”英雄,也相差不多。

  吴晗写的通俗读物《海瑞的故事》,不顾历史真相来拔高海瑞的形象。比如,史书上说海瑞“令老仆艺蔬自给”,这句话的意思是“海瑞让老仆种菜,自给自足”。可是吴晗在《海瑞的故事》里,却把这个历史记载“拔高”成为海瑞亲手“自己种菜”,还加上一幅海瑞亲手浇菜的插图。再比如,吴晗在《海瑞的故事》里说:“海瑞一家吃用都从祖传的十亩田里出,时常吃不饱。”史书记载海瑞娶过几个妻妾,“时常吃不饱”应该是不至于的事。

  吴晗在书中还写道:“海瑞与同乡青年谈学问,讲经义,实在饿很了,只好用手按着肚子,一面还谈着话,客人走了,边谈边送,不让人知道他挨饿。”史书的原文是:“海瑞家居十余年,日为课艺文,说经义,或馁困,时以手撑腹,言无倦厌,即相送出门,犹立谈移晷也”。史书只是说海瑞为了给同乡讲解经义,肚子饿了也顾不上去吃饭,手撑住腹部继续讲。史书原文中根本没有说海瑞是因为没钱饭吃而挨饿。

  从上述事实来看,吴晗写的《海瑞》系列文章,并不是学术论文,而是迎合毛泽东意图的政治小品文。吴晗写的剧本《海瑞罢官》,从情节到人物形象都是虚构出来的。当然吴晗的《海瑞罢官》是京剧,是文艺作品,是允许虚构的。但是文革之后,不少人把吴晗的《海瑞罢官》定位成了“学术文章”,指责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是把“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好像吴晗的《海瑞罢官》成了研究海瑞的学术文章。【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6)》*****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6)/ 点评:探究《海瑞罢官》迷案(5)

  

  【接前】《海瑞罢官》有多少学术性呢?先看看吴晗写在《海瑞罢官》前言中的一段话:“这部戏表现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左派海瑞和以徐阶为首的右派——官僚地主集团的斗争。”这里,吴晗武断地给历史人物“海瑞”和“徐阶”,分别戴上一个“左派”和“右派”的现代政治帽子,用这样口气写的文章,能称为学术文章吗?又怎么进行学术讨论呢?

  海瑞给皇帝的奏折中有一句“讲求天下利害”,吴晗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为人民谋些福利”,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以吴晗的古文水平,绝不会误解这句原文的意思,吴晗是在有意误导。吴晗在《海瑞》系列文章中,不惜篡改历史,把古人海瑞描写成一个“自己亲手种菜”、“忍饥挨饿”、“为人民谋福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还给海瑞冠一个“左派”的现在头衔,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这是为了迎合领导的政治意图。毛泽东号召人们“学海瑞”,于是吴晗就把古人海瑞美化成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只有这样高大的海瑞,才符合人们学习的榜样嘛。

  吴晗写的《海瑞》系列小品文,在人民群众中间没有引起什么反响,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有人喜欢看这种迎合领导意图的政治小品文,那倒是奇怪了。吴晗写的京剧《海瑞罢官》上演之后,同样也没有引起观众的反响,京剧戏迷也不喜欢这出戏,认为它在戏曲上并无大的突破,只不过是演员的阵容强大,马连良、裘盛戎等著名演员联合出演而已。

  尽管观众对《海瑞罢官》的反应平淡,而报刊界的反响却相当热烈,一片好评之声。不少人撰文称赞说:“《海瑞罢官》深寓着丰富的意味,留给观众以想象的余地”;“吴晗同志是一位善于将历史研究和参加现实斗争结合起来的史学家”;“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做到了历史研究的古为今用”,“开辟了一条将自己的历史研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实、为人民服务的新途径”等等。

  为什么报刊界对吴晗的《海瑞罢官》评价这么高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毛泽东对“学海瑞”态度的变化。

  毛泽东在1959年4月上海会议上,鼓励党员干部学习“海瑞”,勇于讲真话,敢于给领导提意见。没想到仅仅三个月之后,真有彭德怀这么一个“海瑞”跳了出来,大胆给毛泽东提意见了。这不免让毛泽东感到尴尬,因为批大胆提意见的彭德怀,显然与他提倡的“学海瑞”自相矛盾。在庐山会议批彭德怀的时候,毛泽东不得不把“批彭德怀”与“学海瑞”之间的矛盾,进行一些辩解。毛泽东说:“我四月份在上海提倡学海瑞。现在有人讲,我这个人又提倡海瑞,又不喜欢出现海瑞,那有一半是真的。‘明朝的海瑞’是左派,可是‘现在的海瑞’搬家了,搬到右倾司令部去了,向着马克思主义作斗争。这样的海瑞,是右派海瑞。我们是提倡左派海瑞,海瑞变了右派我就不高兴呀,我就要跟这种右派海瑞作斗争。”【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7)》*****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7)/ 点评:探究《海瑞罢官》迷案(6)

  

  【接前】毛泽东这里说的“现在的海瑞”和“右派海瑞”,当然指的就是彭德怀。毛泽东把海瑞分为“左派海瑞”和“右派海瑞”,显然是非常牵强的。众高官心里也都清楚,毛泽东的这番解释,不过是自找面子下台而已。从此之后,毛泽东不再谈学海瑞的话题了,因为学海瑞成了毛泽东心里的一块伤疤,谁要是再提学海瑞,那就等于是揭毛泽东的伤疤。所以,毛泽东对“学海瑞”的态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9年4月到7月的三个月间,这段时间内毛泽东是积极提倡学海瑞的;而在1959年7月之后,因为打倒彭德怀与“学海瑞”存在明显的矛盾,此后毛泽东再不愿提起学海瑞这件事了。

  这里我们就来考察一下疑问之四:吴晗写的《海瑞罢官》,有没有替彭德怀鸣冤叫屈的意思?

  我们先看一下吴晗《海瑞》系列文章的时间表。吴晗的前两篇文章《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的故事》,分别发表于1959年6月和7月,在彭德怀被打倒之前,所以这两篇文章没什么问题;第三篇《论海瑞》发表于1959年9月,在彭德怀打倒之后,这篇就有点问题了,因为此时毛泽东对“学海瑞”的态度已经明显改变。

  因此,吴晗在1959年9月发表的《论海瑞》最后,画蛇添足地加了一段话:“有些人自命海瑞,自封‘反对派’,但他们同海瑞相反。这样的人,专门反对好人好事,反对人民事业,反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历史上的海瑞毫无共同之点。广大人民一定要把这种人揪出来,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喝一声,不许假冒海瑞!让人民群众看清他们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本来面目,根本不是什么海瑞!”

  吴晗在文尾说的“假冒海瑞”和“右倾机会主义”,显然指的是彭德怀。虽说吴晗的级别不够参加庐山会议,但他也很快知道毛泽东对学海瑞态度的转变,所以特别在文章末尾给彭德怀扣上一个“假冒海瑞”的帽子,以符合打倒彭德怀的政治形势。

  1959年7月打倒彭德怀之后,高官们都知道毛泽东不想再提学海瑞了。此后,为毛泽东着想的人,比如毛泽东的铁杆林彪、柯庆施等人,就再也不提有关海瑞的话题了。可是吴晗在1961年1月,偏偏要来揭毛泽东的伤疤,又发表歌颂海瑞的剧本《海瑞罢官》,还特别醒目地加上“罢官”两个字,难道吴晗真的不知道毛泽东对学海瑞态度的变化吗?

  从吴晗过去的表现来看,他完全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完全懂得迎合领导的官场学。从吴晗在《论海瑞》中不点名地批判彭德怀是“假冒海瑞”,从吴晗在《海瑞罢官》中称呼海瑞为“左派海瑞”等等行动来看,吴晗是完全知道毛泽东对学海瑞态度发生了转变。吴晗明明知道这时候再提起“学海瑞”,就是揭毛泽东的伤疤,就是跟毛泽东过不去,那为什么他还要在1961年1月发表剧本《海瑞罢官》,并且排戏公演呢?【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8)》*****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8)/点评:探究《海瑞罢官》迷案(7)

  

  【接前】这里人们自然会想到吴晗的后台,北京市长彭真,以及彭真的后台刘少奇。在1961年发表《海瑞罢官》的客观效果,显然是对毛泽东不利的,《海瑞罢官》除了有损于毛泽东的威信之外,不可能有提高毛泽东威信的作用。那么又是谁希望看到毛泽东的威信下降呢?这个答案应该是比较清楚了。

  吴晗在1959年发表《海瑞》系列文章的时候,毫无疑问是迎合和支持毛泽东的政治意图,而他在1961年发表《海瑞罢官》的时候,无疑就是迎合和支持刘少奇的政治意图了。吴晗是个聪明人,他大概看出,毛主席的时代过去了,今后是刘主席的时代了,所以开始迎合刘主席的政治意图了。更有可能的是,吴晗写《海瑞罢官》,是得到上面的暗示。所以在吴晗的剧本发表后,刘少奇掌控的报刊宣传界,对吴晗的剧本大为叫好。

  吴晗后来辩解说,他写《海瑞》是在彭德怀被打倒之前,不可能预测到后来彭德怀会被打倒,所以他没有为彭德怀翻案的意思。吴晗的这个辩解太苍白无力了。

  打个比方,有人在1965年写一篇赞美刘少奇的文章,1966年刘少奇被打倒之后,该人在1967年重新发表这篇赞美刘少奇文章。有人指责该人发表这篇文章是为刘少奇翻案,该人辩解说:“我写这篇文章是在刘少奇被打倒之前的1965年,我不可能预测到1966年刘少奇会被打倒,所以我没有为刘少奇翻案的意思。”这样的辩解能成立吗?

  有没有翻案企图的关键,不是看文章写于什么时候,而是看文章发表于什么时候。虽说吴晗在彭德怀被打倒之前就写了《海瑞》,但他在彭德怀被打倒之后,又把《海瑞》搬出来发表,这就明显有为彭德怀翻案的意思了。后来有人替吴晗辩解说:“吴晗并没有替彭德怀翻案的意思,是毛泽东误解了吴晗。”其实不是毛泽东误解了吴晗,而是那些替吴晗辩解的人误解了吴晗。毛泽东这样的顶级政治家,是不会那么简单就被忽悠的。

  因此,说吴晗写《海瑞罢官》没有为彭德怀鸣冤叫屈的意思,是说不过去的。其实,吴晗写《海瑞罢官》为彭德怀鸣冤叫屈,又有什么不好呢?

  最后,我们探讨一下疑问之五:姚文元批《海瑞罢官》,是完全没有道理吗?

  吴晗的《海瑞罢官》在剧情上并没有突破,基本上是一个老套的旧式清官戏。戏里故事是地方恶霸与官员勾结,欺压百姓,海瑞微服私访,了解到人民的冤情,严惩了恶霸和贪官,为民伸冤。在《海瑞罢官》的结尾,出现众贫民对海瑞顶礼膜拜的场景,众贫民感恩叩头说:“有大老爷为民作主,江南贫民今后有好日子过了。”然后众贫民齐声同唱对海瑞的赞歌:“今日里见到青天,勤耕稼重整家园,有土地何愁衣饭,好光景就在眼前!”【待续】

  *****下接《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9)》*****  

毛泽东与文革大起底(099)/点评:探究《海瑞罢官》迷案(8)

  

  【接前】《海瑞罢官》的背后在讲这样一个道理:人民的冤苦都是贪官污吏造成的,与旧中国的体制没有关系。人民有了冤苦,也没有必要起来斗争,只要耐心等待,等待海瑞式的清官站出来“为民作主”,人民就可以不愁衣饭,好光景就在眼前了。

  《海瑞罢官》与旧中国的清官戏一样,赞美清官,宣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封建思想,认为人民的幸福是清官恩赐的,人民要对他们感恩戴德。人民要想幸福,没有必要去改革不合理的政治体制,更不需要革命,只需等待清官的降临,只要清官一到,就会把贪官污吏一扫而光,人民的好光景马上就降临了。《海瑞罢官》宣扬的这种封建思想,明显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格格不入。

  其实,《海瑞罢官》这样的戏,就是按照今天的标准,也是有争议的作品。前些年中国播放了一些赞美皇帝的电视连续剧,就引起不少人的争议。在1965年马克思主义统治中国的时候,《海瑞罢官》这种在思想上反马克思主义的戏,受到批判是丝毫不奇怪的事。然而事实上,从《海瑞罢官》出笼到被姚文元批判的四年多时间里,《海瑞罢官》没有受到过任何人的质疑,公然演出,一片好评,这倒是奇怪的事了。

  姚文元写的《评/海瑞罢官》的中心思想,就是批《海瑞罢官》公然宣扬和赞美封建思想,反对马克思主义。姚文元批《海瑞罢官》,并非完全无理取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出笼后,彭真曾组织一些人对姚文元的批判文章进行反驳,但与姚文元的文章相比,那些反驳文章都显得无力。一来是姚文元的文章写得好,二来是姚文元的文章击中了《海瑞罢官》赞美封建思想的要害。

  

  以上我们对围绕《海瑞罢官》的五个疑问进行了探究,推论出这样的历史案情:

  吴晗写《海瑞罢官》,不是为了学术研究,也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为了迎合某个人的政治意图;同样,姚文元批判《海瑞罢官》,也是为了迎合另外一个人的政治意图。吴晗是自发地、或者受到别人暗示写出一个政治意图性很强的《海瑞罢官》,结果引燃了一场政治大火灾。如果说吴晗是这场火灾的受害者,那么最后姚文元也被这场大灾烧到监狱里去了。自古以来就有“玩火者自焚”的古训,吴晗写《海瑞罢官》是玩政治之火,姚文元写《评/海瑞罢官》也是玩政治之火,当玩火者发现火烧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悔之晚矣。【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