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改革”与“开放”的断想 -- 老老狐狸

共:💬263 🌺3332 🌵6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断想之取消布票

虽说布票取消较粮票早将近十年,但穿衣问题给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带来的窘境甚至超过吃饭。原因很简单,当年中国纺织工业的原料主要是天然纤维,而在天然纤维中又主要是棉花。由于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粮棉争地,棉花产量上不去。1952年全国棉花产量130.4万吨(2608万担),1958年冲高到196.9万吨后回落,1965年突破200万吨,然后长期徘徊。1971年棉花产量才210.5万吨,扣除农民自己用的棉花、军用和城市居民用的絮棉,能够用于纺织的只有155万吨。

当时,在工业化国家,化学纤维占纺织用原料的比重已达到40%甚至更大。在中国,这个比重只有5.5%。要解决中国人的穿衣问题,需要跳出农业向石化工业找出路。

1971年夏,毛泽东到南方视察。在长沙的时候,毛泽东给身边的工作人员放假,让他们到处走走,买点东西,搞些调查。有一位工作人员回来后很高兴,毛泽东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辛辛苦苦排了半天队,终于买到一条“的确良”裤子。毛泽东对此很是感慨。

“九一三事件”以后,主席同总理谈起这件事,问:为什么不能多生产一点?还说不要千辛万苦,百辛百苦行不行?总理说:我们没有这个技术,还不能生产。毛主席又问:能不能买?周总理说:当然可以。事后周总理找李先念、余秋里,要他们研究办这件事情。

据陈锦华回忆,他曾从李先念、余秋里处听过此事。虽然没有看到这件事的原始文字记录,但是从1972年1月陈锦华他们所起草的《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这件事告》中可以得到一点印证。这个报告算了一笔账:中国进口4套化纤生产设备以后,“的确良”的产量总数将达到19亿市尺,城乡人民对“的确良”的需要,将进一步得到更好的供应。《报告》通篇都是讲大道理、算大账,没有讲具体的问题,惟独对“的确良”讲了具体数字。可见这说法应该是事出有因,报告中特地讲了“的确良”就是一个回应。

就在此前后,国内石油生产取得重大突破。1959年,中国石油产量只有373万吨,无法自给。1965年,由于大庆等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成功,中国石油产量达到1131万吨,完全实现了自给。到1972年,中国的石油工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油产量达到4567万吨,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开始出口,这使中国发展石油化工有了可能。

1971年下半年,轻工业部部长钱之光提出,可以利用中国自己的油气资源,建设几个化纤基地,相当于100万吨(2000万担)棉花。

1972年1月初,国家计委的顾秀莲告诉陈锦华,中央已经决定引进化纤和化肥的成套技术和设备,要陈准备起草报告。得到消息,钱之光当即召集曹鲁、焦善民、李正光、王瑞庭等一起研究,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应当尽快把这件事情办起来。

报告起草以前,李先念和华国锋专门组织了讨论,陈锦华在他们讨论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按照报告提出的计划,拟从法国、日本进口4套大化纤装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合成纤维24万吨,约等于500万吨棉花,可织布40亿尺(耐用方面比棉织品高几倍)。其中,“的确良”将达到19亿市尺。

1月22日,报告由国务院业务组李先念、华国锋、余秋里3位署名上报。2月5日,周总理很快作了批示:拟同意,即呈主席等批示。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很快圈阅。两天后,即2月7日,李先念就把报告退余秋里、钱之光、白相国(外贸部部长)办。

报告批复后,项目正式组织实施。经过半年多的谈判、选择厂址等准备工作,顺利解决了4套化纤设备和几套化肥设备、部件问题,迈出了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第一步。1978年5月,第一套大化纤装置在上海石化投产;1981年9月,最后一套大化纤装置在辽宁石化投产。

点看全图

随着四套大化纤相继投产,从1982年开始,国家陆续对部分纺织品实行减收或免收布票,敞开供应。1983年1月以后,国家根据实际成本的变化,连续两次大幅度下调化纤织品的价格,调价后,棉布、棉织品销售锐减,化纤畅销。

1983年9月26日,北京日报印发《还有使用布票的必要吗?》内参。这是记者在采访了城乡纺织品管理部门、经营单位和消费者,取得大量一手材料之后,明确的四个事实。

一是棉布滞销。市纺织品公司业务科的同志介绍,纺织品调价后,本市纺织品销售发生很大变化,棉布、棉织品销售锐减,滞销严重,商品积压。百货大楼纺织品部过去两天卖棉布四百五十米,现在卖两天也不超过六十米,还有不少是机关单位买的。布制服装销售也连续两年下降超过30%。据中央有关部门介绍,全国棉布销售情况与北京市差不多。

二是化纤畅销。瑞蚨祥绸布店当年上半年销售的“的确良”同比增长26.65%。在北京郊区,大兴县大辛庄乡供销社百货商店当年前七月的化纤销量同比猛增了七倍,化纤服装销量也增加了2.1倍。乡社员姜佐信风趣地说:“化纤禁蹬又禁踹、禁铺又禁盖,手里有钱谁不想买?”

三是布票用途日趋缩小。从1982年开始,国家陆续对部分纺织品实行减收或免收布票,敞开供应,当下只有部分纯棉布及部分棉服装收布票了。城市居民用在穿上的布票,每人每年只有二尺左右。

四是布票家家有余。市纺织品公司业务科同志做的调查显示,全市1982年布票回笼数是历年布票回笼数最少的一年。

内参作者最后借用纺织工业部计划司综合处经济师席与峻的说法表达了自己的结论:“现在纺织品已能满足人民群众的低水平消费,我们现在已有能力、有原料,棉纺织品又没有什么短线产品,布票可以取消了。”

1983年11月23日,《北京日报》一版报道《商业部通告从今年12月1日起全国临时免收布票絮棉票更好地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商业部通告称,从1983年12月1日起,对市场销售的棉布和絮棉临时免收布票和絮棉票,1984年不发布票和絮棉票,通行了30年的布票就此废止。

点看全图

取消布票这一行动,被中央列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之一。这篇内参在1988年于历史博物馆展出,成为教育、服务人民的重要教材。(据《北京日报》)

关键词(Tags): #穿衣#布票#四三通宝推:天涯无,南寒,霍去病,陈王奋起,潜望镜,回旋镖,桥上,东海后学,猪啊猪,年青是福,kmy1810,挑刀代,阿笨,李根,大势至,故乡在喀什,西门飘飘,来路,mezhan,脊梁硬,审度,何求,敬畏生命,独立寒秋HK,天堂,acton,diorite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