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辽人忧地,活命的父母官毛远新 -- otto

共:💬93 🌺1164 🌵2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些史实有误,曾绍山才是货真价实的沈阳军区政委。

文革开始时,陈锡联是沈阳军区司令、军区党委第二书记(赖传珠任第二政委、第二书记时,陈为第三书记),宋任穷以东北局第一书记身份兼任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军区党委第一书记(赖传珠59.10接替周恒时,是任沈阳军区政委、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宋任穷到东北后,改任第二政委、第二书记),宋这一职位更多代表党对军队的领导,并不具体分管军区的事儿,66年曾绍山接替病逝的赖传珠由军区副司令升任军区第二政委、军区党委第三书记(排在陈锡联之后),曾才是货真价实的管军区事务的政委。

67.5,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潘复生(原黑龙江省委任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黑龙江省建设兵团第一政委、东北局书记处书记)兼任沈阳军区政委。潘复生身在冰城,这政委也是名义上的,算是地方党委的代表,管不了太多军队的事儿。

这期间,沈阳军区有三个政委:第一政委宋任穷、第二政委曾绍山、政委潘复生,虽然宋任穷在沈阳军区的的职务68年6月才正式被免,但在中央67.8.6作出“东北局停止对东北各省市领导的决定”后,宋这个第一政委、第一书记就是虚的了。

珍宝岛作战前,军区班子只有我、政治委员曾绍山、副司令员唐子安、江拥辉、肖全夫、参谋长汪洋、政治部主任李伯秋7人,第三政治委员潘复生兼任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不参与军区工作。由于人员少,难以适应准备打仗的需要。1969年8月,经军委批准,调整充实了军区的领导班子,我仍任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曾绍山任政治委员、第二书记,潘复生兼政治委员。——《陈锡联回忆》

68年5月,辽宁成立革委会,陈锡联任主任,毛远新进了革委会班子。

71年,重建辽宁省委,陈锡联任第一书记,曾绍山任第二书记,李伯秋、毛远新等进了班子,当时,陈锡联是辽老大,党政军都是一把手,曾是名义上的二号,但工作重心在军区。

73年底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陈锡联离开辽宁,李德生接任,但李未在地方任职。

陈调离时,总理召集辽宁班子开会,会上说过,以后辽宁省委就由毛远新负责,但这事一直未见正式的中央文件(狐狸个人猜测,是被主席拦住了。九大以后,主席对身边亲属任职拦过多次,提升任命一个省的主要领导和进班子不同,肯定需要主席认可)。

1973年底,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李德生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但不兼任辽宁省委的工作。1973年底辽宁到北京参加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的是陈锡联、曾绍山、毛远新。会后,周恩来总理明确指出,在陈锡联调离后由曾绍山临时代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由毛远新临时主持辽宁省委的日常工作。周总理还说,这个事情要经过政治局讨论报毛主席批准后才能决定。但周总理的这个指示以后一直没有形成中央文件,因此当时辽宁省委的排序仍然是曾绍山代理第一书记,黄欧东其次,李伯秋第三,杨春圃第四,毛远新是副书记位居第五位。按照党内惯例,凡事以文件为准。——苏铁山《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张志新案》

按排位,曾绍山是省委1号,而且李德生精力全在军区,他也可以腾出部分精力了。

远新军籍一直保留在空军。74年初,远新被任命为沈阳空军部队政委,但时间很短,2月就改任沈阳军区政委(可能有人会以为是为升正大军区级做的过度台阶,这其实是不了解当时的干部管理)。从旧例看,多有地方党政干部兼任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政委、第一政委的,但很少有地方干部在作战部队兼职的,沈空当时是作战部队,如果远新保留地方职务 ,兼任沈空政委就很不合适了。关于远新这个沈阳军区政委职务,我认为还是地方党委代表,潘复生(67.5-71.9)那种性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远新和潘复生一样,是兼政委而不是兼第一政委/排名第一的政委。

对于这种代表性质的兼职,没啥级别可言,谈不上升官或者降级。

75年,曾绍山任省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由军区第二政委改成政委,党政军一肩挑,成为名正言顺的辽宁1号。

在沈阳军区,75、76期间,同时有3个政委:曾绍山、毛远新、王辉球,曾绍山无论是排名还是影响力,都是第一位的。

远新在省委、省革委会排名都不算靠前,但他的特殊身份和总理73年底会上的交代,远新的实际话语权、影响力要比排位高。比如,论排位,李伯秋在远新前面,但论影响力,远新比李伯秋大,当然,无论远新还是李伯秋,在辽宁,都是曾绍山的下级。

余汝信:《陈锡联回忆录》的弦外之音

通宝推:otto,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