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实锤落地 -- 本嘉明

共:💬383 🌺3859 🌵5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说的都对但是表象,实质还是文化的转向

草原帝国接受了中原外溢的文明而走向强大,但后来呢?也是走向崩溃,自救,内省和保守,与汉-唐-宋-明还是一个循环套路,只不过意识形态是喇嘛教而已。追求强大武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最初崛起时的原动力,但追求幸福安康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终极目标,强大未必是幸福的(当然弱小就更痛苦)。

为此,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会不惜使文化和文明转向,追求新的目标,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甚至有矫枉过正、误入歧途的危险。

秦汉之时,民风骠悍、国家进取,民族和国家都如旭日朝阳,没有约束,蓬勃发展。但也因为人人争先,没有约束,国家很容易失去控制,当皇帝弱小时,就人人都争做权臣诸侯,甚至争做皇帝,于是王莽篡位、绿林赤眉、外戚宦官、武将文臣经常闹的乌烟瘴气,发展到东汉最后是诸侯并起,群雄逐鹿,国家四分五裂,虽然武力还很强大,发明层出不穷。好不容易三家归晋,又搞出了八王之乱,老百姓生灵涂炭,人口骤减。虽然到东汉三国时,国家和地方上依然在武力上保持强大,经常吊打当地少数民族,把人家要么消灭赶走,要么抓来做奴隶。但国家却因为强大而没有约束,导致内耗不断,人口锐减,生产力不足,只能利用各地少数民族来做奴隶补充劳动力,后来直接导致五胡乱华,这也怨不得别人,也不是技术落后的结果,纯粹就是人类大历史中一个大帝国的典型崩溃模式和基本套路。后来的汉人能侥幸制止象其他世界大帝国,如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那样完全崩溃和彻底碎片化,主要是得益于保持了民族人口的优势和民族认同的不间断,但文化却必须进行调整和转向。所以北朝时期、隋唐时期,汉人努力与少数民族融合相处,胡汉一家(以汉人为主体和稳定器)也就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繁荣。但这个帝国寿命期一到,其崩溃模式还是武人造反,与汉朝和三国两晋是一个模式,只不过造反的先是胡人,后来也有汉人,而遭殃的是广大老百姓,包括汉人、胡商和当地汉化的胡人。

那么国家和民族文化反省的结果就是在两宋彻底的文化转向:崇文抑武,民族孤立,以儒教驯化国人,驯服者为官,以政治正确建立国家机器。于是两宋三百多年没有武人造反、没有权臣篡位,说明这种文化塑造达到了当年的战略目标,但意想不到的是,武力却是奇差,人才不是象以前那样去炼剑、去冶铁、去搞连弩、去养马,去独立研究各种学问了,而是全去考科举了,于是才出现你说的技术落后。

其实新技术新发明随时都有,灵感的小火花也随时闪现,只不过看社会重不重视,能不能把小火花培育成熊熊烈火。比如那个发明活字印刷的布衣毕升,要不是有大官僚沈括偶然记录下来,谁会记得这么个小老百姓呢?更不会对他的发明和完善有半点兴趣,毕竟泥活字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投入和改进. 突火枪的发明更悲催,没有官员记载,连是谁发明的都不知道。而往竹管里装火药塞上石头点火喷发,用来守城,这绝对是伟大的发明灵感,也是现代一切枪炮的鼻祖,但从竹管突火枪到AK47再到克虏伯大炮,这其中的道路有多么遥远?靠小老百姓怎么可能最后抵达?而中国人是更愿意当官还是当发明家?谁才是成功人士?这才是关键。

相比来说,中国上古时代,一个普通人能凭借一个技术比如炼剑而名振天下,一套奇谋而拜将入相,后来的当官途径就非常单一了,还怎么幻想有更多新发明新创造呢?

作为一名理工人士,我非常清楚技术发明的重要,但技术发明真的仅仅是表象而已,背后的原动力还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认同:什么叫成功,谁才算成功人士?直到现在,中国难道不还是科举吗?只不过科举的内容换了而已。学习理工知识虽然比学习四书五经有用,但仅仅是继承知识而不是发明创造。其中的闭卷考试制度,特别是以高分取士的闭卷考试制度对发明创造是非常有害的。多数的发明创造要从小培养兴趣和动手能力的,毫不夸张地讲,是童子功,一个小儿,为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可以乱搞很久,作业忘记做,考试不及格,家长能不着急?而儿童时代如果被抹杀了兴趣,放弃了独立思考能力、观察摸索和动手能力,而倾向于去背标准答案,反复练习考古题,从小学这么一路学到上大学,这个学生就发明创造能力而言是基本废了,要到研究生时由科研导师手把手从新教起,但人都已经奔三十了,思维和能力已经老化了,最多是废物利用。

通宝推:脑袋,删ID走人,秦波仁者,流沙河,80后30,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